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智能座舱以多维感知和人机交互为核心,整合车载显示、语音控制、座舱监测、车载声学、车灯交互等前沿技术,并依托域控架构、高算力芯片以及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推动汽车向智能化、情感化与舒适化方向加速发展。

本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智舱市场发展概况
1、底层逻辑:从消费端,座舱智能化配置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从车企端,智能座舱是车企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领域,也是车企获取数据、流量变现的重要端口,另外,随着AI大模型、OLED、Micro LED、域控制器、SoC芯片、LCoS等技术的突破,为智能座舱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发展阶段:随着域控制器、视觉、听觉、触觉和识别等模块功能的加速升级,智能座舱由3.0向4.0阶段加速演进,未来还将向更自然、更主动交互的5.0阶段发展。
3、渗透率情况:智能座舱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整体渗透率已超过70%,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接近90%。
智舱核心产品/功能市场分析
1、车载显示:车内各显示屏渗透率呈增长趋势,其中中控屏已接近标配水平,HUD、副驾屏等将是未来重要增长点,仪表、中控等屏幕呈现高分辨率、大尺寸化的趋势,并加速向低价格车型渗透,AR-HUD搭载量呈现激增趋势,LCoS技术加速上车,占比已接近20%,车内多屏联动、外接设备投屏等是多屏化座舱的主流功能;在HUD市场,国产品牌加速抢占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在AR-HUD市场占据较大优势。
2、座舱监测:主动式DMS、面部识别、车内生命体征监测等座舱监测功能渗透率普遍增加,其中,主动式DMS渗透率接近20%,受政策法规等的影响,DMS将保持持续增长;主动式DMS、情绪识别等功能加速向20万以内价格车型渗透,日系和欧系车型开始发力;同时,DMS功能正逐步成为新势力品牌标配,未来还将向IMS功能升级,理想、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具备DMS算法和集成的自研能力,并已上车应用。
3、车载声学:车企强化车载声学技术上车,多数量扬声器搭载车型快速增加,并向低价格区间渗透,尤其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更为快速;搭载20个以上扬声器的车型价格已经下探到20万以内,以奔驰E级为代表的欧系车型开始发力车载声学领域;同时,功率超2000W的功放加速上车,以新势力、自主新品牌车型为主。
4、语音交互:语音识别功能已接近标配水平,语音分区识别、免唤醒和连续性识别功能渗透率快速增加,其中全车语音识别占比已达到16%,并加速向30万以内价格区间车型渗透。
5、车灯交互:ADB大灯加速上车,渗透率达到8.2%,增量主要来自于20-40万价格区间车型,DLP大灯在问界M9的拉动下,渗透率呈现微增趋势;在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引领下,多样化的交互灯语加速上车,车内氛围灯与音乐律动已成为常见功能。
6、无线交互:遥控钥匙、4G/5G网络、OTA等无线交互功能快速上车,遥控钥匙渗透率达约99%,其中UWB钥匙加速渗透,欧系车型快速上量;集成式通信模组呈现爆发式增加趋势。
7、天窗:全景天窗渗透率已超50%,单天窗搭载呈下滑趋势,渗透率下滑至15%,光感天幕渗透率相对较低,暂未有爆发趋势。
8、舒适性配置:车企通过多功能座椅、独立空调、分区温控等多样化配置提升座舱舒适性,其中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引领舒适性配置加速上车。
9、座舱域控:座舱域控渗透率约29.3%,并加速向20万以内价格区间渗透,欧系、日系开始发力;Top 5厂商市场份额约50%,国产厂商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以博世为代表的外资厂商开始发力;域控芯片领域,外资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高通8155和8295芯片,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国产芯片开始发力,市场份额增加至约11%,但主要供应10-20万价格车型。
10、大模型:大模型率先在语音系统发力,语音已具备强大的语言理解、知识问答和文本生成等能力,提供AI绘画、内容创作和用车助手等功能。
智舱前瞻功能技术展望
1、车载显示:在OLED、Micro LED等创新技术支撑下,未来可折叠、可拼接滑卷等类型的显示屏方案将加速上车,多厂商推出PHUD方案,提供超宽显示画幅,可展示导航、车速、ADAS等信息,未来将有望取代前排显示屏。
2、车外交互:彩色显示屏、彩色交互灯等创新功能将是未来车外交互的新看点。
3、天窗:未来天窗有望发展成为车载显示屏,或可集成UWB模块、太阳能板等功能。
4、AI Agent:AI Agent能够针对目标独立思考并做出行动,是座舱智能化服务演进的下一阶段。

座舱在消费端和供应端的协同推动下,加速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座舱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70%,达到73%,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高于乘用车整体市场,达到88%。同时,智能座舱在高价位渗透率趋于饱和,在低价位区间的渗透正在加速,在30万以上价格区间的渗透率基本超过80%,在30万以内区间,增幅较大,尤其在10万以内区间,渗透率已近50%。

在车载显示领域,目前各车载显示屏渗透率呈现增加趋势,中控屏渗透率达到96%,接近标配水平,全液晶仪表渗透率约76%;随着座舱功能的愈发丰富,HUD、副驾屏和后排液晶屏等的搭载量和渗透率也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

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是目前座舱显示屏幕的主要特点,2024年1-12月,全液晶仪表的搭载量占比已超80%;10英寸以上液晶仪表占比接近70%,约68%;全液晶仪表在10-20万价格区间占比超50%,在20万以内价格区间占比达到64%。中控屏尺寸以10~15英寸为主,15英寸以上占比快速增加且加速向10-20万价格车型渗透;2K以上分辨率的中控屏占比增幅较大,占比已接近50%;在布局上,以传统双屏为主,贯穿一体屏、含副驾三屏占比明显增加。

在座舱监测领域,主动式DMS、面部识别、车内生命体征监测等座舱监测功能加速上车,其中主动式DMS渗透率接近20%,未来在法规政策等的影响下,将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主动式DMS、面部识别、车内生命体征监测等加速向30万以内价格渗透,其中主动式DMS、情绪识别等加速向20万以内价格渗透;日系车型在主动式DMS和面部识别领域发力,欧系车型在车内生命体征监测和手势控制领域发力。

在车载声学领域,多数量扬声器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应用较快,2024年1-12月,多数量扬声器搭载车型加速向低价格区间车型渗透,尤其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10-20万价格区间车型搭载10个以上扬声器的占比约16%。同时,搭载20个以上扬声器的车型价格已下探到20万以内,欧系车型开始发力。
持续推进多模态交互、舒适健康、大模型、百变空间等功能/配置的创新发展以及大模型在座舱领域的应用是车企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着力点,随着AR-HUD、智能表面等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AI大模型、3D HMI、座舱监测等技术的加速应用,智能座舱将快速向智能化、多元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
/ 获取完整报告 /
本报告共46页PDF
产业研究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市场分析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车企研究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7 |
供应链报告
点击下方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报告订购咨询

豆豆:gasgoo8866
电话:18917696929
关于盖世汽车研究院
1、盖世汽车研究院致力于成为行业智库的领先者;
2、拥有以供应链信息、整车及零部件产销量为核心的底层数据资源;
3、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智能智造等领域发展趋势与应用;
4、借助公司平台优势进行汽车产业链深度剖析与研究;
5、输出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源支撑用户进行商业决策。

喜欢本篇文章请点个在看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