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批买iPhone 17的“勇士”,已经有人肠子都悔青了。
iPhone17首发当天,#iPhone17黑块门#和#iPhone17脆皮边框#两个话题在微博同时冲上热搜,阅读量高达5亿以上。
随后,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在网上发布有关iPhone 17的吐槽,一直到今天,#iPhone17首批用户吐槽不断#的词条依然活跃在热搜榜上,不少人纷纷表示自己买后悔了。

图源:微博
据悉,iPhone 17 Pro系列为了追求更好的散热性能和轻盈机身,将钛金属边框换成了铝合金边框。
这看似是苹果在材质选择上的创新,实则却成了用户吐槽的重灾区。
许多用户反映,新机在日常使用中极易出现划痕,甚至在贴膜时,无尘贴膜工具轻轻一碰,边框就留下明显伤痕。

图源:小红书
更有博主晒出线下门店展示机的照片,短短几个小时内,手机边框以及背面就布满划痕,蓝色版本更是“伤痕累累”。
苹果客服解释说,铝合金材质偏软,出现划痕属于正常使用痕迹。若用户在拿到手开箱时发现划痕等问题,建议拍摄开箱视频,苹果支持官方渠道在14天内退换货。
可从图片来看,这真的只是正常使用痕迹吗?毕竟,这可是价值上万元的手机啊,用户花了大价钱,难道就只能接受一个“娇气”的手机?

图源:微博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测更令人心惊:Pro系列首次用7000系铝合金替代钛金属中框后,莫氏硬度从6骤降到2.5-3,抗刮性能下降60%,普通贴膜工具就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更讽刺的是,苹果同期发布的iPhone17 Air采用5级钛金属机身,用专业矿物探针反复摩擦后,痕迹擦拭即消,抗刮表现截然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供应链数据显示,每台Pro机型通过换用铝合金节省约120元成本,按全球千万级销量计算,总利润增加超12亿元,刚好抵消2nm芯片带来的成本上涨。更夸张的是,为了利润,苹果连品控标准都一起“缩水”了。
部分用户发现,手机的玻璃背板与铝合金边框之间存在缝隙,过渡不够平整,肉眼可见,触摸可感。

图源:抖音
更有甚者,有知名UP主用显微镜测量了iPhone 17 Pro Max的拼接缝隙做工,结果发现缝隙在不同地方差别很大,甚至超过了一倍。
这哪里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完美主义”的苹果?这些细节上的瑕疵,让很多用户对iPhone 17的品质产生了质疑。

图源:B站
如果上面只是“个别”用户和博主自己的感受,那么今年最离谱的事,莫过于连黄牛都接受不了铝合金给iPhone带来的“伤害”。
往年,iPhone新机标准版首发时期的溢价能来到500-1000元左右,Pro系列最高甚至能到3000元的溢价。
而今年,据媒体调查,虽然首发当日北京线下各大门店依然排起长队,但当媒体与守在门口的黄牛交谈时,却发现很多黄牛开始变得“挑三拣四”。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有黄牛透露,“往年都靠抢,排队的人进去抢手机,我们就在门口等着抢他们抢到的手机,一般加价200-500不等,很多人还不愿意卖。”
但今年不同,iPhone 17标准版基本没有溢价,大部分黄牛只愿意原价收,一分钱也不愿意多给。
至于iPhone 17 Pro则没什么人愿意收,仅有256GB型号算是比较吃香,有的黄牛加价600都要收,不过这个价格随时在波动。
最惨的是2TB版本,几乎没有黄牛去收,问这些人都只回答一句话“怕砸手里”。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而且,部分电商平台的价格也大幅低于官方定价,这进一步影响了市场对新品价格的敏感度和观望情绪。
从预约数据来看,今年消费者对标准版机型的兴趣明显高于Pro系列。

图源:微博
不过,这些在第三方平台购买到iPhone的人收获到的也不全是享受。
据了解,很多用户在iPhone首发前期去某平台抢单,抢到并付款后,最后却还是被莫名其妙退款了。
深入了解后,原来是算法的原因。平台通过算法模型识别“黄牛”行为,却误伤大量普通用户。同一地址下单,安卓机型发货率92%,iPhone17仅31%。
有参与补贴的商家透露,经手的订单中三分之二遭遇砍单,远超消费者预期。
更诡异的是部分用户账号被标记“异常”,无法参与任何优惠活动,平台客服虽否认“黑号”机制,但大量用户实测证明限制真实存在。

除了以上曝光的这些问题以外,iPhone 17的拍照功能又双叒叕出了毛病。
据外媒爆料,苹果官方已确认iPhone 17系列以及iPhone Air存在相机故障。
当设备处于极亮LED灯光直射的环境下拍摄照片时,画面中可能会出现黑色方块和白色曲线。这一问题在演唱会等大光比场景下尤为明显。

图源:环球网科技
超5万用户反馈拍摄LED屏时出现不规则黑块,演唱会现场拍的明星照片变成“马赛克艺术”。
苹果官方承认是“算法没算明白”,承诺10月推送iOS 19.1更新修复,但拒绝召回或补偿。
实测对比更扎心:2022年发布的华为Mate 50通过抗频闪模式能完美规避该问题,而iPhone17即使开夜景模式仍有37%概率出现黑块。
这种“上市即翻车”的戏码苹果已经演了五年。
从iPhone12绿屏、14粉屏到17黑块,每代机型都有类似问题,平均修复周期长达45天。
内部人士爆料,相机团队在测试阶段就发现了黑块问题,但管理层为赶9月发布会节点,强行选择“先上市再修复”——延迟发布每天损失约8000万美元营收,而软件修复成本仅需200万美元,维权赔偿预估不足500万美元。
首批用户就这样成了苹果的“免费测试员”。

图源:三言Pro
性能神话的破灭更让“果粉”心碎。A19芯片单核性能虽领先安卓旗舰,但多核成绩大幅落后。
据某博主测试,标准版A19多核8810分,比骁龙8 Elite的10688分差了近20%。

图源:微博
在实测中,《原神》全高画质测试,iPhone17 Pro帧率波动达7.2帧,比小米16的3.1帧差距明显,玩半小时就因过热降频20%。
多任务处理更是灾难,同时运行导航、音乐和社交软件时,卡顿概率高达23%。
另一方面,苹果所谓的快充则充满了商业算计。宣传的“40W动态快充”需要单独购买349元的60W适配器,标配充电器实测仅27W,完全充满需68分钟,比安卓200W快充慢6倍。
这种“基础功能付费解锁”的模式,让用户感觉花钱买了半成品,不过这一点仅针对今年刚尝试苹果手机的用户,对“老果粉”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

尽管 iPhone 17 存在诸多问题,但用户对苹果依然抱有期待。
他们希望苹果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尽快改进产品。有用户建议苹果在后续产品中重新采用钛金属边框,以提升手机的耐用性。
iPhone17的这次危机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真正的旗舰机,首先要做好一块不划痕的边框、一张无黑块的照片、一次顺畅的购买体验。
当科技巨头把“挤牙膏”当创新,把用户当“韭菜”,再坚固的品牌壁垒也会崩塌。毕竟消费者可以没有iPhone,但苹果不能没有消费者。
这里咱们也对刚需用户提一点意见——尽量等到10月iOS 19.1更新后再购买,优先选择官方渠道并加购AppleCare+碎屏险,开箱时务必录制含序列号的完整视频。
如需维权,请保留所有沟通记录,之后直接向12315平台投诉会比找厂商客服更有效。

铁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