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低空经济正从“小众体验”向“大众服务”加速渗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重庆智博会现场,观众体验飞行背包,瞬间升空离地;顺丰无人机从物流点起飞,将货物精准空投至指定位置;在手机上打开“空中快滴”小程序,一键下单就能约到无人机提供的航拍、植保、物流等八项服务。
这些场景正在全国多地上演,低空经济已经从概念期迈入快速成长期。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这片万亿级蓝海中,哪些商业模式正在崛起?谁将在这场空中竞赛中脱颖而出?

01 平台型模式:打造低空领域的“滴滴”
平台型模式通过数字化连接用户与服务提供者,实现资源智能匹配,是低空经济中最具互联网特色的商业模式。
全国首个低空经济互联网平台“空中快滴”在长沙诞生。该平台创新性地构建了连接用户与专业无人机飞手的数字化服务系统,用户通过平台一键下单,系统智能匹配具备相应资质的飞手提供服务。
与滴滴平台类似,空中快滴并不直接拥有无人机,而是通过平台整合社会上的无人机手,根据需求和就近原则提供派单结算等服务。这种模式轻资产、高效率,能够快速规模化扩张。
平台型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网络效应——接入的飞手和用户越多,平台价值就越大。截至2025年9月,空中快滴已在浏阳、娄底、株洲建立三个线下服务点,计划在9月底上线App将业务推向全省,国庆节后推向全国市场。

02 服务型模式:千行百业的应用赋能
服务型模式专注于低空技术的应用服务,为特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是低空经济中落地最快、最直接的商业模式。
在四川青神县,中科青云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打造覆盖全域的无人机遥感网,将低空遥感技术应用于竹产业、绿色农业、文旅产业等领域。该公司总经理舒思京表示:“我们已完成无人机遥感网应用场景需求梳理工作,力争10月底正式投入运营。”
在厦门,低空服务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民生领域。鼓浪屿无人机医疗航线累计飞行512架次,服务1200+人次;美团厦门无人机配送单量破107万单;环岛路直升机观光年接待量4.3万人次。
服务型模式的优势在于行业针对性强,能够深度融入特定行业的业务流程,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相比传统方式,血液运输效率提升50%、跨江低空物流效率提升80%。

03 制造型模式:夯实低空产业硬件基础
制造型模式专注于飞行器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是低空经济的基础和支撑。
安徽芜湖的航空小镇展示了制造型模式的成熟发展。在这个占地3.4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了从航空零部件制造到通航飞机和无人机整机研发、生产、维保、运营的全产业链。
“现在通用航空‘中国心’‘中国脑’‘中国槳’可在芜湖实现‘中国造’‘中国修’。”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满林自豪地说。2024年,芜湖市低空经济产业营收达463.8亿元,同比增长15.95%。
制造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和工艺积累。芜湖航空小镇的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240项,攻克“卡脖子”技术30项,培育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

04 支撑型模式:构建低空飞行的基础设施
支撑型模式主要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是低空经济安全高效运行的前提。
南京市浦口区开发的“实景三维+空域信息数字化”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低空空域多层级结构要素数字化表征方法,将低空空域划分成多粒度、多层级离散空域单元。
这项技术已纳入民航行业标准,并在深圳、苏州、扬州、芜湖等10余个城市推广应用。
5G-A通感一体网络、低空智联网及边缘计算也是支撑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移动通过这些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实时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低空飞行器与地面系统间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交互。
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张湄将5G-A通感一体基站比作低空中的“智慧哨兵”:“它融合了高精度定位、毫秒级响应和智能探测等核心能力,可实现对低空目标的实时精准监控。”

05 生态型模式: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闭环
生态型模式通过整合平台、服务、制造和支撑等多种要素,构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是最高阶的商业模式。
浙江建德市打造了“服务—制造—应用”全链融合的生态模式。他们激活空域资源,构建了“1+1+2+20+20”航空器起降体系(1个核心机场、1个测试基地、2个飞行营地、20个eVTOL起降点、20个无人机末端起降点),实现有人机、无人机协同运行。
同时,建德引进华奕航空HY600无人直升机、航空工业AG60轻型运动飞机等项目,使中大型无人机产能达230架/年。还开发了“低空+文旅”、“低空+赛事”、“低空+巡检”等多类应用场景。
2024年,建德市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航空小镇获评国家首批低空旅游示范区,形成“服务筑基、制造强链、应用增值”的良性循环。
生态型模式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和价值最大化,能够通过多元业务协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构建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人才、安全、政策等多重挑战。尤其是人才短缺问题最为突出,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在2024年10月指出:全国无人机操控员缺口100万人。
安全也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基石。北京理工大学未来立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张利国表示:“现阶段低空装备的设计理论基本健全,但是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标准等是缺失的。当下不仅仅是我国缺失,欧美等航空强国也缺失。”
尽管如此,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产业链逐步完善,低空经济正从“小众体验”向“大众服务”加速渗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从平台型、服务型、制造型、支撑型到生态型,五种商业模式各有特点,却又相互依存。在这个万亿级新赛道上,没有哪种模式能够通吃天下,但找准自身定位的企业,都能在蓝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低空经济产业链博览会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社会资本入场时机已至:低空经济从“制造端”向“运营端”迁移的战略机遇
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低空消费纳入国家提振方案,这三大场景将爆发(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