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2025-10-02 20:20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1
智联猎头:
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
(完整版.pdf )
以下仅展示部分内容
下载方式见文末

《2025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由智联猎头发布,聚焦全球 AI 产业发展趋势、我国政策布局、人才结构与岗位需求特征,同时展示了智联猎头在推动 AI 产业融合中的实践案例,为理解 AI 人才生态现状与未来方向提供了全面参考。

一、AI 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一)全球产业发展阶段

当前全球 AI 产业处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过渡的关键阶段,技术突破与生态成熟并行。大模型技术从 “重训练” 转向 “重推理”,多模态技术可处理文本、音视频、图片等多类型数据并生成丰富内容;AI Agent(如健康监测智能体、点餐智能体)成为新方向,未来将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从全球竞争格局看,大模型发展形成中美主导态势,据 2025 年 1 季度 Artificial Analysis 评测,我国已有 7 款模型进入前沿排名(来自 DeepSeek、阿里巴巴、阶跃星辰、MiniMax 四家企业),其中 DeepSeek R1 模型智能指数与 OpenAI o1 相当,与最先进 OpenAI 模型差距仅 5%,体现我国在 AI 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二)国内政策布局

我国从 “行动部署” 向 “产业深度融合” 加速迈进,AI 成为 “十五五” 规划重点发展领域:

  • 国家层面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化 AI 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2025 年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中央企业 “AI+” 专项行动,强调资本投入与人才引育优化;2025 年两会进一步明确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AI 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 地方层面
    :上海发布《人工智能 “模塑申城” 实施方案》,目标打造世界级 AI 产业集群;北京出台《“人工智能 + 新材料”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抢占新材料与 AI 融合创新制高点;深圳推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 年)》,构建全域全场景应用样板与人才集聚地;广东印发《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形成 “国家引导、地方落地” 的政策协同格局。

二、AI 产业层次结构与核心领域

AI 产业按 “基础层 - 技术层 - 应用层” 三级结构展开,各层级涵盖关键技术与场景,且与多行业深度融合:

(一)基础层:产业发展底层支撑

为 AI 技术与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与资源,包括:

  • 硬件基础设施
    :服务器、超算中心、边缘计算设备、云计算平台,以及 CPU(通用计算)、GPU(并行计算)、ASIC(专用芯片如 TPU/NPU)、FPGA(可编程芯片)等芯片,还有交换机、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
  • 数据资源
    :开源数据集、行业数据(医疗影像、金融交易记录),以及数据标注(人工标注、自动化标注)、数据治理(清洗、隐私保护如联邦学习)。
  • 算法框架
    :开发框架(TensorFlow、PyTorch)、分布式计算工具(Hadoop、Spark)、基础算法库(OpenCV 计算机视觉库、NLTK 自然语言处理库)。

(二)技术层:核心能力实现载体

包含 AI 应用的核心技术与工程化支撑,核心技术涵盖机器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深度学习(CNN、RNN、Transformer)、自然语言处理(BERT、GPT)、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图像分类)、语音技术(ASR 语音识别、TTS 语音合成)、知识图谱、机器人技术(运动控制、人机交互);工程化技术包括模型压缩(知识蒸馏、量化)、部署框架(TensorRT 推理加速)、隐私计算(联邦学习)、AI 开发工具(MLFlow 实验管理)。

(三)应用层:技术落地场景矩阵

AI 技术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形成多元场景:

  • 新兴融合领域
    :生成式 AI(ChatGPT、MidJourney 图像生成、Sora 视频生成)、多模态 AI、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设备(AR/VR 头显、智能家居、智能座舱)、元宇宙(虚拟空间、数字孪生)、软件服务(代码生成、智能客服)。
  • 行业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工业质检、预测性维护)、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智能电网)、数字医疗(AI 诊断、药物研发)、金融服务(量化交易、反欺诈)、智慧交通(交通流量优化、自动驾驶),实现从 “技术理论” 到 “产业实践” 的落地。

三、AI 人才结构与求职特征

(一)求职热度:岗位需求火爆,产品岗增长领跑

AI 相关岗位求职热度显著攀升,整体日活年同比提升 30%,新增求职人才年同比增长 26%,其中产品、算法、训练、终端应用四大类人才占比达 94% ,成为求职主力:

  • AI 产品经理
    :求职热度最高,日活年增长 82%,新增简历年增长超 100%,反映企业对 “懂技术、能落地” 的产品人才需求迫切。
  • 数据标注 / AI 训练师
    :增长亮眼,日活增长 47%,新增简历增长 60%,作为入门级岗位,成为新人进入 AI 行业的重要入口。
  • 机器人相关岗位
    :求职人数占 AI 整体 37%,日活与新增简历增长率均约 20%,其中机器人算法岗位双增长率突破 30%,体现具身智能领域人才需求上升。
  • 算法类岗位
    :深度学习(日活增长 30%)、机器学习(日活增长 42%)、自然语言处理(日活增长 19%)等岗位求职人才占比超 20%,技术岗仍为核心需求方向。

(二)人才分布:年轻化特征显著,新一线成热门地

  1. 年龄与经验
    :AI 领域人才高度年轻化,30 岁及以下人才占比 74.4%(18-25 岁、25-30 岁各占约 37%);经验分布上,6-10 年工作经验人才占比最高(39%),5 年及以下与 5 年以上经验人才占比接近 1:1,且算法工程师、反欺诈 / 风控算法等岗位 5 年以上经验人群占比更高,技术积累成为核心竞争力。
  2. 城市选择
    :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首选,期望占比 38.1%(高出一线城市 3 个百分点);具体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北京占比最高),成都、广州、苏州、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从跨城意愿看,二线及以下城市人才跨城意愿更高(三四五线超 50%),间接反映一线、新一线城市对 AI 人才的吸引力。

四、AI 岗位需求结构与核心要求

(一)招聘热度:算法岗需求最旺,机器人与产品岗增长迅猛

  1. 需求 TOP10 岗位
    :算法工程师(26%)、数据标注 / AI 训练师(23%)占据近半数需求,机器视觉(10%)、图像识别(5%)、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5%)、AI 产品经理(5%)等紧随其后,技术岗与基础训练岗仍是需求主力。
  2. 增长 TOP10 岗位
    :AI 产品经理需求暴涨 323%,机器人调试工程师(75%)、机器人算法(74%)、反欺诈 / 风控算法(37%)、深度学习(31%)等增长显著,反映 AI 从 “技术研发” 向 “场景落地” 转型,产品化与机器人应用需求爆发。

(二)地域需求:新一线取代一线,成为需求高地

AI 岗位需求重心从一线城市向新一线、二线城市转移:2024 年一线城市需求占比下降 3.2 个百分点,新一线城市上升 2.6 个百分点(占比 40.9%),二线城市上升 0.5 个百分点。从行业来源看,一线城市需求仍集中于计算机软件、互联网、IT 服务;新一线、二线城市需求则覆盖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IT 服务、互联网,体现各地产业布局优化,新一线、二线城市成为 AI 产业发展新动能。

(三)经验与学历要求:3-5 年经验最受青睐,学历门槛差异显著

  1. 经验要求
    :3-5 年工作经验求职者最受青睐(岗位需求占比 30%),不同岗位差异明显:
  • 入门岗(数据标注 / AI 训练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门槛宽松,66% 的数据标注岗无经验要求,41% 的机器人调试岗仅需 1-3 年经验。
  • 中高端岗(AI 产品经理、导航算法、推荐算法):要求较高,60% 岗位需 3 年以上经验,23% 的 AI 产品岗明确要求 5 年以上经验,企业倾向选择 “有项目落地能力” 的人才。
  • 学历要求
    :呈现 “技术岗高、落地岗宽” 特征:
    • 技术岗(算法工程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至少 1/3 要求硕士或博士学历,5% 岗位明确要求博士,需深厚技术功底。
    • 落地岗(AI 产品经理、机器视觉、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入门岗(数据标注 / AI 训练师、工业机器人工程师):大专及以下学历可胜任,46% 的工业机器人工程师岗仅要求大专学历,12% 接受大专以下学历,降低新人入行门槛。

    (四)薪资水平:多数集中 1-3 万元,核心技术岗薪资突破 5 万

    • 基础岗
      :数据标注 / AI 训练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薪资普遍低于 2 万元,与学历、经验要求低相匹配。
    • 中端岗
      :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工程师、AI 产品经理等薪资集中于 1-3 万元,机器学习、反欺诈 / 风控算法等以 2-3 万元为主。
    • 核心技术岗
      :推荐算法、搜索算法、深度学习、音视频算法等岗位薪资优势显著,近 10% 职位薪资超 5 万元,技术稀缺性推高薪酬水平。

    五、智联猎头助力 AI 产业融合实践

    (一)产业融合领域

    智联猎头已与近 40 个细分行业展开 AI 岗位合作,推动 AI 技术跨行业渗透:

    • 重点领域
      :助力运营商实现智能语音交付、智能客服升级与网络性能优化;协助航空航天企业突破空天研究、无人机 PHM 优化、无人集群控制技术;为金融机构构建反欺诈体系、优化投资决策;同时布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拓展 AI 应用场景。
    • 技术需求侧重
      :深度学习能力为核心需求,算法、计算机视觉、模型训练 / 部署 / 优化、数据挖掘、NLP 等技术需求显著;细分领域各有侧重(金融领域关注视觉大模型、AI 换脸识别,智能客服领域侧重 NLP 与 Prompt 设计,无人驾驶领域聚焦计算机视觉与目标识别),跨学科复合型人才(AI + 生物、AI + 材料、AI + 能源)需求上升。

    (二)标杆交付案例

    智联猎头针对 “高要求、跨区域、急交付” 需求,精准匹配核心人才,典型案例包括:

    1. 通信行业龙头
      :为某央企搭建 AI 研发团队,50 + 核心岗位(AI 算法工程师、架构师)100% 交付,通过 “深度访谈 + 定制化推荐” 攻克高难度岗位,面试到场率提升 70%。
    2. 空天领域研究院
      :为某事业单位招募太赫兹、算法工程师等 15 个高精尖岗位,需求开放首月 100% 交付,依托垂直领域人才库覆盖冷门技术人才,提供科研机构定制服务。
    3. 通信行业巨头
      :为某国企搭建 AI 业务产研全链路梯队(AI 产品测试工程师、大数据工程师等),日均推荐 5 份简历,首月交付率 50%,100% 通过试用期并成为团队核心,整合薪酬数据解决预算有限问题。
    4. 智能硬件公司
      :为某民企招募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图像算法工程师等岗位,1 个月超额交付 135%,通过 “代码测试 + 项目沙盘” 评估体系提升人岗匹配度 40%,采用 “到面 + 到岗” 双重保障降低企业用人风险。

    六、总结与展望

    当前 AI 产业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并行的黄金期,人才作为核心要素,呈现 “需求火爆、结构优化、地域下沉” 特征 —— 新一线取代一线成为需求高地,3-5 年经验的 “实战型” 人才最受青睐,核心技术岗薪资优势显著。未来,智联猎头将持续深耕 AI 人才生态,深化与更多行业合作,为 AI 技术在农业、环保、物流等传统行业的渗透提供人才支持,推动 AI 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2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3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4

     

    ☟☟☟

     


    精选报告推荐:

    11份清华大学的DeepSeek教程,全都给你打包好了,直接领取:




     10份北京大学的DeepSeek教程

    8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专题系列教程

    4份51CTO的《DeepSeek入门宝典》

    5份厦门大学的DeepSeek教程

    10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二季专题系列教程

    6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三季专题系列教程


    篇幅有限,部分展示
    加入会员,任意下载

    资料下载方式


    Download method of report materials

    关注公众号回复:QS1001
    即可领取完整版资料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5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6

    如需获取更多报告

    扫码加入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
    知识星球,任意下载相关报告!


    报告部分截图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9
    声明

    来源:智联猎头,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ID:aiyuexingqiu)推荐阅读,不代表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立场,转载请注明,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编辑:Zero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10


    文末福利


    1.赠送800G人工智能资源。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人工智能”。


    2.「超级公开课NVIDIA专场」免费下载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公开课”。


    3.免费微信交流群: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分享群、

    人工智能知识分享群、

    智能机器人交流论坛、

    人工智能厂家交流群、

    AI产业链服务交流群、

    STEAM创客教育交流群、

    人工智能技术论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论坛、

    AI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雄安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细分领域交流群:

    【智能家居系统论坛】【智慧城市系统论坛】【智能医疗养老论坛】【自动驾驶产业论坛】【智慧金融交流论坛】【智慧农业交流论坛】【无人飞行器产业论坛】【人工智能大数据论坛】【人工智能※区块链论坛】【人工智能&物联网论坛】【青少年教育机器人论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论坛】【AI/AR/VR/MR畅享畅聊】【机械自动化交流论坛】【工业互联网交流论坛】


    入群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入群”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11
    【报告】人才专题二: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报告:趋势、机遇与挑战(附PDF下载)图12“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人工智能
    more
    观点分享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孙富春教授: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不再是执行预设指令的“工具”
    名师讲堂丨薛澜教授:全球视野下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
    成果鉴定丨“无人机森林资源智能化精准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技成果鉴定
    2025走访蓉企日:首场聚焦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
    【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日程安排出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工智能赋能材料科学关键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杭州站火热招生中 名额有限 报完即止!
    【AI】大事件·人工智能简史
    从积极应对到主动引领,为“人工智能+”保驾护航:梁正解读《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
    16大任务!交通部民航局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鼓励新型航空器产业发展及应用,促进低空民用航空发展
    【教育】新学期,多地全面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如何让AI教育在中小学课堂“落地生根”?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