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平台统一行动:所有AI生成内容强制打标签,微信、小红书紧急上线新功能

智能情报所 2025-09-02 15:47

中国多家主要的互联网平台已宣布,将为人工智能生成或合成的内容添加明确标签,帮助用户轻松识别。

这一举动是为了配合一项即将于周一生效的新法规,旨在保障公众利益,并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规落地:AI 内容需亮明身份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深度合成技术发展迅猛,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泛滥等网络生态问题。

为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三大主管部门,在今年三月共同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

资讯配图

根据这项新规,平台必须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附加显式和隐式两种标签,从制度上规范其应用。

法规同样强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恶意去除、篡改或隐藏这些标识,也不能提供相关工具或服务。

科技巨头响应:平台纷纷上线标注功能

作为行业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信率先声明,将增强内容识别能力,为疑似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提供清晰提示。

微信要求用户主动声明发布的内容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并已在发布流程中加入了相关标签选项。

腾讯的另一款AI应用,元宝也已建立起一套标签管理系统,主动为生成的内容添加标识。

微博上线了“未标注 AI 内容”的举报选项,小红书和哔哩哔哩等热门平台也做出了类似承诺,上线了识别技术与功能,方便创作者在发布作品时进行自愿声明。

这些平台都表示,对于用户未主动声明的人工智能内容,平台保留根据法规要求直接添加标识的权利。

专家解读:从源头遏制风险,保障公众知情权

资深电信行业观察家马继华认为,这项措施是对深度伪造技术所带来的虚假信息、网络诈骗和舆论操控等风险的及时回应。

他指出,强制标签就如同为人工智能内容颁发了一个“数字身份证”,能有效提醒公众,从源头上提高恶意传播的门槛。

此举不仅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也为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合规指引。

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前瞻性与决心,以及对数字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AI
more
2025年底,AI PC将占全球31%市场
AI人才军备赛:投不投00后,是信仰问题
【AI】AI的“开国元勋”都有谁?
《Data meets AI:智能时代的双引擎》论坛重磅来袭! 定义AGI时代的数据基础设施新范式
一张卡片,不仅 AI 了我的工作,还摸清了我的八字和 MBTI?|AI 上新
【AI加油站】RPA 流程自动化系列七:多模态基础模型如何破解企业自动化困局?ECLAIR 系统的突破与探索(附PDF下载)
AI杀死首个世界名校?全球TOP 3「翻译界哈佛」倒闭,毕业校友成绝版
苹果新研究:不微调、不重训,如何让AI提问效率暴增6.5倍?
AI读网页,这次真不一样了,谷歌Gemini解锁「详解网页」新技能
前沿 | AI辅助系统增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帮助瘫痪患者精准控制机械臂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