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梁正教授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年度科研优秀奖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资讯配图
9月14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学院2025年度战略研讨会议,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院长朱旭峰等班子成员及学院教师、部分职员等共计80余人线下线上参加会议。
彭宗超传达学校暑期正职干部会主要精神,介绍了校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学校“十五五”规划、AI赋能教育与学生思政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报告要点,并对学院面向未来进行展望。彭宗超强调,学院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发挥旗帜标杆作用的要求,要积极落实学校贯彻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和学校十五次党代会要求,全面从严治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重视学院“十五五”规划的研讨制定,积极直面挑战,把握机遇、顺势而为。
党委副书记殷成志介绍了学院巡视整改情况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规范清单,并就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警示教育。
朱旭峰作“学院‘十四五’工作总结与‘十五五’规划思路”报告。他首先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党建工作、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国际交流六个方面的主要成绩。随后,分析了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发展的新趋势及学院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最后,详细介绍了学院“十五五”规划重大命题和重点项目。朱旭峰指出,面向“十五五”,学院锚定“2030跻身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院前列,2050跻身世界顶尖公共管理学院”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化学科布局与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发展,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与提升智库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
资讯配图
主题报告汇报(从左到右):彭宗超、殷成志、朱旭峰
副院长高宇宁作“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与教学能力建设”专题报告。他介绍了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思路和目标,“十五五”时期学院教学能力提升重点推进任务及AI赋能教学能力建设,并对本学期主要教学改革与工作安排进行了通报。副院长朱俊明作“自主知识创新与智库群建设”报告。他提出,自主知识创新是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院和教师的内生动力。他提出,智库群建设要围绕重大需求、聚集重点学科、对接学术实践、服务知识创新。副院长钟玮介绍学院全球战略推进工作。她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工作,探索实现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院前列目标的国际战略布局。党委副书记唐啸作“激发学生主体性:助力学院育人生态建设”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新时代学生的现状特点,并从学生代表提案制度的实践案例提出共建“赋能型”育人共同体。
资讯配图
主题报告汇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高宇宁、朱俊明、钟玮、唐啸
随后,学院教师按照常设研究所分组,对会议报告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组研讨。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政府管理与创新研究所、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代表教师汇报了各组讨论形成的主要意见建议。
资讯配图
研究所汇报教师代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戴亦欣、陈天昊、高宇宁、舒全峰、赵静、吴维旭、李应博、蓝煜昕
在颁奖环节,彭宗超宣读了薛澜荣获第十一届“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魏文池荣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巫永平、郑振清、史姝婷三位老师荣获2024年度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表彰;孟延春、王亚华、巫永平、杨永恒、张鹏龙、赵静、郑振清、周绍杰八位老师荣获清华大学2023-2024学年度考核优秀奖;胡鞍钢、梁正、薛澜、张永伟四位老师荣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2024学年度科研优秀奖;陈济冬、程文浩、戴亦欣、邓国胜、殷成志五位老师荣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2024学年度公共服务奖。梅赐琪荣获2025年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五个团队荣获2025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陈济冬、陈天昊、贾西津、唐啸、张楠荣获清华大学2024年度教学优秀奖;吕孝礼、孟庆国、王亚华、王盈盈、殷成志荣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年度教学优秀奖。学院领导向获奖教师颁发了奖状,并为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奖团队的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资讯配图
人事类奖项大合影
资讯配图
教学类奖项大合影
资讯配图
第九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合影
院长朱旭峰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在总结“十四五”、展望“十五五”的关键时期,要精准把握当前世界格局演变与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在全球人才吸引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全球影响力等方面,与顶尖高校仍存在差距。面向“十五五”规划,学院将以25周年总结与展望为契机,聚焦四大核心任务:一是实现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统一,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和国计民生难题开展研究,推动科学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着力构建能引领国内外学界的自主知识体系。二是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引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基层挂职,破解“引进难”与“转型痛”的双重困境。三是探索内涵式发展路径,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而不争,通过扩展发展空间、释放教学潜力、优化智库布局,集中资源攻坚公共管理和纪检监察重点和前沿方向。四是强化内部治理与学风建设。以“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为引领,加强学生思政和学生干部培养;加强研究所建设,发挥所长的掌舵作用。唯有直面挑战、找准机会、精准发力,才能在新时代保持学院的长期活力与影响力提升。
会前,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了教代表补选工作。
资讯配图
教代表补选现场
中午,在学院620会议室举办了AI赋能教学午餐沙龙活动。
资讯配图
AI赋能教学午餐沙龙活动现场
资讯配图
会议现场合影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