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EG-AAD 2026: EEG Auditory Attention Decoding Challenge
由安徽大学生物信息感知与人机交互团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脑电听觉注意力解码挑战赛于9月1日正式开始!本次 EEG-AAD 2026 挑战赛是ICASSP 2026 Grand Challenge之一,旨在利用脑电(EEG)信号解码多说话人环境中被注意说话人的方向,并在多场景条件下展开,促进模型在真实环境中的泛化能力与应用。我们希望本次挑战能够激发 AAD 领域新的理论突破和方法创新,推动更具泛化能力的模型发展。优秀参赛队伍可以受邀在ICASSP 2026提交系统报告论文,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赛事官网
https://fchest.github.io/icassp-aad
本次 EEG-AAD 挑战赛聚焦于前沿的计算神经科学与脑机接口研究,旨在解码多说话人环境中个体的听觉注意方向。其核心目标是推动跨被试与跨场次解码方法的突破,促进 EEG-AAD 模型在真实复杂场景下的泛化与应用。具体目标包括:
1. 多说话人场景下的听觉注意解码:通过分析听者的 EEG 信号,识别并定位其注意力所指向的说话人空间方向。这一能力对于新一代助听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帮助听障人群在嘈杂环境中聚焦目标语音、抑制干扰。
2. 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的构建与利用:本次比赛首次提供包含 40 名被试、约 4400 分钟 EEG 数据的多模态数据集,涵盖音视频与纯音频两类场景。该数据集缓解了 AAD 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数据稀缺问题,为复杂模型训练和标准化算法评测提供了坚实基础
3. 挑战性的解码任务设置:参赛者将面对两类高难度任务:
⑴ 跨被试任务(Task 1):在部分被试的 EEG 数据上训练模型,并在未见过的被试上预测听觉注意方向。
⑵ 跨场景任务(Task 2):在同一被试的部分实验场景数据上训练模型,并在其未见场景中预测听觉注意方向。
通过本次挑战,我们期望推动 AAD 从单一音频刺激范式走向更复杂、更接近真实环境的实验设计,促进通用化与鲁棒性模型的发展,加速听觉注意解码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赛道1 跨被试(cross-subject)
本任务将挑战参赛者构建跨被试的听觉注意解码(AAD)模型,能够在音视频多说话人环境中,仅依靠脑电信号准确识别听觉注意类别。比赛将提供来自 30 名被试的数据作为训练与验证集,另有 10 名全新被试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参赛者需要设计出具有强泛化能力的跨被试解码模型,并在测试集中分别计算每位被试的解码准确率,最终以**平均准确率(%)**作为核心评估指标。
图1 跨被试赛道图
赛道2 跨场景(cross-session)
本任务要求参赛者构建能够在未见过的场景中,从脑电信号中解码听觉注意类别的 AAD 模型。在训练阶段,参赛者将获得 30 名被试的 EEG 数据,同时包含**纯音频(Audio-only)与音视频(Audio-visual)**两种条件。其中,纯音频数据用于模型训练,相应的音视频数据则用于验证。除此之外,10 名测试被试的纯音频数据也会在训练阶段提前提供。在测试阶段,参赛者只需将基于训练数据构建的模型直接应用于这 10 名被试的音视频数据预测。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具备跨场景泛化能力的单被试解码模型,并计算模型在测试集中每位被试的解码准确率,取**平均准确率(%)**作为评估指标。
图2 跨场景赛道图

图3 EEG-AAD挑战赛海报图
2025年9月1日:开放注册,发布基线论文与代码,挑战赛正式开始。
2025年11月10日:发布测试数据。
2025年11月24日:最终结果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12月1日:公布挑战赛结果和排名。
2025年12月7日:提交 2 页论文(仅限受邀团队)。
2026年1月11日:公布 2 页论文录用结果。
2026年1月18日:提交 2 页论文定稿。
1.参赛者可以选择提交一个赛道或两个赛道的参赛结果,每个赛道将根据参赛者在该赛道中的最佳成绩进行排名。
2.前五支团队将受邀提交一篇 2 页论文,并在 ICASSP 2026 上进行展示。入选团队包括:赛道一排名前两名、赛道二排名前两名,以及来自提交数量较多的赛道中额外选出的一个团队。
3.如有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说明,欢迎参赛者通过邮件与主办方联系。
范存航,安徽大学
吕钊,安徽大学
周健,安徽大学
蔡思琪,哈尔滨工业大学
卢晶,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
陈景东,西北工业大学
有关挑战赛的详细资料,请参考网页:
https://fchest.github.io/icassp-aad
主办方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