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

学姐带你玩AI 2025-10-03 18:02

能感觉到,多模态模型是越来越强了,但它的“黑箱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尤其在医疗、自动驾驶这些高风险领域,迫切需要应对之法。

这时候研究“可解释的多模态融合”就显得特别关键,这点从近年顶刊顶会的论文里就能看出来,比如Nat Commun上就有篇可解释的纵向多模态融合模型。而且这方向找创新点也不难,核心就是把“融合过程”讲明白。

如果想发论文,建议还是先从最新成果看起,搞清楚大家都在做什么,找到现有方法的不足,再琢磨自己的idea。我整理了15篇这领域的前沿论文,方便大家快速了解进展,部分开源代码已附。

扫码添加小享,回复“可解释多模态” 

免费获取全部论文+代码合集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1

X-Driver:Explainable Autonomous Driving with Vision-Language Models

方法: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X-Driver的可解释多模态融合框架,用于闭环自动驾驶。它利用MLLMs和CoT推理机制,将视觉数据和语言指令等多模态输入进行融合,通过自回归的方式生成驾驶决策和对应的推理过程。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2

创新点:

  • 将链式思考(CoT)推理引入自动驾驶,进一步减少模型幻觉,显著降低决策错误的可能性。
  • 提出X - Driver框架,支持多模态数据输入,突破固定格式传感器数据限制,提升系统泛化能力,适应复杂驾驶环境。
  • 在CARLA仿真环境中验证,X - Driver闭环性能超出现有最高水平,增强驾驶决策可解释性。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3

CrisisKAN: Knowledge-infused and Explainable Multimodal Attention Network for Crisis Event Classification

方法: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CrisisKAN的可解释多模态融合方法,用于危机事件分类。它通过整合图像、文本和维基百科知识,利用引导式交叉注意力模块弥合模态间的语义差距,并通过Grad-CAM提供预测结果的可视化解释,从而实现高效的危机事件分类。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4

创新点:

  • 提出了一种知识注入方法,用维基百科提取实体知识注入文本,解决社交媒体文本短、事件有偏差的问题
  • 设计引导式交叉注意力模块,能够有效弥合图像和文本特征之间的语义差距,实现精准多模态融合
  • 引入Grad-CAM技术为模型的预测结果提供可视化解释,提升模型可解释性与可信度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5

扫码添加小享,回复“可解释多模态” 

免费获取全部论文+代码合集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6

Traj-Explainer: An Explainable and Robust Multi-modal Trajectory Prediction Approach

方法:论文提出Traj-Explainer模型,用改进的条件扩散模型融合多模态信息捕捉多智能体轨迹模式,再借改进沙普利值量化特征重要性,实现可解释的多模态轨迹预测,且在多数据集验证有效。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7

创新点:

  • 提出Traj-Explainer框架,结合改进的条件扩散与沙普利值模型,平衡多模态轨迹预测性能与可解释性。
  • 用条件扩散模型捕捉多智能体轨迹模式,融合多模态数据,精准预测车辆未来位置。
  • 借改进沙普利值量化特征重要性,关键特征符合人类驾驶经验,验证模型有效性。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8

Enhancing Osteoporosis Detection: An Explainable Multi-Modal Learning Framework with Feature Fusion and Variable Clustering

方法:论文提出可解释多模态骨质疏松检测框架:用VGG19、InceptionV3、ResNet50提取X射线图像特征,经PCA降维与聚类筛选后,和预处理的临床数据融合,输入全连接网络分类,还通过特征分析明确病史、BMI等关键因素,兼顾精度与可解释性。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9

创新点:

  • 构建可解释多模态框架,融合膝关节X射线图像与临床数据检测骨质疏松,突破单一数据局限。
  • 用三种预训练网络提图像特征,经降维与聚类筛选,优化特征质量助力精准分类。
  • 借特征分析明确病史、BMI等关键因素,让检测兼具高精度与可解释性,提升结果可信度。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10

扫码添加小享,回复“可解释多模态” 

免费获取全部论文+代码合集

可解释多模态融合只会越来越火图11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