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型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中关村产业研究院 2025-09-30 08:00
北京科技型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研究图1
北京科技型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研究图2
北京科技型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研究图3


在贸易摩擦风险上升与国内有效需求待提振背景下,企业出海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急迫性上升。北京作为总部经济集聚、高端产业主导、政策集中的城市,其科技型企业出海规模质量提升,但合规要求高、对技术型服务需求强,开展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研究有利于破解企业出海难题,也能增强城市国际化服务能力。


一、北京科技型企业出海现状


1


行业分布集中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汽车交通四大行业参与度最高,合计占比达80%。其中,医疗健康行业占比29.5%,居首位,代表性跨国企业包括国药集团、同仁堂、神州医疗和博奥晶典等,2024年北京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出口额同比增长6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已构建起涵盖诊断试剂、影像设备到手术机器人的完整产业链;信息技术行业占比25.1%,代表性的跨国企业有百度、京东、腾讯、小米和中软等。此外,文化娱乐、新消费、金融科技等领域中小企业受资本关注,逐步拓展海外市场。


2


空间拓展多元化

海外业务正从欧美传统市场逐步扩散至东南亚、非洲、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国家成为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布局的“蓝海”。其中,欧美高端市场主要被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产业占据;“一带一路”沿线以互联网产品与服务等应用型产业为主;日韩则形成游戏、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集群。科技型中小企业凭借市场敏感度展现出的全球化潜力尤为突出。


3


市场进入模式丰富

北京科技型企业主要通过出口、契约、投资和联盟四种模式进入海外市场。具体而言,以中国电科院为代表的科研转制型企业,独立研发具备原创技术的高电压计量标准装置,通过技术贸易出口德国;以百度为代表的大型科技企业,搭建AI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全球AI人才展开合作;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超级独角兽企业,在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均设有海外研发中心,通过推动企业研发的全球化;以腾讯为代表的出海先驱企业,提供从新兴技术到运营经验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企业国际合作联盟,全面助力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二、科技型企业出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除了文化、政策、法律、市场等诸多挑战之外,科技企业可能还会面临一些独特的挑战。


1


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不足

部分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保护异化为战略遏制工具,借“专利霸权”构建技术壁垒,以“法律围堵”压制企业;还将大量专利嵌入国际标准形成“专利池”,通过高额许可费抬高市场准入门槛。这种规则失衡增加我国企业海外维权成本,限制技术创新国际化转化。北京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滞后,除头部企业外,多数企业PCT国际申请量少,核心算法、底层架构等关键领域专利储备不足,易卷入海外专利诉讼,面临高额赔偿与法律开支。而西方企业专利保护体系更完善,如特斯拉进入欧亚市场前,已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完成超1000项全球专利布局,有效防范技术模仿与诉讼风险。国内企业专利意识薄弱、布局不足,难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全面保护。


2


供应链稳定难度增加

部分行业在加速“出海”的同时,供应链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大部分企业缺乏全球供应链的管理经验,导致出海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供应链管理的困难和痛点。供应链运营效率降低。供应链链条更长、节点更多,如ICT企业海外建厂,国内采购原料,会牵涉到出口报关、进口报关、国际海陆空运输、国内提货、国外送货、仓储配送等复杂流程,供应链周期大幅增加。小米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供应周期只需3-7天,在巴西市场供应周期可能需要30-60天。资源配套存在短板。相较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行业对人才储备、技术积累、创新体系等要素资源的需求更为复杂多元。科技企业“走出去”时,常面临东道国资源配套不足的困境,不仅难以匹配到适配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与前沿技术,当地创新体系也难以与企业需求形成有效协同;同时,政策环境差异显著,难以获取与国内一致的创新政策保障。由于缺乏完整创新链的支持,企业海外发展的投资回报比往往难以维持,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


3


合规性挑战

国际法律环境复杂,不同法域环保、劳工权益、反腐败等监管标准和执行力度有差异。在数据治理领域,全球超过130个司法管辖区及经济体启用数据保护与隐私法律,主要市场正在强化数据本地化要求,这使得企业难以采用完全单一的数据合规方式,而需要基于区域采用“分布式治理”对数据进行物理隔离。医疗健康领域,欧美市场(如美国FDA、欧盟MDR)对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生产等环节要求严格,新兴市场注册流程复杂且政策不确定性高,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满足不同国家的法规要求。同时,患者信息、临床试验数据等敏感信息的跨境传输,需符合欧盟GDPR、美国HIPAA等法规,数据泄露或违规使用可能导致巨额罚款。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社会尚未形成通用规范,边界定义模糊,企业推广海外市场时,既要考量技术可行性,又需精准把握社会可接受的边界,规避引发负面效应。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AI系统的风险分级监管严格,要求高风险AI系统需满足透明度、可解释性等要求;美国则通过联邦指导与州级立法并行的方式,如《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强调数据隐私和算法公平性。企业需根据不同市场的标准调整技术设计和应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全球超充标准割裂,超充认证重复检测率较高。新能源汽车实现真正的绿色出海,离不开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以及车、桩、网、储全链路协同布局。但国内车企在欧洲建立充电基础设施面临城市土地紧张、政策复杂等多重障碍,这就要求中国供应链企业加强与本地政府、企业合作,打造适合当地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三、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


1


德国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构建要点

提供政策资源支持。资金上,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下属子公司为中小企业投资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融资担保、投资参股和咨询服务等专门服务。税收上,实行境外所得豁免优惠。保险上,以出口信用保险和政府直接投资担保方式,覆盖买方违约风险、战争或内乱导致的资产损失风险等多类风险。布局海外投资促进机构网络。以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官方投促机构)为核心枢纽,整合政府、工商总会、海外商会、国际合作机构等多方资源,构建覆盖投资全周期的专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将精密控制理念与现代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涵盖企业组织形式、投资前评估、投资后应对的全链条流程。企业投资前会做全面评估并运用数字化工具监测,并通过保险工具组合和计提风险准备金的方式应对风险。注重跨国公司行为监管。建立多层次的跨国经营监管框架,要求其严格遵守本国及东道国相关法律制度。严格遵循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和经合组织(OECD)跨国公司准则,对本国企业在海外运营中的员工权益、环境保护、公平竞争以及信息透明度等实施全面监管。重视对金融机构跨境业务的监督,定期编制系统性风险分析报告呈交联邦财政部。


2


日本企业出海政策支持体系

由日本内阁官房国际商务投资支援室(GBIS)组织并发布“海外企业投资支持计划”,与各职能部门及民间机构连接成“一个团队”,构建企业出海“支持团队”,提供“支持菜单”并将其传递给潜在客户。内容包括“信息”“资金”“人才”“市场”“知识产权”“风控”等全生命周期支持要素。其中,在“信息”支持方面,构建由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社会团体构成的情报收集体系,免费为企业出海提供宏观、中观和微观信息支持;“资金”支持方面,通过年度预算和补充预算为企业在不同出海阶段提供不同类型的资金支持,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利率优惠、较长期限的海外投资贷款,帮助企业缓解出海融资约束;”人才”支持方面,通过“本地培养”和“人才引进”为企业出海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持;“市场”开拓方面,为本土企业和海外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帮助企业海外线下参展;“知识产权”方面,为企业海外申请专利提供费用补贴,并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服务和费用补贴等;在“风险管控”方面,日本为企业提供“覆盖率高”“范围广”“期限长”的海外投资保险,并构建中小企业海外安全对策网络。


四、助力北京科技型企业出海的对策建议

当前出海已进入“系统能力竞赛”阶段,着重考验企业在“技术+专利+合规+品牌”方面的组合优势。在推动技术全球化的过程中,应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建设、本地化管理和政府协同等方面提前布局,以减少市场风险、提升品牌认知度。

1.加强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体系建设

建立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对外咨询与谈判协作体系,以更高层次的知识产权统筹机制,协调统一行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推动北京科技型企业采用“核心专利—外围专利”的布局策略,同时积极加入由政府引导创建的专利池,以加固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共享与产权保护的平衡。

2.优化标准输出机制,建立联合标准体系

通过联合研究和技术合作,积极参与或主导区域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逐步建立跨国标准体系;与国际组织,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进“中国标准”在全球的普及。

3.加强海外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信息与咨询服务能力,整合贸促会等机构资源,搭建海外投资大数据平台,提供涵盖国别市场分析、法律合规指南及实时风险预警的动态信息服务,并组建国际化专家顾问团,为企业定制战略咨询方案。强化核心机构职能,在共建“一带一路”节点国家设立常驻办公室,统筹全球市场调研、政策解读与项目对接,同时依托贸促会和海外中资企业协会,于重点国家布局北京商务中心,为中资企业提供合规支持与危机响应等本地化服务。充分发挥商协会纽带作用,推动北京工商联与海外华人商会、中资企业协会构建全球商会网络,实现信息与资源互通共享,并由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企业以联合体投标形式承接海外大型项目,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E N D    

编辑 | 么大为

审核 | 马   俊

北京科技型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优化研究图4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