国家发改委:坚持低空经济 “全国一盘棋”!万亿赛道如何飞得更高更稳?

低空资讯汇 2025-09-01 14:44

2025 年被称为低空经济的 “黄金窗口期”。随着政策、技术、市场的三重驱动,这个新兴产业正以惊人速度发展壮大。

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 5059.5 亿元,同比增长 33.8%,远超同期多数传统产业。

预计到 2026 年,产业规模将突破 1 万亿元,2030 年达到 2.5 万亿元,而到 2035 年有望攀升至 3.5 万亿元。这个万亿级赛道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资讯配图
01
何谓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形态。

通用航空作为其核心组成,覆盖公务飞行、私人飞行、农林作业、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低空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 1000 米内空域,可根据地区需求延伸至 3000 米内。

低空航空器包含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按飞行高度分,120m 以下多为消费级无人机,120 - 300m 以行业应用无人机为主,300m - 1000m 主要是直升机 /eVTOL。

资讯配图
02
国家战略高度

郑栅洁主任在会议上明确要坚持 “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等方面关系,谋划编制好低空经济发展 “十五五” 相关规划。

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亲自主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军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这一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重视。

低空经济已正式纳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会议强调要 “全面筑牢安全底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因地制宜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03
政策强力驱动

自 2024 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到 2025 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一系列举措为低空经济的发展筑牢了政策根基。仅 2025 年二季度,全国就发布了 110 条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包括国家层面的 4 条和地方政府及部委配套的 106 条。

这些政策全方位覆盖了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应用场景、安全应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政策红利正持续释放,为低空经济的腾飞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04
应用场景丰富

低空经济构建起了涵盖上中下游的超长产业链,深度融合了近 20 个行业,涉及 300 多个应用场景。

上游产业专注于产业链基础建设,包括航空器的研发与制造、轻质高强度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发、电池和能源解决方案等。

中游产业围绕航空器的运营与服务展开,涵盖飞行培训、航空租赁、航空维修以及空中交通管理和气象信息服务等。

下游产业则直接面向消费者和最终用户需求,广泛应用于空中观光、短途客运、航空物流、航空地理测绘、农业植保、紧急救援、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资讯配图
05
面临挑战与瓶颈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用机场和起降点数量不足且地区分布不均衡。

在关键技术与核心器件方面,我国低空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国际竞争中优势不够突出。应用场景的成功落地案例仍显不足,消费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全国范围内的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存在多头管理和管理空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效率。

管理体系与法规有待完善。虽然地方上针对低空经济发展的立法已经起步(如深圳),但全国统一的、细化的技术标准、运行规则、安全监管规范等尚不健全。

06
全国一盘棋的实施路径

为实现 “全国一盘棋” 发展,需要建立国家级协调机制。成立跨部门的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统一协调机构,统筹解决空域管理改革、安全监管、重大项目布局等核心问题。

要研究出台全国性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国家级、区域级低空经济产业的总体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定重点发展区域。

需要着力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制定跨区域的低空经济协同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内空域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互联、产业链互补和标准互认。

同时,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组织制定和发布覆盖航空器、核心零部件、飞行运营、基础设施、数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资讯配图
07
因地制宜发展模式

“全国一盘棋” 不等于千篇一律。会议特别强调要 “因地制宜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各省市应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如粤港澳大湾区可依托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应用,打造 “全产业链生态型” 基础设施。

京津冀区域可发挥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建设 “技术创新策源地型” 基础设施。

长三角区域可结合金融中心和高端制造优势,聚焦 “eVTOL 研发制造与国际金融服务型” 基础设施。

西部地区则可利用深厚的航空工业基础,发展 “航空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型” 基础设施。

08
技术突破与创新

在核心技术领域,我国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 “数字地球低空管理平台”,实现空域网格化分层管理与飞行冲突智能预测。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研发的太阳能氢能无人机完成 24 小时连续飞行测试,续航能力较传统机型提升 300%。

中国科学院团队突破石墨烯航空电池技术,能量密度达 340Wh/kg,适配 eVTOL 商业化运营。

中国企业还在连接器技术上实现国产化突围,高压连接器耐电压达 1500V,抗振动等级达 ISO 16750 - 3 Class 7,国产化替代率超 90%。

09
区域实践与案例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超过 30 个省市已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专项行动方案。

呼和浩特市借助政策、空域、产业多重优势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出台了《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设立了 10 亿元产业发展基金,为低空经济提供技术支撑、资金保障。黄冈市制定了《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 - 2027 年)》,目标是到 2027 年产业规模突破 100 亿元。

深圳盐田正在打造 “空中物流枢纽”,规划 5 万平方米空域,实现 “快递入户、楼顶起降”,日均无人机配送订单突破 5000 单。

资讯配图
10
未来发展展望

2025 年将成为产业分水岭,eVTOL 商业化运营、低空智联网基建、氢能航空器量产三大里程碑事件将推动市场规模突破 1.5 万亿元。

中国有望在 2030 年前成为全球低空经济核心引擎。随着低空经济 “十五五” 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的发展阶段。

在科学的政策体系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必将从一个个 “盆景” 汇聚成一片片 “风景”。

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劲引擎、促进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随着 “十五五” 规划编制的推进,中国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到 2030 年,我们将看到一个覆盖 “技术标准 - 场景创新 - 全球输出” 的完整生态链,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核心引擎。

这个万亿级产业赛道不仅将重塑城市交通与航空业格局,更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免责声明:  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编写于此只是为了传递行业资讯,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如有侵权请添加作者微信删除文章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低空经济
more
声入人心·全域联动 2025湖南(国际)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产业博览会氛围感拉满
低空经济的产业布局:核心是低空飞行
低空经济迎来教育“人才引擎”!学科大洗牌催生航空新势力,万亿赛道注入创新血液;陕西打响“质量强链”第一枪!省级标准重构低空基因
今年前7月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量增长179.78%
低空经济早报:8月31日
低空经济悄然融入生活,社会接受度成产业繁荣关键
今年新注册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多归属于华东地区
【昊舜动态】聚焦低空经济新篇章 浙大高级研修班莅临昊舜视讯考察交流
会议剧透|低空经济农业现代化发展国际报告会议程抢先看
低空经济,飞行汽车的未来趋势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