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16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天文学家在地球附近发现了一颗准卫星。这块小型太空岩石可能已在我们星球附近闲逛约60年,却一直未被望远镜观测到。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个新发现的天体被命名为“2025PN7”,属于近地小行星类别。它围绕太阳运行,但始终徘徊在地球附近。与地球公转周期相似,2025PN7绕太阳运行一周同样需要一年时间。
准卫星不同于偶尔绕地球运行的微型卫星,例如曾在2024年绕地球运行两个月的2024PT5,它可能是从地球的主卫星(月球)表面剥离的古老碎片。
最新发现的2025PN7是目前已知的、少数在地球附近轨道运行的准卫星之一,其中包括同样被认为源于古代月球碎片的“振荡天星”。今年5月中国发射的天问二号探测器,就将“振荡天星”列为探测目标之一,计划于2027年从该天体采集样本并带回地球。
位于美国夏威夷哈莱阿卡拉火山上的“泛星计划”天文台,于8月29日捕捉到2025PN7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天体数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类地轨道运行。
日前,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卡洛斯·德拉富恩特·马科斯撰写了一篇关于2025PN7的论文。他表示,这颗准卫星之所以长期未被天文学家发现,是因为它体积小、亮度低。该论文9月2日发表于《美国天文学会研究笔记》。
德拉富恩特·马科斯表示,这颗准卫星在运行至离地球最近的位置时,与我们的距离约为29.9万公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显示,2025PN7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公里。
德拉富恩特·马科斯解释道:“只有当它像今年夏天这样靠近地球时,它才能被现有望远镜探测到。它的可观测窗口期既稀少又短暂,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观测目标。”
德拉富恩特·马科斯认为,发现并研究准卫星,能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中地球所在的这片区域。
他在邮件中写道:“太阳系充满了惊喜,所以我们会持续探索。就地球周边区域而言,2025PN7的存在表明,准卫星的体积可能没有下限。”
天文学家仍在确定2025PN7的具体尺寸。德拉富恩特·马科斯表示,其直径约为30米。而据美国《地球天空》杂志报道,它的直径也可能为19米。
德拉富恩特·马科斯称,2025PN7是目前已知在近地轨道运行的最小准卫星。
随着时间推移,2025PN7会在两种轨道间切换:一种是更靠近地球、轨道更接近环形的类地轨道;另一种是类似“振荡天星”的马蹄形轨道。当处于马蹄形轨道时,该天体与地球的最远距离可达2.97亿公里。
这颗准卫星预计将在当前近地轨道继续运行约60年,随后将被太阳的引力拉回到马蹄形轨道。
关于该天体的物质构成,目前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
美国维拉诺瓦大学天体物理学与行星科学系助理教授特迪·卡雷塔在邮件中写道:“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有限信息,几乎可以确定它是岩质天然天体。有时,老旧卫星和火箭残骸也会进入这类近地轨道,但通过观察它们在短时间内的轨道变化,我们通常能区分‘天然天体’(如小行星)和‘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
卡雷塔曾研究过微型卫星和准卫星,但并未参与有关2025PN7的研究。他表示,截至目前,恶劣天气妨碍了他对这颗准卫星的观测计划。
德拉富恩特·马科斯表示,2025PN7可能和“振荡天星”一样同属月球碎片,但仍需更多数据予以证实。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