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项目:走出「抖音」,走向「中国智造」

36氪 2025-09-16 21:30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能否有一款工具,真正深入业务逻辑、
打破壁垒,甚至重构复杂项目的管理范式?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两条流水线上的员工,A每小时能生产10件产品,B每小时能生产8件产品,问:如何最大效率生产40件产品?

别笑,这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开学第一课的第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把问题复杂一点。工厂里有1000名员工,40条不同的应用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有5个供应商,15个流程节点,你的拳头产品有10款,每期的需求D1=12000套;二线产品有20款,每期的需求D2=8000套;三线产品10款,每期的需求D2=2000套;运输费用为S=40元/套,打包方式有5种。

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别急,接下来,公司规模扩展到100000人,在产品、供应商、节点数指数级翻倍的前提下,将客户、采购、法务、财务、风控、合规、市场、公关、HR,以及人员流动、新人培养成本纳入计算,请注意各节点间的关联系数。

全部算完之后,恭喜你,运营管理这一课你刚刚入门。下一课我们讲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是的,2025年的今年,这些看似天文数字级复杂度的运营管理问题,实际上还不到现实难度的零头。

截止到去年年底,比亚迪全球员工数量96.9万人,富士康90万人,华为20.8万人,阿里19.4万人,字节跳动12万人。

在大中型企业内部,任何一款产品、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经过决策、采买、竞标、审批、设计、生产/研发、测试、运输/分发、销售、复盘等诸多复杂环节,而且其中往往涉及着大量多部门、多角色协同业务。

资讯配图

字节跳动内部需求开发流程示意图,图片来源:飞书

流程节点多、部门协调难、业务体量大、团队扩张快……由此种种带来了项目内外部海量的“沟通盲区”,使得决策者不得不面临着极高的项目复杂度,难以精准把控进度,应对内外部的不确定性风险。

这不是某一家公司所面临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着所有企业的共性痛点,更是在“中国智造”登上全球舞台后,所必须要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前沿工业行业对高效协同与智能决策的呼唤愈发清晰。能否有一款工具,真正深入业务逻辑、打破沟通壁垒,甚至重构复杂项目的管理范式?

资讯配图

就在不久前的9月10号,一场有关“提效”的活动在深圳展开。活动现场,飞书项目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试图与所有企业共同探讨新时代下项目管理如何才能更清晰、更简单等相关问题,同时飞书也给出了自己的解法,其不仅对平台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还推出了面向整车研发管理的行业解决方案,杀入了“造车管理”领域。

要知道,汽车,一直以来都是工业制造“冠上明珠”的地位,其精密性、复杂度、人员调度、产业链协调的难度都跟普通工业生产不在一个量级。

1913年的福特汽车制造流水线,堪称西方运营管理学的鼻祖,是百年间工业制造的学习榜样。

可惜在2025年的今天,时代变了,组织管理形式变了,项目管理复杂度呈指数级爆炸,产业也是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资讯配图

“造车的本质,是对复杂度的管理”

“造车这件事,本质是对复杂度的管理。”早在2024年的飞书无限大会上,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就曾经这样说过。

一直以来,整车研发都是工业制造中流程最长、复杂度最高、管理难度最大的场景之一;而在汽车走入电气化、智能化的当下,一辆智能汽车的代码行数甚至能够达到上亿级别。

而过去十年,根据工信部数据,截止至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新车中的渗透率从快速普及到超过50%,位居全球第一;汽车出口量大幅增长,于2023年以491万辆的出口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行业更是诞生了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一大批知名新能源品牌。

今天的整车研发,既要兼顾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动力总成,又要投入车机、传感器、AI辅助驾驶等新兴智能化领域,复杂度急剧攀升;仅一台车型的二级项目拆解就多达上万个事项、几千个交付物,需要大量内部工程师与外部供应商的协调配合。

传统的流程管理方案,越来越难以适应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去年飞书项目IPD产品解决方案发布后,不少已经在通过飞书项目管理软件的汽车主机厂找到我们,想知道是不是也能用飞书项目管理他们的整车研发。”在9月10日的飞书项目新品发布会上,飞书项目解决方案产品负责人王琛介绍道。

资讯配图

飞书项目发布整车研发解决方案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是集成产品开发的缩写,这是一套截至目前为止最适用于长研发周期、复杂流程的先进制造产业管理体系之一,其致力于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代表应用企业包括华为、IBM、理想、波音等等。

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可见这“痛点”是真的“痛”。

“造车一个复杂而宏大的工程……在座的同行都深有体会,过去我们踩过太多坑——需求传递断层、项目进度失控、跨部门协作混乱。这些问题不是某家主机厂所独有,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共同的痛点。”在飞书项目的发布会现场,阿维塔科技流程IT负责人张垒这样感叹道。

在智能汽车对智能、舒适、节能、高效、设计、交互的要求日益复杂的今天,整车研发早已不再是“从A到B”的线性流程,而是一张覆盖研发、生产、质检、供应链的立体网络。而对于整车研发的管理,也需要一个能够智能进化的一体化平台。

在“卷”速极快的智能汽车领域,需求与流程的迭代快得超乎常人想象,对于大量智能汽车产业玩家来说,一个合适的管理平台必须做到足够灵活,能够满足快速搭建、修改、透明、可追溯,同时允许用户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自研开发,实现信息的顺畅流转。

据阿维塔科技流程IT负责人张垒介绍,从2024年7月起,阿维塔便开始了与飞书项目在IPD整车研发领域的深度合作。

一方面,阿维塔联合飞书项目,将用户原生VOC到产品交付的流程都搬到了飞书项目上,“纵向”拉通了整车研发的全链路;另一方面,阿维塔通过飞书项目所搭建的开放平台,将开发工具、设计工具、AI工具等10多个专业工具全部纳入系统内,进行“横向对齐”。

小到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模板库”里的一张图纸;大到一个新项目启动时近1500项关键交付物的清单、模板、责任人、节点关联……全面做到“过程可监控,成果可预期”。

同时,得益于飞书项目足够灵活的流程配置与足够开放的平台能力,阿维塔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在飞书项目平台上构建了一套专属于阿维塔的多层项目计划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实现了全局管理、实时联动和“一钻到底”。

PXD分析时间人均减少90%,整车交付物审签流提效30%,软件功能拆解时间人均减少70%,项目功能清单对齐时间减少50%——这是合作一年以来,阿维塔联合飞书交出的“成绩单”。

而在智能汽车赛道的其他垂域——如智能驾驶软件——飞书项目同样发挥着作用。

据Momenta研发高级总监范小军在发布会现场透露,在过去一年间,Momenta合作的车型数量翻了数倍,截止至今年4月,Momenta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30款,方案搭载量突破40万台,一线研发压力暴增,团队不仅要并行开发多个项目,还有大量复杂的标准与需求要导入研发流程。Momenta因此一直在寻找优化项目管理、实现研发体系的SPA(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的管理平台

据范小军介绍,目前,Momenta沉淀在飞书项目的流程已有200~300个,涵盖主线、量产项目及各类细分场景,飞书项目的低代码甚至无代码能力能够让企业快速搭建和调整流程,大大降低了流程数字化的门槛。

例如,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开发过程中,“路测”是一个至关重要且特殊的环节。尽管仿真测试能够提供部分验证,但实际道路测试仍是评估用户体感和系统可靠性的必要手段。可随着Momenta车型增多和版本迭代加快,传统路测方式需安全员与路测员双人跟车,资源投入大、效率有限,使得开发过程面临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Momenta基于飞书项目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路测管理系统,覆盖从测试计划制定、用例设计到实际执行的全流程。现在,测试团队可远程制定测试计划并同步至车端大屏,安全员根据图文指引执行操作。发现问题时,可通过车载按键一键录音,系统自动上传语音和车辆数据至云端,并生成含版本、路线、用例等信息的详细问题清单和测试报告。

“以前得专人上车跟车的路测员,现在一个人就能同时监管10辆车的测试情况,效率直接翻了10倍。整个路测链路也变得更可追溯、更自动化、更完整。”范小军说。

事实上,无论是阿维塔还是Momenta开发人员所分享的案例,核心思想都只有一个——所谓的“管理复杂度”,本质上是希望让流程变得透明,让决策变得简单。任何做不到这一点的项目管理平台,都无法真正有效地推动项目。

资讯配图

从“炮火一线”到“三次破圈”

根据亿欧智库《2025中国企业研发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数据,在当前中国SaaS市场软件项目管理场景中,飞书项目的占有率达到了37%,成为当之无愧的细分领域第一。

因此,整车研发方案虽然是本次飞书项目发布会上最受人关注的一个新品,但其实对于大部分企业决策者来说,飞书项目首次公布的三层产品设计架构——或者说其项目管理平台的设计理念——更值得“偷师”。

资讯配图

飞书项目首次公布的架构图

将哪些元素进行抽象提取?如何划分基础建设与核心能力、产品应用?怎样既保证系统的可配置性、灵活性,却又不因堆砌与臃肿而拉低运营效率?如何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系统的透明度、可见性?怎样适应团队与流程的高速发展、快速变化?

有一个不算冷的行业知识,飞书项目的前身,是2018年抖音内部的一款项目管理工具。

2017年,抖音APP产品研发才刚刚起步,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2018年,这款年轻、新潮的短视频平台快速走红。春节期间,抖音的DAU从2000万冲到了6000万,产品、功能、流量、团队都在爆发式增长——同期还有海量的外部竞品拼得“刺刀见血”。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抖音的版本迭代速度从每月一次缩短到每两周一次,在内部拆成AB线分别迭代。

此时,抖音不仅面临着国民级别的巨量流量扩张压力,其团队规模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飙升至上千人,信息的传达、组织的效率、以及拆解成AB团队后的协作、分工、矛盾……堪称是“一边开飞机一边换引擎”。

2018年10月,抖音内部,一个项目管理工具正式开发完毕,“零帧起手”地冲进了抖音流量暴涨的炮火一线。

好用吗?好用。不久后,抖音隔壁的火山小视频团队“慕名而来”,同样用上了该工具。随后,各种各样的团队开始陆续跟进。

直到2020年下半年,其已经替代了字节跳动内部大量林林总总的碎片化项目管理工具,成为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同年,字节跳动内部的协同办公软件飞书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开启商业化之路。

项目管理、协同办公,二者是to B与to C的一体两面,它与飞书几乎是一拍即合。2021年,“飞书项目”诞生。

抖音开局的“地狱难度”相当于从day 1开始对飞书项目进行压力测试,而成长于业务一线的飞书项目更是从基因上带着“扎实、高效、透明”——或者一个更俗气的比喻“No bullshit”。

飞书项目想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在海量员工、海量节点、高度复杂环境、高速增长企业中,进行高效的项目管理。

2022年,飞书项目从软件产品研发“杀入”更为广阔的工业制造IPD(集成产品开发)赛道,2024年,飞书项目IPD产品解决方案作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正式向产业推出。据飞书CEO谢欣在IPD产品解决方案发布会上透露,自飞书项目2021年正式开启商业化以来,短短三年时间内已经积累了小米、安克创新、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ubras、公牛、联影医疗等超过1000家客户,完成了从0到1,从1到100的两次“破圈”。

2025年的今天,飞书项目更是通过整车研发解决方案拿下了工业制造的“冠上明珠”,并全面从“工具化”走向“平台化”,通过API接口、轻应用等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的流程可视化和高可配置性功能,使其成为一款真正足够强大、足够通用、足够灵活的,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量身定做的,端到端项目管理平台。

资讯配图

“换了人间”

现代项目管理学,或者说,管理学,是个实打实的“洋玩意儿”。

百年前,“珍妮纺织机”出现,工业革命正式打响。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的提升,资本与劳动实现了分离,“工厂制”应运而生。

1911年,泰勒(F.W.Taylor)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首次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研究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成为公认的现代管理学起点。

1913年,福特(Henry Ford)的流水线生产彻底改变了汽车制造业,福特T型车的装配时间从12小时缩短到惊人的1小时33分钟,最快甚至能达到每10秒一辆,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流水线并不是什么尖端的绝密武器。要知道,同时期,美国有上百家汽车制造工厂——福特的竞争对手——任何一个工厂都能对这套生产线进行“复刻”。

可是为什么,只有福特笑到最后?

事实上,流水线作业只是福特现代管理理念的其中一环。除了流水作业外,福特还将复杂的装配过程分解为84道工序,极大降低了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工厂采用精度统一的通用零部件,省去了装配过程中的再加工环节;工人日薪从2.34美元提高到5美元,远高于当时平均水平……

这套“福特主义”(Fordism)的核心是以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手段大规模生产耐用商品,其核心理念在于“分工明确、物料流动、标准化作业”。

比流水生产线更宝贵的,是理念与经验。

四十多年前,中国打开国门,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外来先进制造工业,引入了成熟的工厂管理经验、制度、理念,用市场换技术,换来了改革开放数十年的高速发展。

四十多年后,当“中国智造”成为上能造六代战斗机、下能造签字笔小钢珠“工业克苏鲁”;当中国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0.5万亿人民币,总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光伏组件、新能源车、船舶、工程机械等220余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当中国工业增加值占比超全球30%,比美、德、日三国加一起还要多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过去的许多管理经验,已经失效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飞书项目高速成长的这几年,恰恰是是中国制造、中国创新在世界舞台高速腾飞的这几年。

“文”有TikTok、SHEIN、泡泡玛特、小红书;“武”有华为、小米、OPPO、vivo、比亚迪;如果再把钢铁、水泥、光伏、新能源等大型工业算上,时间还要更早。

这些新兴的“中国智造”崛起背后,靠的是一套套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平台,以及新兴的管理经验、理念作为支撑的引擎。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Marc Levinson)在《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中所提到,在当今世界,单点的技术突破固然重要,倘若单一技术点的优势若无法整合,便会形成“信息孤岛”,制约整体效能。真正推动“中国智造”崛起的,是系统级的理念突破、产业级的协同能力、以及一套专属于AI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这不是一家企业、一项技术、一条产品线能够完成的任务。

无论是飞书项目,还是阿维塔、Momenta、小米、安克创新、蔚来、理想、小鹏……它们都是“中国智造”生态背后的共创参与者,在摸爬滚打中“淌”出一条属于21世纪“中国智造”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摸了快50年的“石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步摸过了太平洋,走向了全世界。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