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软件行业上演 “冰火两重天”:9月11日,全球工业软件巨头、EDA 龙头新思科技官宣裁员 10%(约 1900 人),就在今年上半年,Autodesk 二季度营收逆势增至 17.6 亿美元却裁员 1350 人,西门子在工业元宇宙投入同比增 30% 的同时宣布裁员 6000 人。这种 “裁员与增长并存” 的悖论,正是智能制造转型期行业的核心缩影。
工业软件巨头裁员与扩投的反向操作
头部企业的战略调整极具反差感。新思科技三季度营收同比增 14% 至 17.4 亿美元,但设计 IP 业务下滑 7.7%,远低于预期,最终选择向增长 23% 的设计自动化业务倾斜资源。其 CEO 直言:“必须聚焦 AI 时代的技术壁垒领域,剥离非战略业务。”
Autodesk 走了 “增收减投” 路线:二季度营收超预期,全年预期上调至 70.3 亿 - 70.8 亿美元,但上半年研发增速从 15% 砍至 8%,净利润率下滑 2 个点,更宣布裁员 1350 人。这些裁员主要集中在传统 CAD 软件的维护团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云原生 BIM 研发团队规模扩大 20%,建筑 AI 工具渗透率已从 2023 年 12% 升至 29%,战略重心转移清晰可见。
西门子的操作更激进:数字化工业部门裁员 5600 人,电动汽车充电业务裁减 450 人,合计 6000 人的优化规模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 2%。但与此同时,公司在数字孪生领域新增 1200 个岗位,直接推高其汽车行业数字孪生市占率至 37%,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产线虚拟调试中占据主导。其 CEO 强调:“工业软件正从工具向价值平台转型,人才结构必须重构,我们要聚焦快速充电等高增长领域。”
这种 “有减有加” 并非单纯控成本,而是技术迭代倒逼:AI 与工业软件融合(如山信软件智能转钢系统缩短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让传统开发岗需求下降,懂 AI + 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香饽饽,这也是巨头 “裁旧招新” 的核心逻辑。

AI 与地缘的双重冲击
工业软件的重构,离不开技术与地缘的双重推动。技术端,AI 正重塑价值链条:浪潮云洲工业智能体通过 “大模型 + 小模型” 架构,在景德镇黑猫集团实现合格率提升 15%;Autodesk 的 AI 设计工具能自动生成优化方案,西门子数字孪生将新车研发周期缩短 25%,行业从 “通用工具” 向 “垂直方案” 转型已成定局。
地缘端,美国 5 月 EDA 管制政策(后部分放宽)打乱全球布局。全球前三 EDA 企业垄断 70%-80% 市场,尤其 10nm 以下制程近乎独占,其业务波动直接影响半导体产业链。但中国市场逆势增长:2025 年一季度工业软件收入 671 亿元(增 7.1%),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增 19.7%,本土企业在成熟制程 EDA、中端 CAD 领域快速替代,形成差异化竞争。
未来博弈:三大能力定胜负
短期阵痛难避,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刚性需求(中国一季度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 11%)为行业托底。未来竞争聚焦三大能力:
一是精准聚焦,如 Autodesk 以 1350 人裁员换 BIM 市占率 43%;二是生态协同,西门子通过 6000 人优化强化数字孪生优势,宝马沈阳工厂用其技术将产线切换时间从 48 小时缩至 8 小时;三是敏捷响应,新思科技 1900 人调整稳固 7nm 以下制程工具 35% 的市占率。
对从业者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岗减少(三家巨头合计裁员超 9000 人),但 AI、数字孪生人才紧缺;通用市场放缓,但垂直方案需求激增。唯有紧跟技术趋势、精准布局的企业,才能在从 “工具软件” 到 “智能制造平台” 的转型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