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MES百科 关注我们
e-works鼓励原创,如需投稿请参看首页“原创投稿”说明。
很多制造企业管理生产的朋友们可能都遇到过比较头痛的事就:当客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时,去追溯质量问题产生的源头。特别是一些生产线比较长的离散型制造企业,因为,整个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经过了多道工序号的加工、多次物料的变化、甚至可能出现过程中物料的组合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作者:老谢
为了提升产品追溯的效率,很多企业就开始想利用MES的数字化管理功能来进行产品追溯,MES的数字化管理确实能有效地提升制造企业在产品追溯的效率及准确性,但企业在设计追溯功能须了解以下几条基础原则。
1
--产品追溯的形式?--
在制造业中,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企业需要迅速定位问题源头,减少损失并保护品牌声誉。这时,产品追溯就成了关键工具。常见的追溯方式有两种:正向追溯和反向追溯。有些情况下,企业甚至会同时采用这两种方式,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时。
一. 正向追溯:从源头到终端,全程追踪
正向追溯(Forward Traceability),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流程,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流向进行追踪。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产品去了哪里?”
发生追溯的场景一般包括:
1.产品召回:如果某批原材料有问题,企业需要知道哪些成品使用了该批次材料,以便精准召回。
2.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按计划流向正确的经销商或客户。
3.合规性检查:某些行业(如食品、医药)要求企业必须记录产品流向,以符合监管要求。
举例说明:
假设一家牛奶生产企业发现某批次的原料奶检测出细菌超标,通过正向追溯系统,可以快速锁定:
- 这批原料奶用于生产了哪些批次的酸奶?
- 这些酸奶被发往哪些经销商或超市?
- 哪些消费者可能购买了问题产品?
这样,企业就能迅速召回问题商品,避免大规模食品安全事故。
二. 反向追溯:从终端回溯源头,查找问题原因
反向追溯(Backward Traceability),则是逆向追踪,即从最终产品回溯到原材料和生产环节,核心问题是“这个产品是怎么来的?”
发生追溯的场景一般包括:
1.质量问题分析:当客户投诉某产品有缺陷时,企业需要查明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供应商管理:如果某批次产品不合格,反向追溯可帮助判断是原材料问题还是生产问题。
3.工艺优化:通过回溯生产数据,优化制造流程,减少不良品率。
举例说明:
某汽车制造商收到消费者投诉,称某款车的刹车系统存在隐患。通过反向追溯,企业可以一步步排查:
该车辆的生产批次 → 组装时使用的刹车部件供应商 → 该部件的生产记录和质检数据*
最终可能发现,是某一批次的刹车片材料强度不达标,从而针对性解决问题。
三.何时需要同时使用正向和反向追溯?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需要“双向追溯”,即同时采用正向和反向追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控制影响范围。
典型案例
某电子厂在生产手机时,发现某批次的电池存在过热风险。这时,企业需要:
1. 反向追溯:查清是哪个供应商的电池出了问题,以及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操作失误。
2. 正向追溯:确认这批电池用在了哪些手机上,这些手机是否已发货,发往哪些渠道。
双向追溯结合,既能找到问题根源,又能快速召回风险产品,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总结:
正向追溯:关注“产品去了哪”,适用于召回、合规检查等场景。
反向追溯:关注“产品从哪来”,适用于质量问题分析、工艺优化等。
双向追溯:在复杂问题时结合使用,快速定位并控制风险。
2
--产品追溯的内容?--
产品追溯不仅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更是企业应对风险、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应对客户投诉、产品召回,还是优化生产流程,完善的追溯体系都能让企业快速定位问题,减少损失。
那么,产品追溯到底要追溯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追溯体系涵盖五个关键维度:人(操作者)、机(设备)、法(工艺方法)、物(物料)、环(环境)*,简称“人机法物环”。
一. 人(操作者)——谁参与了生产?
1. 追溯内容一般包括:
- 操作人员的身份(工号、姓名、班组)
- 操作记录(何时、何地、做了哪些工序)
- 培训与资质(是否持证上岗,如焊接工、质检员)
2. 追溯方法一般包括:工单、生产记录等。
例如:某食品厂生产的某批次饼干出现异物,通过追溯系统发现:
- 该批次饼干由A班组生产,其中一名员工未按规定佩戴金属探测器。
- 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员工未接受完整培训。
3. 通过追溯“人”的因素,企业可以:
精准追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优化人员培训,提升操作规范性
二. 机(设备)——用了哪些机器?状态如何?
1. 追溯内容一般包括:
- 设备编号、型号、维护记录
- 生产参数(温度、压力、转速等)
- 故障与维修历史
2. 追溯方法一般包括:设备运行记录、产品生产工单、设备运维记录等。
例如:某汽车零部件厂发现某批齿轮尺寸偏差较大,追溯发现:
- 生产该批次的数控机床近期未校准,导致加工精度下降。
- 该设备上次维护已超3个月,未按计划保养。
3. 通过追溯“机”的因素,企业可以:
预防设备故障导致的大批量不良
制定更科学的设备维护计划
三.法(工艺方法)——如何生产的?
1. 追溯内容一般包括:
- 工艺标准(SOP作业指导书)
- 实际生产参数(如焊接电流、注塑温度)
- 变更记录(如工艺调整、临时替代方案)
2. 追溯方法一般包括:工序的工艺参数、操作的工艺文件、生产过程的工艺记录等。
例如:某制药企业某批次药品药效不合格,追溯发现:
- 生产时某工序温度设定比标准低5℃,但操作员未报备。
- 该调整未被记录,导致无法提前预警。
3. 通过追溯“法”的因素,企业可以:
确保生产工艺严格按标准执行
快速排查因工艺偏差导致的质量问题
四.物(物料)——用了什么原材料?
1. 追溯内容一般包括:
- 原材料批次、供应商信息
- 物料存储条件(如温湿度、有效期)
- 物料使用记录(哪些产品用了该批次物料)
2. 追溯方法一般包括:原料批次与标识码、出入库记录、加工记录等。
例如:某电子产品厂发现某批次电路板短路率高,追溯发现:
- 该批次使用了某供应商的劣质电容。
- 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批电容未按标准做来料检验。
3. 通过追溯“物”的因素,企业可以:
快速锁定问题供应商,避免后续合作
优化物料管理,降低质量风险
五.环(环境)——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1. 追溯内容一般包括:
- 温湿度、洁净度、光照等环境数据
- 环境异常记录(如停电、污染)
- 环境监测设备校准记录
2. 追溯方法一般包括:
- 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数据。
- 视频监控:辅助回溯生产现场情况。
- 环境审计报告:定期检查并记录合规性。
例如:某精密仪器厂发现某批次产品精度不达标,追溯发现:
- 生产当天车间湿度超标,导致金属部件轻微氧化。
- 环境控制系统故障,但未及时报警。
3. 通过追溯“环”的因素,企业可以:
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工艺要求
预防因环境波动导致的质量问题
3
--追溯产品的结构?--
在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与成品之间的转化关系就像烹饪一样复杂多样。常见四种基本的产品组合形式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今天聊聊它们是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追溯。
一.一对一:最基础的生产关系
1. 典型特征:一种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只产出一种成品,就像煮鸡蛋一样简单直接。
2. 行业应用:
- 钢铁行业:铁矿石→钢材
- 纺织行业:棉花→棉纱
- 简单机加工:铜杆→铜丝
3. 追溯要点:
这种形式的追溯最为简单,关键在于建立原料批次与成品批次的对应关系。比如某钢厂发现某批次钢材强度不足,通过追溯可以直接锁定对应的铁矿石批次。
4. 管理技巧:
- 采用连续编号系统
- 保持单一流向记录
- 建立简单的批次对应表
二.一对多:原材料的分拆艺术
1. 典型特征:一种原料经过加工或分解后产出多种成品,就像一头猪可以分解出猪肉、猪皮、猪骨等多种产品。
2. 行业应用:
- 屠宰业:牲畜→多种肉制品
- 石油化工:原油→汽油、柴油等
- 木材加工:原木→板材、木屑等
3. 典型案例:
某食用油厂使用大豆同时生产豆油和豆粕,当发现某批次豆油有异味时,需要同时追踪对应批次的豆粕流向。
4. 追溯难点:
- 分拆比例的记录
- 副产品的流向追踪
- 价值分配问题
4. 解决方案**:
- 建立分拆系数表
- 采用RFID标签追踪
- 实施副产品管理系统
三.多对一:精密制造的标配
1. 典型特征:多种原材料经过组装或化合成为单一成品,就像制作蛋糕需要面粉、鸡蛋、糖等多种原料。
2. 行业应用**:
- 汽车制造:上万个零件→一辆车
- 电子产品:芯片、屏幕等→手机
- 食品加工:多种食材→成品食品
3. 追溯挑战:
某手机厂商发现某批次手机电池存在隐患,需要追溯:
1. 电池供应商及批次
2. 组装时间及工人
3. 其他零部件的来源
4. 管理要点:
- 建立完整的BOM(物料清单)
- 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管理
- 采用序列号追踪系统
四.多对多:最复杂的生产形态
1. 典型特征:多种原料经过复杂加工产出多种成品,就像中药熬制可以同时提取多种有效成分。
2. 行业应用:
- 制药行业:多种药材→多种药剂
- 化工行业:多种原料→多种产品
- 冶金行业:矿石→多种金属
3. 典型案例:
某化工厂通过裂解装置同时生产乙烯、丙烯等产品,当发现某批次产品纯度不足时,需要:
1. 追溯所有原料批次
2. 检查生产参数记录
3. 分析其他联产品的质量
4. 管理难点:
- 联产品比例波动
- 成本分摊困难
- 质量关联性强
5. 解决方案:
- 实施MES生产执行系统
- 建立联产品数据库
- 采用先进过程控制(APC)
总结:构建智能追溯体系的三大支柱
1.信息化基础:ERP、MES、WMS系统集成
2. 标识技术:条码、RFID、二维码应用
3. 标准化管理: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流程
实践建议:
- 离散制造业:重点加强多对一管理
- 流程行业:完善多对多追溯系统
- 食品医药:强化一对多副产品追踪
无论您的企业采用哪种生产组合形式,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都能带来三大价值:
1. 质量问题的快速定位
2. 召回成本的显著降低
3. 客户信任的持续提升!

活动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