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总结
《神经网络与机器人科研项目申请与实践》由张雨浓、李克讷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聚焦神经网络与机器人领域科研项目全流程的实用指南。本书不仅整合了作者及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科研经验,涵盖项目申报、开展、结题等关键环节,还包含失败案例分析,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从理论研究到项目实践的完整参考。
一、书籍基础信息与核心定位
本书定价 39.80 元,ISBN 为 978-7-121-15389-1,2012 年 1 月首次印刷,字数达 382 千字。其核心定位是为神经网络、机器人及计算机类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申请与实践指导,尤其针对科研新人或回国学者,帮助他们熟悉基金项目申报样式、流程,规避常见问题,同时为有经验的科研工作者启发后续科研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二、作者背景: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经验
- 张雨浓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 年 10 月出生。教育经历丰富,先后在华中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学位,曾获西门子奖学金、香港 Lee Hysan 研究生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 Strathclyde 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等机构有研究经历,2006 年受聘于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百人计划” 教授。研究领域涵盖神经网络、机器人、科学计算与优化,发表中英文论著 180 余篇,含 10 余篇 IEEE 汇刊论文,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ISSCAA 最佳论文奖等多项成果,学术交流活跃,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工作。 - 李克讷
:在读博士,1978 年 4 月生。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攻读学位,获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广东省信息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一等奖等。研究兴趣包括机器人技术、神经网络设计与应用等,发表多篇 SCI 学术论文,参与多项基金项目研究。
三、核心内容架构: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覆盖
(一)前言:项目申请的经验起点与写作动机
作者分享了回国初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历:2006 年回国后加急申请一年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因不熟悉申报格式,初期提交的两页纸申请书被视为工作总结而非规范申报书,后在学院老师帮助下参考样板修改才成功立项。这段经历让作者深刻认识到科研新人对项目申报流程、格式的困惑,成为编写本书的核心动机,旨在帮助科研新人快速熟悉不同基金项目申报、开展与结题要点。同时,作者强调本书目录按主题分类并兼顾基金类型,方便不同需求读者查找,如以机械臂理论主题为例,串联不同基金项目报告作为模板参考。
(二)神经网络相关研究:突破传统,创新方法与理论
- 时变问题神经网络求解
:针对传统梯度神经网络求解时变问题存在实时误差大、被动追踪的缺陷,作者团队提出新型神经动力学方法(ZNN)。该方法利用时变系数导数信息,采用不定无界误差函数,以隐动力学模型描述,具有预测能力,能大幅降低实时求解误差。书中以 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为例,详细介绍申请书内容,包括立项依据(分析时变问题求解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传统方法不足)、研究内容(时变线性方程组、凸二次优化、矩阵平方根、非线性标量方程等问题求解,定常问题作为特例研究)、研究目标(建立新型神经网络模型与理论、开发求解器并应用)、拟解决关键问题(求解条件、初始值选择、网络模型构建、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方案(分析问题有解条件、构造误差函数、推导神经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及创新之处(误差函数、模型描述、导数信息利用等方面与传统梯度法差异),还包含同行评审意见及对应改进思考,如针对 “数学人员偏弱” 问题,加强与数学领域合作、招收数学背景研究生。 - 基函数神经网络理论
:传统 BP 神经网络存在难以全局收敛、隐神经元数难确定等局限,作者团队构建基函数神经网络,隐层神经元激励函数各不相同且正交或线性无关。从理论上证明其可逼近任意非线性系统,基于 BP 算法推导出与学习率无关、无需迭代的权值直接确定公式(基于伪逆),克服传统梯度下降法缺陷。针对隐神经元数确定难题,提出衍生算法(从少到多增加神经元直至满足精度)与筛减算法(删除权值绝对值过小的冗余神经元)。书中呈现 200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书,虽未获立项,但详细分析同行评审意见(如创新性不足、前期基础薄弱等)及对应改进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 多类神经网络学习理论与学习同质性
:以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为背景,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神经网络权值直接确定方法,将其应用于非线性系统逼近与预测,探索网络结构自组织优化算法。同时,研讨前向误差回传神经网络与 Hopfield 型神经网络的学习同质性,揭示两者本质联系,探索新型网络向其他类型网络延拓可行性。此外,开发特殊时变神经网络求解时变系统问题,研究其工程应用,还开发对偶神经网络、基于 LVI 的原对偶神经网络等用于优化问题求解,为冗余机器臂运动规划提供算法支持。 - 神经网络权值与结构确定及海量数据挖掘应用
:重点推广单输入单输出神经网络模型至多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提出权值直接确定方法并理论证明其最优性,研究隐神经元数自动选取算法。尝试结合神经网络与高斯过程信息处理方法,开发低复杂度(O (N) 存储、低于 O (N²) 计算)算法应用于海量数据挖掘,降低矩阵运算与存储复杂度,提升数据挖掘性能。该研究于 2010 年成功申请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书中详细呈现申请书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研究、权值与结构确定、海量数据挖掘应用)、意义(克服 BP 缺陷、优化数据挖掘)、学术思想(结合生物神经特性与数学理论)、研究内容(模型构建、权值确定、结构优化、海量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案。
(三)机器人相关研究:聚焦冗余机器人运动规划,构建统一理论
- 冗余机器人实时运动规划统一理论
:针对冗余机器人冗余度实时解析难题,作者团队提出基于二次型优化的统一解析方案。传统基于伪逆的方法存在难以处理不等式约束、奇异情况生成不可行解等问题,而该方案将多种目标函数(如最小速度范数、重复运动、最小力矩等)归纳为二次型优化目标,以等式约束表述末端运动、不等式约束表述环境障碍、双端约束表述自身物理极限,应用递归神经网络(如对偶神经网络、基于 LVI 的原对偶神经网络)开发实时求解器。书中以 2007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为例,完整呈现申请书、执行一年与两年的进展报告及结题报告。申请书详细阐述立项依据(冗余机器人应用意义、传统方法缺陷)、研究内容(速度层与加速度层运动规划数学描述、目标函数与约束转化)、研究目标(统一为二次规划问题、开发求解器)、关键问题(加速度层障碍物躲避、重复运动解析等)、研究方案(约束转化、目标函数优化、归纳为二次规划)及创新之处(统一框架、克服伪逆缺陷等);进展报告与结题报告展示项目执行过程、成果(发表论文、培养研究生、专利申请)、学术交流情况,验证方案在 PUMA560、PA10 等机器臂模型上的有效性。 - 机械臂实物项目申请与进展
:介绍平面自由度串联冗余机械臂研制项目,呈现申请书原稿、执行一年与两年的进展报告。申请书明确研究内容(机械臂硬件设计、控制算法开发等)、预期目标(完成原型系统、发表论文与专利)、研究队伍与分工、研究基础;进展报告汇报项目阶段性成果,如机械臂结构设计进展、控制算法仿真验证情况等,为机械臂实物开发提供实践参考。
(四)神经网络与计算机协处理器项目:探索硬件实现,推动技术转化
以 2007 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为例,研究开发用于计算机协处理器的元神经网络。元神经网络仅使用问题原决策变量,结构简单易硬件实现。书中详细介绍申请书内容,包括立项依据(协处理器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神经网络硬件实现潜力)、研究内容(实时数学问题如矩阵求逆、线性 /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等的元神经网络建模)、研究目标(建立元神经网络模型、硬件实现为协处理器并仿真验证)、关键问题(模型简化与硬件适配、协处理器仿真、参数优化)、研究方案(问题分析、模型开发、硬件实现探索、仿真验证)及创新之处(结合神经网络与协处理器技术,提升计算速度)。同时,附上相关论文 “简述协处理器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梳理协处理器从早期 80x87 芯片到 FPGA 协处理器的发展,分析 FPGA 协处理器优势(灵活性、低开发成本)与局限(时钟频率低),探讨其在高性能计算平台构建中的应用,为元神经网络协处理器研究提供行业背景参考。
(五)不同基金项目结题样例:规范呈现,提供参考模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部主任项目
:以 2006 年立项的机器手臂基于二次规划的冗余度解析方案项目为例,呈现结题报告。报告总结项目研究内容(重复运动规划、双判据解析、二次规划神经网络求解器开发、冗余解析方案统一)、研究成果(发表论文 21 篇,含书中章节、期刊与会议论文,培养研究生 11 名,组织国际会议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情况,规范呈现项目执行全貌,为类似短期基金项目结题提供模板。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以冗余机器手臂二次规划解析项目为例,呈现结题报告与经费使用情况表。结题报告汇报项目执行期间在重复运动、自运动、障碍物躲避、双判据解析、不同层方案等价性、神经网络求解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发表论文 14 篇),经费使用情况表清晰列出各项支出,为留学回国人员申请此类基金及结题提供参考。
四、本书特色与价值:兼具实用性、理论性与指导性
- 实用性强
:全书以真实基金项目申报书、进展报告、结题报告为核心内容,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多种类型,提供丰富模板,科研人员可直接参考格式与内容框架开展项目申报与总结。 - 理论深度足
:深入探讨神经网络与机器人领域关键理论问题,如时变问题求解、基函数神经网络权值与结构确定、冗余机器人运动规划统一理论等,提出创新方法与模型,附带详细数学推导与理论分析,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 指导性全面
:不仅呈现成功案例,还剖析项目申报失败原因及同行评审意见,给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分享作者团队科研经验,如项目申请初期的困惑与解决方法,帮助科研新人少走弯路,同时为有经验研究者拓展思路,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总之,《神经网络与机器人科研项目申请与实践》是神经网络与机器人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籍,无论是项目申报、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展,都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与指导,助力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高效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





本书免费下载地址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回复关键字“机器人设计22”获取下载地址。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