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马斯克旗下 SpaceX 宣布以 170 亿美元收购 EchoStar 的无线频谱资源,包括 AWS-4(2GHz)和 H 频段,用于其 Starlink 卫星网络的拓展。SpaceX 将支付最高 85 亿美元现金以及价值最高 85 亿美元的 SpaceX 股票;此外,SpaceX 还同意承担 EchoStar 截至 2027 年 11 月总计约 20 亿美元的债务利息。
此消息一出,便引发市场广泛猜测:Starlink 或许最终会演变为既提供宽带服务、又承载地面移动服务的全球性运营商。对此,埃隆·马斯克在参加节目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Starlink 成为全球移动运营商将成为‘选项之一’。”
所以,Starlink 真会成为一家全球移动运营商吗?如果是,它将对传统运营商格局带来怎样的冲击?
马斯克:“我们不会让其他运营商破产。”
卫星运营商要从太空提供直连设备移动服务,通常需要与至少一家持有地面移动许可证的移动公司合作。SpaceX 目前与 T-Mobile 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此次频谱收购将使其能够更独立地提供 D2C 服务。
AWS-4 频谱(2000-2020 MHz 和 2180-2200 MHz)被广泛认为是 D2C 服务的“黄金频段”,与改造自地面移动通信的频谱不同,AWS-4 频段最初就是为移动卫星服务(MSS)分配的。收购 AWS-4 频谱,使 SpaceX 从单纯的 D2C 合作伙伴转变为拥有专用 MSS 频谱的运营方。这笔交易将允许 SpaceX 在自己掌握的频段上运营 Starlink D2C 服务,而不再仅仅依赖从 T-Mobile 或其他移动运营商租赁频谱。
业内相关专家表示:“有了 50 MHz 的专用频谱,Starlink 能提供的原始带宽将增加 1.5 Gbit/s。这对客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速度提升。计算方式是:LTE 的频谱效率为 30 bit/s/Hz × 50 MHz = 1.5 Gbit/s。 这项协议使 Starlink 在 D2C 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为它将首次亲身掌握如何利用地面频谱的经验。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经验是一回事,而自己掌控频谱则完全是另一种局面。”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拥有专属可用频谱 ≠ 立刻能替代地面网络。即便有这块频谱,运营一个与传统 MNO 相当的地面级网络仍需大量地面基础设施、频谱资源与设备生态支持;因此现有业内观点普遍认为“短期内 Starlink 不足以形成对传统运营商的替代”。
马斯克自己也表示:“明确来说,我们不会让其他运营商破产。他们依然会存在,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频谱资源。但是,你应该能够像使用 AT&T、T-Mobile 或 Verizon 一样,拥有一个 Starlink 账户。这个账户既能配合你家里的 Starlink 卫星 天线,通过 Wi-Fi 使用,也能在你的手机上使用。我们会成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家庭高速带宽,也能提供直连手机的高速带宽。”
不过,在被问及是否会通过收购运营商来获取更多频谱时,马斯克笑着回答:“这不是完全不可能。我想,也许会发生吧。”虽然显然带有玩笑意味,但这一想法至少“突出了 SpaceX 可能会继续寻求更多频谱的可能性”
MVNO 协议被视为 Starlink 转型的“关键”
一些分析师认为,签署虚拟运营商(MVNO)协议,是 Starlink 成为同时提供卫星与地面无线服务的“全能型”移动运营商的最佳途径。
在短中期内,Starlink 若要真正切入移动通信市场,直接走“自建网络+自有频谱”的道路成本高昂且难度极大。首先,移动通信的核心壁垒在于频谱资源与地面网络基础设施,而这两者不仅需要巨额资本投入,还受到严格的监管与政策限制。即便 SpaceX 通过收购 EchoStar 获取了 AWS-4 与 H 频段,想要将其转化为可大规模商用的地面网络能力,仍需经历频谱清理、标准适配、终端芯片支持以及与现有生态的兼容过程,短期内并不现实。
相比之下,与现有 MVNO(虚拟运营商)合作则是一条更具可操作性和成本效率的路径。一方面,MNO 已经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地面基站网络和成熟的用户服务体系,Starlink 可以借助其资源快速将“卫星直连手机”的能力嵌入现有套餐中,实现用户无感知的跨网络切换。这种模式能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和冗余建设,也能大幅缩短 Starlink 进入移动市场的周期。
另一方面,MVNO 模式为 Starlink 提供了灵活的市场切入口。通过批发购买 MNO 的网络容量,Starlink 可以以较低成本推出自有品牌的移动服务,并与自身的卫星网络形成互补:用户在地面网络下享受传统蜂窝覆盖,在偏远或无信号区域则自动切换至 Starlink 卫星,实现“无缝体验”。这种混合模式不仅能够快速验证市场接受度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也有助于 Starlink 在积累用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为后续可能的独立建网或更深度整合奠定基础。
总体来看,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这种合作驱动的路径无疑是 Starlink 迈向全球移动运营商角色的最务实选择。
苹果公司在这一切中扮演什么角色?
在 EchoStar 与 SpaceX 的交易引发行业震动之际,苹果的角色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苹果在 iPhone 17 发布会上并未提及任何新的卫星通信功能,这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毕竟,早在 2022 年,苹果便通过与 Globalstar 的合作,率先将卫星直连功能引入智能手机,开启了 D2D(Direct-to-Device)市场的先河。如今,随着 SpaceX 豪掷 170 亿美元收购 AWS-4 与 H 频段频谱,苹果是否会在未来机型中支持这些新频率,成为影响整个行业走向的关键问题。
苹果的迟疑并非没有原因。根据多方报道,苹果内部早已存在分歧——部分高管担忧,过深介入卫星通信业务,会让苹果从“设备制造商”逐步走向“类电信运营商”的角色,从而带来更严格的监管与更复杂的合规成本。这种顾虑在 SpaceX 进入频谱市场后进一步放大:既然马斯克的团队正主动承担起“卫星直连运营商”的定位,苹果是否还有必要亲自下场?还是应该退居幕后,把卫星连接交给 Starlink 或传统运营商来主导?
卫星产业分析师 Tim Farrar 的观点颇具代表性:“苹果的选择,将决定未来行业的版图。它是继续押注 Globalstar 与自有的演进路线,还是转而与 Starlink 站队?这不仅是合作对象的选择,更是产业链主导权的抉择。” 在他看来,SpaceX 此举实际上给了自己一个向苹果施压的筹码:如果苹果想保持卫星功能的差异化,就不得不面对 Starlink 在频谱与网络能力上的新优势。
事实上,苹果并非没有行动。去年,苹果宣布追加投资,支持 Globalstar 建设新一代 C-3 卫星星座,目标是显著提升吞吐量和服务质量,为未来的 iPhone 带来更强大的卫星连接能力。然而,从公开信号来看,Globalstar 的愿景仍偏向于增强应急和低容量通信,而非为用户提供大带宽娱乐服务——正如分析人士所言,“在山顶看 Netflix”并非其商业模式;这与马斯克高调描绘的“手机随时随地高速上网”愿景,形成了鲜明的战略差异。
由此可见,苹果与 SpaceX 在卫星直连领域可能走向分化:前者更倾向于稳健、补充性的应用,避免越界进入运营商战场;后者则志在借助专属频谱和全球星座布局,打造全面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正是这种分化,让苹果的下一步动作,成为撬动行业格局的最大不确定性。
写在最后
无论苹果如何抉择,EchoStar 与 SpaceX 之间的这项协议,已经被 Recon Analytics 创始人 Roger Entner 评价为美国电信行业近年来最具战略意义的交易之一。Entner 在一篇博文中总结道:“四强竞争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美国通信未来之战——一场同时在地面和轨道上展开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SpaceX buys wireless spectrum from EchoStar in $17 billion deal,reuters
Huge significance of EchoStar’s AWS-4 spectrum sale to SpaceX,IEEE
Elon Musk elaborates on those satellite-to-cell phone plans,Fierce
Turning Starlink into a global mobile carrier ‘one of the options,’ Musk says,lightreading
马斯克:“星链”或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5G与6G
豪掷170亿美元:星链开始彻底“颠覆”运营商,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