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广安市针对传统政策资金拨付周期长(超3个月)、企业“垫资转型”意愿低、红利释放不足30%等痛点,创新构建 “7:3分阶直达+双线并联审批”机制,推动228户企业完成转型,50个项目入选省级库(占规上企业9.2%),企业满意度全面提升,为政策资金落地慢难题提供“广安解法”。
背景情况
广安市在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初期面临政策落地滞后的问题,由于资金拨付周期冗长,传统“事后奖补”需企业垫资建设、验收后方可申领,流程超3个月,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大、转型意愿低;政策响应迟滞,企业因缺乏资金,政策补贴到位慢,延迟后续项目启动,错过技术升级窗口期;执行效率低下,多部门串联审批造成资金滞留,2023年省级资金平均拨付时长超60天,政策红利释放不足30%。企业“不敢转、等钱转”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区域产业升级进程。
主要做法
(一)机制创新。首创“7:3分阶直达”资金拨付模式,分阶预拨破解企业资金困局,省级切块资金下达后,10日内按项目进度预拨70%至企业账户(其中,2024年已全额拨付到企业,2025年已兑付70%),解决企业垫资压力,确保“有钱转、及时转”。剩余30%待项目验收通过后兑付,形成“建设有动力、质量有约束”的闭环激励;双线并联审批实现“零延时”拨付,财政线前置审批,资金下达前,联合财政局提前完成分配方案审议并报省厅备案。经信线同步核查,资金到账当日启动拨付程序,取消部门间流转滞留,拨付效率提升100%。
(二)服务升级。构建“三张清单+双线诊断”赋能体系清单化管控项目全周期,动态管理三张清单,建立“新开工、加快推进、竣工投产”清单,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季度更新进度,破解26项瓶颈问题(如技术对接、环评滞后);分业施策精准匹配需求,线上广覆盖,经信骨干+运营商组建团队,完成180户企业在线评估,快速锁定转型需求。线下深服务,优选3家机构为73户重点企业定制“一对一”方案,并分行业开展培训6场。
(三)监管到位。打造“制度+技术+监督”安全防线,全流程制度闭环,出台《资金监管办法》等文件,覆盖“申报-评审-拨付-验收-监督”全链条,明确风险管控节点;动态化监控,每月跟踪项目开票数据及建设进度,局纪委全程介入,严格实施市县两级现场验收,确保“项目真实、资金安全”。
成效与亮点
(一)“双线诊断+精准滴灌”提升服务水平。线上广覆盖,组织经信骨干、运营商组建服务团队,开展园区、企业在线评估和项目摸底。线下深服务,优选专业机构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深度诊断,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确保项目“选得准、能落地”。分业施策,结合不同行业特点,开展专场培训和诊断,提升服务精准性。
(二)“资金直达+流程再造”加速政策红利释放。主动担当优化流程,协同市财政局建立“双线并行”机制,共同草拟请示上会审议,财政资金直达经信局后,第一时间按议定方案拨付企业,大幅压缩中间环节。创新实施“7:3”分阶段拨付(即拨70%,验后付30%),确保资金“快享直达”,有效激发企业积极性。强化督导保进度,通过实地督导、通报、督办函等方式,强力推动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三)“三张清单+赛马机制”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清单化管理,建立项目三张清单,动态更新,挂图作战,目标清晰,责任到人。赛马式比拼,每季度召开项目现场会,“晒成绩、比进度、赛贡献”,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有效推动滞后项目赶上进度。提级式破难,对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定期收集清单,整合市级资源,争取省级支持,实行提级协调解决。
(四)“建章立制+全流程监管”筑牢资金安全防线。制度体系完善,出台《广安市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广安市工业发展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及省级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覆盖“申报-评审-拨付-验收-监督”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制度体系。监管严格到位,强化项目过程监管,每月跟踪重点项目建设及开票进度,定期梳理切块资金项目进展,严格组织市县两级联合验收,确保项目真实、资金安全、效益可期。
经验启示
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精准破解资金困局,针对中小企业“垫资难、回款慢”核心痛点,创新“7:3分阶预拨”模式,直接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提升企业深化“智改数转”意愿。简化拨款流程,通过财政与经信“并联审批”,实现资金到位10日内可直达企业,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