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

深蓝具身智能 2025-10-03 17:32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2
最近,我们先后探讨了「大模型幻觉」与「被忽略的触觉模态」等问题。
无论是大模型的认知,还是触觉等感知能力,当我们将视野投向更前沿的探索时,便不可避免地回归到一个激烈的新旧路线之争上:
面对物理世界的复杂性,我们究竟该教AI“抄作业”?通过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快速上手;
还是该让它“自主闯关”,凭借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在试错中成长?
今天,我们重发这篇过梳理了具身智能的发展脉络、行业生态、核心技术路线与商业化前景的过往文章。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的正文。

回溯|假期快乐


毋庸置疑,2025年的开头至今,具身智能仍旧是最火的领域之一。

那么,到底是什么驱动着它愈发火热?它又究竟“能”在哪里?
本期内容将从具身智能的发展、行业面貌是什么、技术路线、商业化路径等多个方面为大家一一梳理。
我们开设此账号,想要向各位对【具身智能】感兴趣的人传递最前沿最权威的知识讯息外,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它到底是泡沫还是又一场热浪?
欢迎关注【深蓝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3具身百年:无接触先行?

具身智能(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AI)由“本体”与“智能体”构成,以“感知决策、物理实体、环境交互”为主要特征。
与智能驾驶类似,具身智能的实现同样包括“感知、决策、控制”三个主要环节。
在产业链上,同样如此,例如,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技术二者可以相互借鉴。
所以,我们常说:“具身与智驾同源“车就是个无接触机器人”。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4
与智能驾驶「技术同源」的具身智能,在智驾遇冷的今天,热度却不降反增。
第一款人形机器人的问世,可以追溯至1927年的机器人西屋 Televox。
此后的100年间里,尤其是伴随着AI大模型的高速发展。
现在,关于机器人的研究,已经从“本体的运动机能”转向了“智能体的感知决策”。
接下来,我们将就市场战略、主流技术方案这两大模块展开梳理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5
(图源:人形机器人发展图鉴-觅途咨询,中金研究部)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6
战略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相比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有着智能化程度高、工作场景限制小、能够自主规划复杂工作的特点。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力供需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需求,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工业场景、服务场景、特种场景等)
全球各国政府均将发展人形机器人定位于国家战略,积极进行前瞻布局。

具身智能,也就成为了国内外科技巨头和科研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7
(图源:自然资源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众多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也纷纷入局具身智能。
自 2022 年 10 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惊艳首秀以来,各家企业纷纷布局甚至涌入机器人这个千亿新赛道,众多初创公司完成多轮融资,头部车企、手机厂商调转航向。
就国内来说,2023年至2024年11月,新成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就多达30余家。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8
各方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角逐日趋激烈,而这一赛道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方法的强力支撑。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重点聊聊技术层面。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9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
主流技术路线

具身智能的算法方案可分为分层决策模型端到端模型两种路线。

顾名思义,该模型就是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层次。

典型代表「Figure01」:
顶层接入 OpenAI 的多模态大模型,提供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中间层神经网络策略作为小脑进行运动控制并生成动作指令;底层机器人本体接受神经网络策略的动作指令,进行控制执行。

优势不言而喻,比如某个层次出现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其他层次,有利于故障排查和修复。但缺点也很明显。

分层决策模型的缺点是:不同步骤间的对齐和一致性需解决。某些情况下,高层次无法完全理解底层的具体情境变化,导致决策不够精准。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0

(图源:Figure o1线程)

顾名思义,端到端模型就是指从原始输入(如传感器数据、图像)直接映射到最终输出(如机器人动作序列),中间无需显式的任务分解。

典型代表GoogleRT-2、谷歌的PaLM-E模型

GoogleRT-2首先在大规模互联网数据预训练视觉语言模型,学习到语言和视觉信息之间的关联和模式;然后在机器人任务上微调,结合机器人动作数据,推出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实现了感知、规划与执行一体化,打通了端到端的链路。

优势也不言而喻,比如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和响应速度;但瓶颈也同样显著。
端到端模型的缺点是:训练数据海量、消耗资源巨大、存在黑箱效应,机器人执行实时性差。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1(图源:RT-2模型闭环控制流程)

训练方法

具身智能的训练方法可分为模仿学习强化学习两种路线。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2
EgoMimic: Scaling Imitation Learning via Egocentric Video

Towards Human-Level Bimanual Dexterous Manipulation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
无论是精细分层的决策模型,还是简洁高效的端到端模型,亦或是模仿与强化两种学习路线,都各有利弊千秋,但也都为具身智能的加速发展筑牢了根基。
而在大模型 Scaling Law 的指引下,具身智能的前行方向已悄然转向【数据】领域。
下一城,数据之战!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4死循环?数据与商业化难关
小模型时代算法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机器人至关重要。它们往往通过知识蒸馏等技术从大模型中学习,从而在保持性能的同时能减少计算成本。 
然而大模型的 Scaling Law 表明通过增加数据量、并延长训练周期,可以实现模型性能的持续提升,数据重要性凸显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也面临着数据处理的挑战,包括数据噪音、过拟合风险以及高昂的计算成本。
那么,【获取数据】的关键又在于什么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5(图源:朱纯松-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架构与统一)


具身智能获取数据的关键,在于【实现商业化落地】

因为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不同,具身智能需要在真实世界中与环境交互,以学习和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

所以,通过商业化落地,让机器人可以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收集数据,对于训练模型至关重要。

目前,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路径主要有:通用场景软硬结合、软件路径、垂直领域软硬结合等。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6(图源:慧博智能投研)

通用技术路线的核心是采用通用的硬件(如机器人本体、传感器)和智能软件(如深度学习模型、决策算法)来应对各种使用场景。

但是需要开发可重构的硬件,可通用的软件,确保它们能够在各种硬件上快速适应无缝运行。

1X、Figure 以及特斯拉均采用该种路径。
纯软件路径则主要是向硬件厂商或综合型厂商提供 API 、SDK等,以实现跨硬件平台的无缝兼容,而无需改变硬件结构。
无论是精密的人形机器人、高效的轮式机器人,还是灵活的无人机,都能够共享同一套软件架构上。
如九号机器人推出与英伟达共同开发的自主机器人平台 Nova Cater AMR。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7(图源:慧博智能投研)
垂直领域软硬结合,则是指专注于特定行业或应用场景(如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家庭服务等),能够快速解决行业痛点,提供定制化服务,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
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往往能更快地实现商业化,因为它们直接针对已知的市场需求,减少了市场教育的时间和成本。

如海康机器人、微亿智造等。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8
具身智能在商业化探索中紧握数据这把 “利刃”。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它已将目光投向远方,实现自我进化,才能大步迈向智能领域的全新高地。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19

未来目标,自我进化

在大模型加持下具身智能进展迅速,人形机器人落地有望加速

马斯克预计人形机器人未来能够突破百万台的出货量,并且单价有望下降至 2 万美元以下,打开未来市场的想象空间。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30 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700亿元,23-3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0%。

此外,具身智能的自适应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这意味着具身智能不再局限于预设的算法和规则,而是能够基于自身经验和环境反馈进行自我进化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20

结语:

具身智能的崛起,打破了人工智能长久以来「被禁锢于虚拟数字世界的枷锁」,即使有强大的运算与分析能力,却难以对现实世界产生直接影响。

具身智能的出现,赋予了其实体 “肉身”

但谈及具身智能未来的发展,关于它的争议从未停止。正如我们公众号反复提及,身处行业内,我们和大家一起见证它到底是泡沫还是又一场热浪。

欢迎关注【深蓝具身智能】👇

未来的发展,谁又真的能说得准呢?

不妨给未来再多一点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


工作投稿|商务合作|转载

:SL131

26828869(微信号)

>>>现在成为星友,特享99元/年<<<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21

参考资料:

1. 慧博智能投研-具身智能行业深度:发展趋势、市场机遇、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

2. 深蓝学院-敬巍博士《机器人抓取与操作》课程

3. 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智能体专题报告之二:智能体时代来临,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最佳载体

4. 来觅研究院-人工智能行业:具身智能,AI 走向物理世界的重要途径

5. 中金公司-人工智能行业主题研究具身智能系列:智机融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

6. 国元证券-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AI 加速具身智能落地,关注电机、传感器部件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22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23

【深蓝具身智能】的原创内容均由作者团队倾注个人心血制作而成,希望各位遵守原创规则珍惜作者们的劳动成果,转载请私信后台进行授权,发文时务必注明出自【深蓝具身智能】微信公众号,否则侵权必究⚠️⚠️


具身智能主流技术方案是什么?搞模仿学习,还是强化学习?图24

点击收藏并推荐本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