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逆袭的故事想必你们已经听了很多了,不管是“头悬梁锥刺股”考上名校,还是突然顿悟、奋起直追考上清北,听来都非常难,前者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后者能追上的本来能力也不低。
高三的学习本就很辛苦了,想要逆袭似乎除了补课,就只有压缩休息时间刷题了。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今天的逆袭案例或许能给你们带来新的思路,也更适合普通孩子来参考。
小陈是我们的注意力训练学员,高三上学期寒假,他才开始接触践行未来注意力项目。训练前,严重偏科,数学只有三十来分,补课费花了十几万,没有一点水花,最后放弃后就摆烂了,当时妈妈觉得考本科都费劲。
开启注意力训练后,寒假里不间断每天都训练,开学摸底考试竟然进步了170名,最终以超过本科线70多分的成绩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考逆袭!

妈妈说最后一学期反而是整个高中最轻松的,从来没有晚于11点睡觉,不熬夜不苦战,就是训练的太晚了,要是早半年,估计还能够冲击985。
这个案例中,逆袭的“工具”固然重要,但我们都知道,再好的工具能发挥多大价值,还是在于这个人本身。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想分享,小陈是如何利用工具,配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实现如此巨大的逆袭效果。
寒假居家训练,每日不间断
——全校排名提升170名

小陈是典型的“偏科生”——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成绩长期位居班级前列,历史还得过全校第一。
数学却怎么都补不上来,妈妈告诉我们,已经十几年不交数学作业、不听课了,对数学是“摆烂”的状态。

是他不想学好数学吗?从他第一次的注意力测评报告看,他的几项影响数学成绩相关的指标都很低,也就是“谨慎、警醒”等商数都比较低,比85%的同龄人都低。
👉谨慎商数低,说明他特别容易出现冲动马虎的情况,题目看一半就冲动作答,听课容易没耐心,熟悉的题可能听一半就不听了,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冲动的情况。
👉警醒商数低,说明他很容易遗漏信息,阅读漏字,听课漏听,考试漏题,生活中也是丢三落四。

小陈是一个自我觉察能力很强的人,训练到20次左右,他就感受到了注意力在提升。平时在规定时间内,语文卷子经常做不完,训练一段时间后,效率明显提升,做完检查完还剩十几分钟,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直以来,他都是自主训练,不需要人监督,感受到了训练的正反馈后,他更加笃定,整个寒假,包括过年那几天,都在坚持训练。开学的摸底考试中,全校排名上升了170 位,其中数学成绩进步非常大。
四个月不间断训练,高超本科线70多分
都知道高三的学业非常繁重,训练反而让小陈高三的节奏慢下了,他摒弃了大量刷题,选择提升大脑底层能力,看似慢,实则快,很考验家长和学生的心态。

在最后一学期,小陈依然选择每天坚持训练。通过训练,原来严重拖后腿的信息遗漏和冲动马虎问题改善了很多,所以数学成绩进步很快,学习效率也提升了。

此外,小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更懂得科学用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比如睡前背诵效果最佳,太晚睡会影响大脑“整理”知识,适得其反……
在高考期间,他依然坚持训练,将注意力调整到了最佳状态,最终以超过本科线7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以前不敢想的大学。
注意力的分数也由最初的92分,提升到了到120分,共训练到160次,四个月时间风雨无阻。
高考已然结束,而人生才刚刚启程
这些能力的提升,才是受益终身的
我们都明白,高考乃至整个学习生涯,仅仅是为未来的人生打基础。现在,“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生涯结束并不能衔接社会。只有底层能力得到提升,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为稳健。

我们训练的底层逻辑同样如此,帮助孩子发育他们的大脑,首先“补短”,让孩子本来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其次提升整体,真正做到“守护天性,激发潜能”。
小陈通过训练,提升的远不止他的成绩,还有陪伴他终身的能力。
首先,内核更稳定了
从情绪容易冲动、易怒到现在情绪稳定,对自己充满自信。妈妈说小陈以前与人沟通时很没有耐心,经常打断别人说话,经常没说几句就要吵起来,现在这种情况减少了很多,几乎所有事都能做到有商有量。
以前他的大脑偏好“快节奏”任务,对慢节奏的事情没耐心。通过训练,他的大脑更平衡,快节奏、慢节奏的任务都能切换自如。
妈妈说:“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娃经过训练后,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知道复盘,总结自己的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逃避问题和困难。”这种内在转变比分数提升更为珍贵。
其次,大脑整体能力跃升了
视觉相关的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提升。特别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视觉注意力稳定性”和“视觉注意力分配能力”进步明显。这意味着他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同时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视觉信息——这些对今后做任何工作都至关重要。
整体注意力提升到了120分,不管是注意力水平还是综合能力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通过训练,他的“学习类型”调整到了“平衡型”,说明他既能高效完成快节奏的任务,也能静下心来钻研复杂的难题。




以前的小陈,十几年不交数学作业、不听数学课,多少有些“摆烂”的意味。然而他在文科方面又是极为优秀的,说明他并不是真的想“摆烂”。
通过上文,我们也了解到其实是有原因的,摆烂也好,躺平也好,很多时候就是没有办法了。其实,还有很多孩子也是这样,并不是真的不在乎成绩,而是已经没有办法了。
如果能像小陈一样,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问题的核心,相信他们也同样能唤醒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样可以打破困境,找回对学习的掌控感。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前沿
科技
成长
动力
知识
体系
学习力发展、PBL项目式学习等创新项目
认知
体系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吧-
>>>声明: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任何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如有违反广告法、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