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
最近的许多公司里,打工人们开始默契地换上一种神秘的新壁纸。
看着朴实,也毫无技术含量。
且主题是统一的:
客厅设计图。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股“把显示器过成电视墙”的风潮,悄然在工位间蔓延开来。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一张张精美的客厅照也成了大伙竞相传阅的对象。
他们还诡异地将其称为“摸鱼壁纸”。

让人忍不住怀疑,这样一张图片里面到底能有什么奥秘——
无非就是沙发、茶几、摆设,还有正中那台“液晶电视”罢了。

而问题,其实就出在这台电视上。
因为如果你多花点时间观察他们的屏幕,会发现这其实是动态壁纸,且真动的地方只有电视。

而如果你再多花点时间观察这台电视,会发现里面的剧都快播到大结局了。

这便是战术级摸鱼壁纸的真相:
打工人们发现,如果精准地把视频嵌入图片上的液晶电视中……

@长春征途日和
那摸鱼行为便能在光明正大的灰色地带获得掩护,且精神也能在这客厅幻术中获得片刻松弛。
老板路过的时候,只觉得员工最近很有品位;
HR瞥见的时候,还以为这是谁家的装修提案。

“电视墙”便如此后来居上,开始成为了新时代的摸鱼迷雾。
也让越来越多打工人开始“装修”电脑,仿佛谁电脑上没块电视,谁就落伍了半代。
所以如果你在近期看到同事也武装上了同款,请不要迷茫,也不要质疑自己的眼睛。

@大王的日常
不过是「打工人新时代摸鱼智慧」的具象化成果罢了。
至于何为「打工人新时代摸鱼智慧」,又为何强调是「新时代」的智慧?
就不得不提及当下摸鱼方式的主流导向了。
即,「场景合理性」。

放眼几年前,打工人的主流摸鱼方式还是朴实的「快狠准」。
前有Ctrl+Tab的慌乱切换,后有Alt+F4的紧急避险。
但如果放在今天的职场环境里,显然都已经退环境了。

一是因为有更好的技术出现,二是因为那代打工人已经老了反应没那么快。
所以越来越多打工人意识到:躲不是终点,融入才是答案。
便由此发展出了如今这套“拟态型摸鱼”系统。

他们都同「客厅摸鱼壁纸」类似,主打的是需要第一眼看不出问题。
例如,把小说软件背景改成透明这种初阶的,又或者无缝加入Excel这种中阶的。

再高阶一点的,就是改装流了。
正如有人将通知栏改成背单词软件,微信界面也有人爆改成小说阅读器。

这下真分不清了
甚至这种「场景合理性」的打法,也可以延伸到屏幕之外。
没有人会怀疑一个在蓝屏电脑前的人不是在焦虑地等待。

也没有人会认为举着眼药水闭眼的人是在补觉。

归纳总结一下:
现在最版本答案的摸鱼,重点在于不是藏得深,而是藏得理所当然。
酷玩实验室经授权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