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BCI)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与产业化。2024年中国BCI市场规模约32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38亿元,2027年有望超过55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数百亿元量级。
科技部发布《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2024)、北京市出台《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及工信部推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2024)
叠加资本投入与科研突破,正推动我国在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侵入式多条技术路径上并进。
在这场读懂大脑的竞赛中,本文盘点的中国脑机接口Top 10,正以不同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共同勾勒出中国BCI产业的未来版图。
1. 脑虎科技(侵入式)
成立于2021年,是国内首批聚焦柔性侵入式BCI的企业之一。公司自主开发了高通量、低创伤、可长期在体的柔性脑机接口系统。成立仅3个月便获得近亿元融资,成为当时国内该领域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之一。
此后又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并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和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合作,实现了全球唯一同时进行运动和汉语解码的植入式突破。该技术通过柔性电极探索感知和认知重建,正逐步向神经疾病治疗与人机交互拓展。
2. 阶梯医疗(侵入式)
成立于 2021 年,专注于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常被业界比肩 Neuralink。公司已完成 数亿元融资,其中 3.5 亿元人民币 B 轮融资为国内植入式 BCI 领域最大一笔,此轮资金用于推动临床试验、新一代技术研发,以及 建设医疗级 MEMS 生产基地。
2025 年,公司启动国内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长期植入前瞻性临床试验(FIM),在国家层面,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进入该阶段的国家。其产品采用 超柔性电极,电极尺寸约为 Neuralink 的 1/5,极大提升柔性并降低侵入性。
目前,阶梯医疗已与多家顶尖医院合作,开展超过 50 例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覆盖语言功能重建、脊髓损伤修复等方向,探索运动控制、神经监测与感知觉修复等应用。
3. 微灵医疗(侵入式)
成立于 2019年,专注于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技术研发,涵盖电极阵列、芯片、采集系统、解码算法和反馈机制等完整链条。公司自主研发的 超柔性高密度薄膜电极阵列 厚度仅为 0.01毫米,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和长期稳定性。配套的便携式高通量神经电生理采集系统具备自供电、强抗干扰和低噪声特性。
2025年6月,微灵医疗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应用上述技术于一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术中唤醒状态下,实时捕获肢体运动和语言任务时的高密度脑皮层电信号,采用 AI增强神经解码算法 实现高精度实时解析,识别准确率可达 97%以上,响应时间稳定在 60毫秒以内,标志着华南地区首次实现超柔性薄膜电极 在术中唤醒状态下的高密度脑电信号解码,为脑神经网络的重塑和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4. 博睿康(非侵入式、半侵入式)
成立于 2011年,在脑机接口领域深耕多年,技术布局覆盖非侵入式与半侵入式 BCI。公司研发的非侵入式系统基于 EEG 技术,可实现脑电信号采集、解析与反馈,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心理学实验及康复训练监测。
与此同时,博睿康自主研发的 NEO 半侵入式系统,通过与清华团队合作完成植入实验,并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实现脑功能唤醒和高精度信号解码,为脑神经网络重塑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技术路径。公司产品覆盖从信号采集、解析到反馈的完整链条,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5. 强脑科技(非侵入式)
成立于 2018年,核心团队于 2015年 在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成为首家入选该实验室的中国团队。公司聚焦于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BCI) 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业务涵盖 康复、教育、健康和人机交互 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智能仿生手、智能灵巧假腿、深海豚脑机智能安睡仪、专注力提升系统等。强脑科技已完成约 3亿美元 的融资,在脑机接口领域拥有超过 200项专利,产品已在 30多个国家 实现落地,代表作包括智能仿生手和认知增强设备等。
6. 慧创医疗(非侵入式)
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光学脑机接口技术——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产品市占率最高的企业。公司研发了全球首创的 157通道fNIRS系统,并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亚洲人黑发成像难题。目前,其产品已覆盖国内1000多家三甲医院及顶尖科研机构。
慧创医疗与武汉同济医院合作建立了华中地区首个 脑机接口评估门诊,将 fNIRS 与脑电(EEG)结合形成双模态系统,可同步捕捉脑信号的时间与空间信息,为精准神经解码提供基础。相关报道显示,该体系若大规模应用,将大幅降低脑出血死亡率,并提升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作为非侵入式 BCI 代表,慧创医疗产品已在认知功能评估、脑功能定位、运动康复、闭环神经调控与自然人机交互等领域广泛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因非侵入性、安全、便携等特点,在脑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多位院士及相关国家政策均支持其作为脑机接口主流模态进行发展,推动在医疗、科研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
7. 芯智达(半侵入式 、侵入式)
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合作,推出“北脑一号”和“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北脑一号采用128通道柔性高密度皮层电极,具备高通量、无线全植入特性,是国际首个实现百通道以上高通量、无线全植入、准实用化的半侵入式脑机系统。
截至2025年3月,北脑一号已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完成3例人体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实现初步运动解码及常用近百词中文解码输出,推动了BCI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
北脑二号采用侵入式柔性电极,进一步提升信号质量,探索单细胞级解码,并于2024年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预计2026年完成工程机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北脑一号和北脑二号的研发与应用标志着国内半侵入式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高通量植入、精准解码及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
8. 嵘元智能(介入式)
嵘元智能总部位于天津,专注于介入式脑机接口(BCI)与康复机器人研发,致力于推动神经功能重建和精准康复。公司与南开大学合作,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BCI人体运动功能修复试验,采用微创血管介入技术帮助脑卒中导致肢体瘫痪的患者实现运动功能恢复。
2025年,该技术在天津健嘉康复医院和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验证,受试者能够通过BCI控制患肢,完成自由抓握、取药等日常动作。嵘元智能的创新技术在精准神经解码、运动功能修复及智能康复领域取得突破,为脑卒中、截瘫、渐冻症等运动障碍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和康复方案,标志着国内介入式BCI技术在临床转化和应用上迈出重要步伐。
9. 品驰医疗(侵入式)
成立于2008年,专注神经调控设备研发,代表产品为闭环脑起搏器,已在全国90余家医院临床应用,服务患者超过2.5万人。该设备可实现方向性刺激、脑电采集和无线通信,适用于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治疗。
2025年,闭环脑起搏器入选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标志着品驰在介入式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领域取得国内领先水平。
10. 智冉医疗(半侵入式)
智冉医疗专注于柔性脑机接口平台研发,核心产品为超薄柔性深部电极,厚度仅为微米级,并已获得中美专利授权。2025年,公司完成全球首例人体植入实验,验证了电极在信号采集和脑部刺激上的可行性。
智冉医疗正布局从硬件到植入机器人的全链条,探索临床应用,推动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在运动功能恢复、神经康复及精准脑功能调控等领域的发展。
这10家企业代表了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的多元探索。从非侵入式到全植入式,从康复应用到神经调控,不同技术路径正在共同推动BCI加速发展。
在政策支持和资本助力下,中国正从追赶者逐步走向并跑甚至领跑,未来将在医疗、健康与智能交互等领域释放更大潜力。
仅用于学术分享,若侵权请留言,即时删侵!
欢迎加入脑机接口AI星球
获取更多脑机接口+AI等领域的知识和资源。
加群交流、商业合作请添加微信:RoseBCI【备注:姓名+行业/专业】。
欢迎来稿
1.欢迎来稿。投稿咨询,请联系微信:RoseBCI
点击投稿:脑机接口社区学术新闻投稿指南
2.加入社区成为兼职创作者,请联系微信:RoseBCI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不错过每一条脑机前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