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上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以盛大阅兵仪式
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成都造”歼-20、歼-20A歼-20S、
歼-10震撼亮相
蓉企自主研发的“天眸”
筑起低空安全屏障
彰显着成都的科技实力与产业担当

“成都造”歼-20、歼-20A、歼-20S、歼-10
亮剑云端
9月3日,歼击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梯队由歼-16D、歼-20、歼-20A、歼-20S、歼-35A组成,编成两个楔队震撼亮相。在阅兵的教练机梯队中,7架歼-10表演机划出14道彩烟。其中,歼-20、歼-20A、歼-20S、歼-10,均是“成都造”。

▲7架歼-10表演机划出14道彩烟
成都是我国战机研制重镇。歼-10、歼-20等,都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成都所奉献给祖国的硬核装备。
歼-2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第五代制空战斗机,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首飞成功,成为捍卫我国领空安全的“国之利刃”。

▲歼击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随着歼-20陆续服役,新的机型和型号开始出现。歼-20A飞机是歼-20飞机的“升级版”,是未来空中作战行动的尖刀力量。歼-20S飞机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具有串列双座座舱。歼-20S飞行员表示,歼-20S的入列将重塑规则,彻底改变未来战场。

▲歼-20S模型
2024年11月,歼-20S模型机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据专家介绍,按国际标准来看,歼-20S是世界上第一款双座隐身五代机。它不是简单的增加了一个座位,而是进行了综合优化,增加后舱飞行员相当于给飞机增加了一个大脑,可以更好地处理来自机外和机上传感器的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

蓉企自主研发的“天眸”
筑起低空安全屏障
此次活动中,成都企业大公博创自主研发的“天眸”全频段无人机侦测测向设备承担保障任务,以专业低空安防技术为阅兵活动构建起低空安全屏障,彰显成都企业在低空安全领域的硬核科技实力。
“作为国家级重大活动,阅兵期间的低空安全防控至关重要,需精准防范非法无人机等低空威胁,这对低空安防设备的性能、稳定性与响应速度提出了极高要求。”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造”全频段无人机侦测测向设备凭借“全频段覆盖、高精度定位、智能化识别”的核心优势,成为本次阅兵低空安防保障的“科技尖兵”。

▲“天眸”全频段无人机侦测测向设备
“天眸”是国内首款集成全频段监测与智能管制功能的无人机防控装备,覆盖20MHz-8GHz全频段宽带信号监测,可全面捕捉无人机通信、导航、图传的所有常用频段信号,杜绝“频段盲区”导致的防控漏洞。
针对复杂场景下的威胁识别难题,该设备搭载认知无线电引擎与AI算法,能智能区分合法作业无人机与非法入侵目标,大幅降低误报率;面对改装无人机常见的快速变频威胁,设备可实现从信号捕捉到威胁识别的秒级响应,确保“发现即处置”,为阅兵核心区域构建起坚实的低空安全防线。
放眼全球,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低空安全市场规模达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5亿元,年增速29.3%,其中反制设备监测系统占比超60%。落脚成都,企业积极抢占无人/反无人装备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探索构建安全可控、智能协同、融合高效的无人系统产业生态。
通过此次保障任务,大公博创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电磁频谱管理、无人机侦测反制等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为推动我国低空安防产业的自主化、国产化发展注入动力。据悉,未来该企业将继续聚焦电磁安防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不断提升设备的实战性能与场景适配能力,为保障国家重大活动、关键场所的安全,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科技解决方案。

蓉城热血守护长空
当天,在现场观礼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隋少春激动地表示:“当战鹰啸傲苍穹,我们亲手研制的歼-20、歼-10航空武器装备以威武的集群、精确的编队,米秒不差飞跃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空中作战力量的体系化水平和快速提升的先进战斗力,壮军威、振民心、扬国威。身为航空人,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激动之情无以言表。面对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持续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砥砺奋进新征程,唯以胜利报祖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航空智慧和力量。”

“参与阅兵活动保障,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对企业技术实力与社会责任的全面检验。”大公博创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阅兵等重要纪念活动,还是航天发射的关键节点,抑或是冬奥等国际体育盛会,大公博创始终坚守在现场,以专业的‘成都造’设备为安全保障贡献力量。”
“这是我们参与研发的机型!”当天,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十所”)集中观礼的报告厅与各个项目组办公室瞬间被欢呼和掌声填满。有科研人员举着手机记录瞬间,激动得热泪盈眶。中国电科十所科研人员王洪涛望着屏幕上自己参与研发的机型飞过天安门,内心满是自豪,“这更坚定了我未来继续为国防装备智能化、网络化贡献力量的决心。”
科研人员张伟曾参与2019年国庆大阅兵的现场保障工作,而此次,他参与研制的新型装备再度在阅兵现场亮相。“这些预警机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成果,是大家协同拼搏、团结奋斗造出来的‘争气机’,真正给我们争了一口气!”张伟说,“这背后传承的,正是我们军工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精神。”
在科研人员马世啸看来,多架“成都造”机型亮相,正是成都国防工业尤其是航空领域实力的最佳证明:“这反映出成都在航空领域有着雄厚的发展实力,从飞机整机到各个子系统,整个产业链的科研实力和开发环境都非常出色。”

创新基因赋能未来
阅兵的教练机梯队中,7架歼-10表演机划出14道彩烟,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象征着14亿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绚丽前景。

▲在北京天坛公园拍摄的教练机梯队。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一批航空人就在成都西郊的黄田坝建起了132厂,为城市注入航空基因。从歼-10的研发到歼-20系列进阶,依托龙头企业和国之重器的聚集,成都航空产业根基深厚,磁吸力不断加强。

▲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
在成都的航空产业版图中,作为全国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青羊区依托成飞集团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两大“链主”,构建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测试的全产业链闭环。

▲青羊·崇州航空产业园
成都在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航天整星等方面的全自主化研发及总成能力强,航空航天装备产品谱系齐全,是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及技术应用策源地。建立了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了设计、研发、制造、试验、维修“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联、共享共用,5G网络全域覆盖,拥有2个4F国际机场,多个通用机场,是产业要素资源重要聚集地。

▲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
近年来,成都积极布局航空产业未来赛道,成功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城市3个国家级示范。去年,全市航空航天规上企业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近三年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集聚航空航天企业15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
据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作为获批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且将低空经济作为全市16条重点发展产业链之一,目前已累计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40个,开通载人载物类航线96条、文旅观光类航线43条,2025年上半年全市无人机飞行架次达149万、同比增长65.2%。
作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在多维度发力下,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正加速构建覆盖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的全链条发展生态,打造全国航空航天产业重要增长极。
“成都造”的硬核身影
在阅兵场上交出一份实力答卷
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
热血坚守、逐梦苍穹
创新基因在这里持续生长
化作成都产业进阶的源动力
这座城市正在
航空强国、科技报国的道路上
迈出坚实的步伐

来源:成都发布(ID:cdfb-szfxwb)
部分图据:新华社、中国中央电视台等






你“在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