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智合标准化建设
作者 | 智合标准中心
2025年已成为AI智能体元年!
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的目标。同时,AI智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产业核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达113亿美元。AI Agent作为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趋势之一,正迅速发展并改变企业运营模式。
然而,当企业真正部署智能体时,却面临一道难以绕开的“效能黑箱”:行业至今缺乏科学、统一、可量化的评估规范。“投入多少算合理”“性能是否达标”“后续如何优化”等关键问题均无据可依,使得企业陷入“选型困难、验收无凭、迭代无方”的三重困境:
面对市场上多样的AI智能体,由于缺乏统一的“能力标尺”,企业难以科学评估其与自身业务场景的匹配度,导致投入巨大资源后,智能体却无法有效解决业务问题。
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指标来量化智能体的真实业务价值。传统的绩效指标难以适用,导致AI智能体的成效难以衡量,智能体投资的商业合理性也无法得到有效证明。
即便在应用中发现性能问题,企业也因缺乏系统性的评估框架,无法对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这使得智能体应用长期停留在“可用”但“不好用”的阶段,无法通过持续迭代真正提升应用实效,阻碍了AI价值的深度释放。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智合标准中心作为组织起草单位,倡导并发起《企业级AI智能体应用效能评估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工作。
标准是价值的“度量衡”,是AI智能体从“试点”走向“实战”的通行证。
《企业级AI智能体应用效能评估规范》(以下简称“标准”)作为全国首部聚焦AI智能体应用的团体标准,通过构建一套支持智能体规模化、高质量应用的评估基座,为各类企业及服务机构提供一致、可信的评估依据,填补当前智能体应用效果难以量化、跨系统对比缺失标准的核心空白。
▶ 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方:在研发、质量管理与性能展示中的应用效能评估;
▶ 应用方:(企业用户)在技术选型、采购、上线验收与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能评估;
▶ 第三方评测机构:以中立方式开展的应用效能评估与结果表达;
▶ 支撑单位:结合效能评估反哺验证产业技术理论以及安全问题。
01
明确规定了从前期选型验证、中期项目验收到后期运营优化各阶段的核心评估活动、方法与要求,形成闭环管理;
4大维度全面量化AI智能体应用效能,立体衡量务执行效能、商业价值贡献、系统质量特性与可信合规表现;
配套了场景化的评价要素与可操作的报告模板,形成从技术落地到场景适配、再从效果反馈到持续优化的完整通路。

标准为AI智能体技术供给方提供了统一的验证框架,助力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明确、可信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标准化的评估报告,有效增强客户信任,加速产品市场化进程。
标准为应用方的各类企业用户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评估方法,有效化解“选型难、衡量难、优化难”的困境。企业可依据标准在选型阶段进行客观对比,在验收阶段进行精准度量,并在运维阶段持续定位瓶颈、实施优化。
标准为智能体领域的“产、学、研、用”各方提供了通用的沟通语言与协作基础。通过促进各方协同互动,共同构建一个互信共赢的良性产业生态系统,为“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实践指导性,我们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起草单位与起草人。诚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大语言模型开发商、AI智能体应用企业方、第三方评测和认证机构、AI安全与合规服务商以及所有关注AI智能体应用评估的专业力量加入我们。
如您有意向成为《规范》起草单位/起草人
请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