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动力驱动中国未来十年创新: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与快速迭代

智能情报所 2025-09-17 17:02

作者:DONGFAN MA 与 ROBERT WU

日期:2025年9月16日

许多投资中国的朋友,想必对弘则研究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作为一家备受尊敬的独立研究机构,它虽成立于 2015 年,但核心团队的磨合已近二十年。

在一个充斥着高频交易、小道消息和短期行为的卖方研究行业,尤其是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市场寒冬后,弘则研究证明了:独立研究在中国依然能够凭实力生存壮大。

正是这份对专业精神的共同坚守,让百观团队与弘则研究团队一拍即合。几周前,我们正式启动了双方的特别合作系列。

在开篇《宏观经济研究如何误判了中国》中,弘则研究指出,传统分析工具正日益难以追踪中国的新经济脉络。这引出了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新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应该把焦点放在哪里?

今天的文章,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探索。


以下文章由弘则研究创始人兼首席策略分析师马东帆撰写。

前言

感谢百观一直以来对弘则研究内容的推荐。我们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投行有所不同。除了宏观基本面,我们更聚焦于产业趋势的变化。

很多时候,产业趋势的力量甚至能深刻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向。正因如此,过去十年,我们为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独特的中国研究视角,并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首先解释了为何主流经济学界会误判中国,以及在崩溃论的阴影下,中国究竟依靠什么稳住了经济与资本市场。

接着,我们探讨了曾被市场极度看空的消费领域,为何反而在过去两年孕育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并剖析了定义中国新消费的核心标准。

本文将从我们过去的三次企业访谈经历切入,探讨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年的真实蜕变。这也正是理解当下中国经济的核心:

在看似疲弱的宏观数据背后,一股怎样的商业力量正在崛起?中国的股市究竟是牛市前兆,还是又一场资本幻梦?

I. 中国式创新如何发生:今天的创新药,就是2000年的互联网

时间回到 2017 年。我们密集拜访了大量初创公司,希望从一线视角洞察中国产业科技的前沿动向。其中,一家创新药公司让我们印象极为深刻。

公司的创始人曾在海外顶级药企领导创新药研发十余年,之后满怀激情回国创业,致力于开发一款针对特定癌症的靶向药。

我们单刀直入地问他:这个靶点和治疗方案,在美国做过临床试验吗?结果如何?

他非常坦诚地回答:确实做过,但失败了,所以原来的公司停止了后续投入。

我们十分好奇:既然在美国都失败了,为什么还要用几乎相同的方案,回国再做一遍临床试验呢?

他的回答直击要害:首先,这个适应症在美国的患者数量极少,临床试验效率很低。中国则完全不同,不仅发病率更高,患者基数也更庞大。

这意味着,在中国针对特定亚型的患者进行临床,更容易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积极结果。

这次对话,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海归创业潮。他们将海外的先进经验带回中国,但并非全盘照搬,而是与本土的独特需求相结合,最终进化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

无论是搜索、电商还是社交,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本土的充分竞争中,超越了它们的海外鼻祖。

这背后传递出两个清晰的信号:

  • 第一,中国的庞大市场,是任何先进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最佳土壤。

  • 第二,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和人才结构,为本土企业创造了差异化的竞争机会,海外巨头无法简单地复制产品来抢占市场。

基于这些研究,我们当时判断,中国创新药产业将迎来一个黄金十年。这并非源于某个单一的技术或药物,而是三大核心变量历史性地汇聚在了一起:

  • 新技术: 基因测序等基础科学的成熟,催生了药物研发领域的全面技术突破,使技术迭代成为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 人才红利: 大批拥有海外顶尖研发和临床经验的科学家,自 2015 年起加速回国创业。
  • 中国市场: 巨大且独特的本土市场,为这些顶尖人才提供了进行差异化研发和临床验证的绝佳舞台。

所以,创新药的故事告诉我们,巨大的市场是创新的催化剂。海外经验在这片土壤上,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在本土化过程中实现了规模化和再加速。

再加上政策与资本的助力,中国产业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了 2024 年,中国创新药企通过海外授权交易所获得的首付款,已成为驱动整个板块复苏的核心引擎。

资讯配图

II. 3D打印与制造迭代:把时间变成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故事来自制造业。我们曾拜访一家机器人初创公司,它在早期研发中遇到了一个普遍的痛点:零件生产需要开模。

开模不仅成本高昂,动辄数十万,而且周期漫长,一次修改就得等上几周甚至数月。这对初创公司来说,既烧钱,又严重拖慢了产品的迭代速度。

但从 2015 年左右开始,3D 打印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反哺工业制造。大量的零部件在设计初期,可以直接通过高精度的 3D 打印来测试。

这带来的效率提升是革命性的:过去需要一两个月的研发周期,现在一周内就能完成。设计师得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拿到实体原型并完成多轮修改。

这种优势正扩散到更多领域。无论是玩具、手办,还是日用品和小家电,设计研发的迭代速度都在急剧加快。

以名创优品为例,它依托高度数字化的柔性供应链,能将一个新产品的迭代周期压缩到惊人的一周以内,形成“市场反馈驱动设计优化”的敏捷闭环。

过去,人们总认为中国的优势是廉价劳动力。但事实证明,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早已转变为数字化能力、柔性供应链和快速的市场反馈机制。

换句话说,中国已经成功地将“时间”本身,转化成了一种无可比拟的竞争资源。

因此,3D 打印的故事指向了另一个关键词:快速迭代。一个产品即便初始不完美,也能通过高频的市场验证和持续优化,迅速进化成爆款。

依托强大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这些产品进而能被迅速推向全球。

如今,全球绝大多数消费级 3D 打印机由中国制造。同时,中国每年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已占全球一半,远高于 2015 年的 25%。

整个产业链的效率,构成了中国企业快速迭代的坚实基础。

弘则研究持续看到,大量消费品公司正凭借这种迭代能力席卷全球,从石头科技到九号公司,再到名创优品和泡泡玛特。这种能力构筑的壁垒,远比想象的更深。

资讯配图

III. AI时代:边际效益递减带来的技术平权

第三个故事与人工智能有关。过去十年,全球的产业浪潮由移动互联网驱动。以美国为中心的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收割商业价值。

美国股市的涨幅远超其经济增长,这并非泡沫,而是因为其上市公司的收入早已遍布全球。但这个由少数巨头主导的时代,会一直延续下去吗?

2016 年,我们拜访了国内众多的 AI 初创公司。当时,AI 的突破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等领域,而百度是当时国内研发的重镇。我们与百度的一位资深 AI 负责人探讨了未来。

我们最初的直觉是,AI 时代会复制互联网的格局:用户和数据形成网络效应,最终赢家通吃,诞生几个不可撼动的寡头。

但他的观点截然不同。他指出,AI 的发展路径与互联网有本质区别。互联网的壁垒是生态,先行者优势会不断自我巩固。

而 AI 的演进,更多依赖于方法论的普及和工程化的落地。这意味着,后来者有巨大的机会实现赶超。

以大模型为例,当参数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其性能提升的边际效用会快速递减。同时,用户量的增加,并不能同等程度地放大产品的核心优势。

我们看到,当一款 AI 应用走红后,它并不会形成绝对垄断,反而会催生大量同类应用,呈现出明显的扩散效应。

许多 AI 应用的价值,在于深入具体场景的工程化和产业适配,而不是靠网络效应滚雪球。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优势不仅是工程师红利。从芯片、光模块到算力,中国已具备全面的产业链能力。大量的工程人才,则能将前沿模型迅速转化为可靠的行业应用。

可以说,现阶段的 AI 竞赛,本质上是一场工程化和落地应用的比拼——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强项。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观察:AI 的产业特性,天然带有一种平权色彩。机会不再被少数寡头垄断,而是分散于无数能够将技术落地的工程团队和垂直场景中。

这种特性,与中国的人才、产业和市场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在 AI 时代的核心优势。

中国半导体股票曾长期跑输全球指数,但从 2024 年开始,情况发生了逆转。我们核心推荐的策略之一,就是关注中美半导体指数的收敛趋势。

资讯配图

总结:三大线索的合流

独特的市场、迭代的能力与技术的平权,这三条线索最终汇合,塑造了当前中国独一无二的竞争体系。

当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工程能力和高频的迭代机制相互碰撞,再叠加 AI 这条更加普惠的技术路线时,它们彼此强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在新格局下的核心竞争力。

这三个故事,也恰好对应了企业构建壁垒的三种来源:源于用户洞察的壁垒,源于产品迭代和工艺积累的“know-how”壁垒,以及源于数据和技术闭环的能力壁垒。

从一个中观的视角来看,尽管宏观层面挑战重重,但产业演进的天平,正实实在在地向中国倾斜。

那些对宏观的悲观情绪,以及传统叙事与微观现实的巨大反差,恰恰是过去两年中国优质资产带来惊人回报的根源,也正是弘则研究希望通过中观产业视角,为您呈现的巨大价值所在。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动力 驱动
more
从产能到销量,8种动力类型,140+乘用车品牌核心数据的趋势解读
GGII:2025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552.7GWh,前十企业合计占比89.7%
GE Aerospace联手BETA Technologies,共同加速混合动力航空时代到来!
多地新项目落地、国产动力系统再突破——航空发动机产业驶入自强快车道
投资3亿美元!GE与这家eVTOL企业合作开发混合动力推进系统
这回得排队买丰田了,全新“子弹头”MPV曝光,沿用经典设计,或配双动力系统,20万之内没对手!
全新本田艾力绅惊艳曝光!这颜值比埃尔法漂亮10倍,内饰超豪华,搭载2.0L混合动力
Seeds|松延动力再获数千万元追加投资
新款吉利帝豪外观官图正式发布 艺术感更强 使用1.5T动力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海四达、欣旺达、瑞普能源、卫蓝新能源、广汽研究院、亿纬锂能、孚能等参加中国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大会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