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云迹科技是国内第一梯队服务机器人供应商,在获得境外上市备案后不久,9月22日,云迹科技便更新了IPO招股书资料,继今年3月首次递表后二度申请港股上市,加速冲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打造酒店服务机器人矩阵
年服务量超5亿次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支涛是机器人领域少有的女性创始人及CEO,在创立云迹科技之前,她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的CEO,积累了丰富的工业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等核心技术经验。
2015年,云迹科技发布了其第一代酒店机器人“润RUN”系列,主要用于引领和送物服务,快速投入商业化运作。
在创业初期,云迹科技也曾面临商业落地难题,在酒店场景中,管理者普遍对降本、增收、体验感提升这些维度较为关心,在早期市场教育进度缓慢。
直到2020年疫情来临,酒店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空前迫切,大量订单涌来,仅在当年,云迹科技已经和全球1300多家酒店达成合作。
在初步跑通商业模式后,云迹科技加大了在服务机器人智能化上的研发。
据云迹科技招股书披露,其将服务机器人等核心产品定义为“智能体”,核心技术包括多模态融合定位技术、端到端纯视觉全局定位技术、垂直领域语义模型、复合多动态机器人自主能力、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机器人运动控制、实时设备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等,涉及感知、认知、决策、执行、反馈5大层面。

其中在感知环节,利用多元化的传感器模态和数据融合技术,让机器人能够以高精度和适应性解读复杂环境,提升环境感知力和决策进程。例如,云迹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其研发的YunEye视觉感知系統,通过自动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模型发布,每天处理超过50万个视觉样本,增强识别和决策能力。
在认知与决策环节,通过将逻辑推理和结构化知识图谱结合,增强决策过程,利用特定领域的语义模型、智能体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解决传统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提高操作效率,促进机器人决策的智能程度。
在以上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上,云迹科技开发的酒店服务机器人系列包括送物、送餐、清洁、消毒、布草、储存、导航、货架上料、安防巡检等机器人,2024年度其3大产品系列合计完成了8285台的销量,其中第二代“格格”系列和第三代“UP”系列销量增加迅速。据招股书披露,其机器人在2024年完成超过5亿次服务。

云迹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到2024年底,其服务机器人已经进入超过3万家酒店和100家医院中,同时也覆盖了部分商务写字楼、工厂、社区等应用场景,其单日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峰值超过3.6万台。
据云迹科技9月更新的招股书披露,2025年1-5月间,云迹科技完成了4287台机器人的销售,相比2024年同期销量增加68%。
业绩亏损收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
从经营情况来看,目前云迹科技仍然处于亏损阶段,2025年前5个月营收达到8832.9万元,净亏损2679.8万元;2024年营收为2.45亿元,产品综合毛利率为43.5%,净亏损为2756万元,相比2022年2.34亿元的净亏损,亏损大幅收窄88%。
从营收结构来看,云迹科技的收入主要分为2大板块,销售或租赁机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数字化系统的订阅/交易/佣金收入。
其中,2024年云迹科技机器人及功能套件的营收为1.89亿元,产品包括YJ-机器人(含复合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YJ-AIoT组件、YJ万物工具仓模块及智能控制模块,营收占比为77.2%。2024年AI数字化系统的营收为5588万元,营收占比为22.8%。
高工移动机器人观察到,云迹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较高,2022年~2024年,其分别投入6780万、6940万、5740万元用于研发开支,占总营收的23.4%~42%。
研发投入、市场营销投入是云迹科技成本开支的大头,这些项目上投入的变化,也侧面反映出了当前服务机器人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的快速变化。
在招股书中,云迹科技表示,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面临生产成本下降、商业化程度提高、应用场景从酒店/工厂/餐厅到校园/医疗机构拓展的趋势,这些变化有望推动商业模式和收费方式的变革。
据云迹科技披露,国内服务机器人的单台市场价格从2021年的2~4万元,下降到2023年的1.7万~3.4万元,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同时包括主板、激光雷达、动力电机控制板、摄像头、轮毂电机、触摸屏等零部件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供给侧来看,国内服务机器人的产能还在进一步在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服务机器人产量为1185万套,较去年同期增长18.9%,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的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9万套)。产能扩张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竞争。
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许多服务机器人厂商在2019~2022年间就开始纷纷出海,布局海外市场谋求利润和增长空间。
云迹科技在财报中披露,在2022年到2024年之间,其机器人进入了超过20个海外地区和国家,在中国内地外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2万元、172万元、992万元。
如果仅从营收层面来看,其出海的效果并不算理想,行业内已有一大批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企业已经在海外斩获了数千万元乃至亿元级订单,如擎朗、云鲸科技、石头科技、追觅等企业。
云迹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已将日本确定为优先扩张市场,会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并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根据具体需求,本地化部署产品。而东南亚市场正在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增长,对于医疗、制造、快递服务等行业的服务机器人存在需求,也将是其下一个探索的重点市场。
从云迹科技最近几年的一系列新动作来看,针对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痛点,其正在积极进行策略性调整与转变。云迹科技表示,2024年酒店场景的机器人贡献了83%的收入,其也正致力于在巩固市场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
比如,面对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的激烈竞争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出货量天花板,云迹科技积极开拓工厂、医疗机构、商用写字楼等其他场景,在2024年首次在工业场景实现了营收突破。2025年前5个月,云迹科技在工厂场景中实现了同比86%的营收增长。
又如针对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云迹科技表示也在加大在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等AI技术的研发,本次上市的募资的主要用途,也是在AI技术领域加大投入,进而推动服务机器人在智能化程度上的蜕变。
在获得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许可这一“通关文牒”后,港交所的大门已经面向云迹科技敞开,或许很快进入港交所IPO审核的聆讯环节,上市的确定性将大大增强。但至于之后如何扭亏为盈,资本市场如何看待“具身智能体”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这一市场的前景,将会是上市敲钟之后的新故事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