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瓴合体,稚晖君下场玩资本游戏?

高工人形机器人 2025-09-05 20:06
资讯配图


高工人形机器人

资讯配图
圈地、卡位,智元的野心加速展开
「人形机器人频道」
即刻进入——
文 | Levi.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作为当下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顶流玩家,智元机器人近期动作频频,不仅在产品迭代与商业化落地上不断加速,更在生态构建层面持续刷新行业认知。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瓴智新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股东变更,新增智元机器人旗下的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为股东,经营范围涵盖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


资讯配图


据悉,该企业的最大股东为高瓴资本,智元为合作方之一,双方共同发起了一支面向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早期项目的基金。


与此同时,智元也在继续设立合资公司,加快其生态版图的延展。


天眼查信息显示,原江苏华芯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更名为江苏华智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并新增智元创新为10%股东。该公司控股方为天水华天电子集团,系A股上市公司华天科技的母公司。


相比行业中许多仍在打磨产品的初创企业,智元早已将战线拉长。他们在生态上的打法激进而立体:


一面联合高瓴发起早期基金、收购上纬新材,打通资本侧;


一面牵手产业链企业设立合资公司,打通产业侧,通过深度绑定上下游,编织出一张高密度、高控制力的协同网络。


正如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所言:“智元就像一艘航母,其他孵化出的公司是航母战斗群的一部分。”


如今,这支战斗群仍在迅速扩编。通过对外投资与合资合作,智元不仅要参与这场竞赛,更要主导资源流向、重塑产业地图,把具身智能产业变成自己布局下的主场。




资本扩张:智元的“圈地运动”


智元这次与高瓴联手发起早期基金,其实并不意外。


早在2022年下半年,具身智能的热潮尚未到来时,高瓴创投就已押注智元的种子轮融资,随后在多轮融资中持续加码,双方合作早已深度捆绑。


今年6月,双方又共同成立了上海瓴智新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成为上海瓴智新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东之一。


在8月举行的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更进一步披露:智元与高瓴联合成立了一支规模达数亿元的具身智能产业基金,年内还将筹建更大规模的CVC(企业风险投资)。


资讯配图

智元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


事实上,在这些动作之前,智元已经悄然扩张自己的投资版图。自2024年以来,他们先后出手十余家企业,覆盖产业链上下游:


  • 零部件:投资触觉传感器企业千觉机器人、伺服电机企业富兴电机,以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灵猴机器人; 


  • 大模型:参与具身智能新锐灵初智能的天使轮融资,该公司近期发布了VLA模型 Psi R1,并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机器人打麻将”; 


  • 本体:投资了人脸仿生机器人企业数字华夏的天使轮,以及同样专注仿生人脸的首形科技的天使轮与A轮。


这些布局只是序章。在合作伙伴大会上,邓泰华正式宣布“智元A计划”——一项具身智能产业链创业加速计划,目标是在三年内孵化50多个早期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入选企业将获得智元在技术、融资、场景与孵化上的全面赋能。


邓泰华透露,智元凭借“投早投小”的策略,已实现8倍的年化投资回报。但他同时强调,智元的真正目的并非财务收益,而是借此构建一个具身智能产业链生态。


这个生态的核心,自然是智元自己。


对一家初创企业而言,下场做投资本身已属罕见。智元却从成立之初开始,就在资本战线上将上下游关键企业收入囊中。


这已超越单纯的财务逻辑,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圈地运动”——把具身智能的未来疆域,一点点划归在智元的名下。




合资:智元的“卡位战”


相较于直接投资初创企业,智元机器人在组建合资公司上的动作更为激进。


以此次入股华天科技子公司为例:华天科技成立于2003年,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业务涵盖封装设计、晶圆级封装、功能测试到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


截至今日收市,公司股价上涨3.01%,总市值达到353.92亿元。


这并非双方的首次交集。今年7月,华天电子集团便已与智元机器人签署具身智能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推动机器人在封测产线高精密、重复性环节的规模化应用。智元此次入股华天子公司,正是这一合作的延续与深化。


这种打法在智元的产业侧布局中屡见不鲜。他们不仅与上下游上市企业建立业务合作,还通过入股子公司、接受战略投资、共同设立新公司,织出一张紧密交错的生态网络:


零部件端,电机巨头卧龙电驱在今年三月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B轮融资,同时,智元机器人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完成对卧龙电驱子公司希尔机器人的战略注资。


研发端,智元机器人与东阳光集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灵初智能于今年2月设立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并将在光谷建设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发布光谷东智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和具身智能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示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采购及安装项目评标结果,智元机器人预中标,投标报价3101.61万元。而光谷东智,正式作为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核心发起方与建设主体。


资讯配图

光谷东智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光子”(右一)


制造端,智元机器人与AI终端硬件供应商领益智造,成立合资公司东莞领智创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将在机器人本体与零部件开发、具身AI大模型构建、多场景数据集建立与泛化训练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落地端,智元与广州立景创新合资成立了广州立智感知科技有限公司。立景创新与精密制造龙头立讯精密关系紧密,其实控人王来喜正是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的胞弟。


智元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姚卯青在年初接受采访时透露,王来春曾向他明确表示,立讯精密在3C组装环节对人形机器人有着清晰且迫切的进场需求。


资讯配图

智元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姚卯青


从华天到卧龙,从光谷到立讯,智元在合资层面的动作几乎没有停歇。他们不断寻找切入口,把触角伸向零部件、制造、应用等关键环节,用合资的方式卡位,占下产业要冲。


当合资成为常态,智元正把一张庞大的生态网络铺向全行业,把人形机器人赛道逐步变成自己的领地。




小结


从资本到合资,智元已经走出了远超常规初创企业的扩张路径。前者像大范围的圈地,占下未来的潜力地块;后者则是直接卡位,在关键环节插旗布点。两条路径交织,正为智元编织出一张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网络。


资讯配图

智元机器人产品图


支撑这种激进打法的,是智元并不寻常的底气。公司核心团队出身华为系,背后长期站着科技巨头的资源与经验。创始人邓泰华公开表示,即使完全没有业务收入,智元的现金流储备也足以支撑三年运营,而他们正以这种底线思维来规划融资节奏。


在融资环境上,多位智元人士也在不同场合强调,公司融资顺利,几乎处于“想融随时可以融”的状态。据透露,智元将在今年年底完成C轮融资,并希望引入更多国际产业投资方。


在业务层面,智元的目标同样不小。邓泰华预计,今年出货量将达到数千台,明年迈向数万台,并在未来几年把年产规模提升至几十万台。


然而,底气并不等于结果。业内已有声音质疑,智元更像是在“玩资本游戏”,把过多精力消耗在技术与产品之外。


大规模出货能否兑现,生态网络能否真正形成合力,资本与生态的高举高打是否会透支未来,这些都仍是悬而未决的问号。


智元正以极快的速度把触角伸向整个行业,但究竟是在重塑人形机器人格局,还是会在绚烂之后迅速内爆,最终都要回到产品与商业化落地来检验。


智元想接管赛道,但赛道未必按它的剧本前进。


END



资讯配图
REVIEW
往期回顾



宇树最快下个月提交IPO文件!


2025上半年人形产业链账本,诞生!


人形“隐形冠军”:半年7轮融资,订单500台!


8月新品井喷:10家企业竞技,智元成“新品王”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