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
(完整版.pdf ) 以下仅展示部分内容 下载方式见文末
《2025 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由 PANews 与移动支付网联合发布,全面梳理稳定币产业的发展现状、核心逻辑、全球格局、应用场景、监管框架及未来潜力与风险,为行业参与者与监管机构提供全景式参考。
一、稳定币核心定义与发展历程
(一)概念与特性
稳定币是锚定法币、黄金等真实资产的加密货币,核心目标是解决比特币等传统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兼具稳定性(锚定资产维持币值)、数字性(基于区块链技术,支持去中心化交易、全球流通)、货币性(加密生态中的 “基础货币”,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三大特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等机构均强调其在支付、跨境交易中的潜力,同时关注金融稳定与政策风险。
(二)发展阶段
- 萌芽期(2020 年前)
:2014 年,BitUSD(加密资产抵押型)、USDT(法币抵押型)相继问世,USDT 以 “1:1 锚定美元 + 可承兑” 模式成为早期主流,但 2020 年前多次出现脱锚,未满足跨境贸易结算的稳定需求。 - 探索期(2020-2022 年)
:稳定币模式逐渐成熟,脱锚减少,USDC、DAI 等合规稳定币涌现。2020 年疫情推动线上跨境支付需求激增,俄乌冲突为稳定币提供应用契机,市场开始探索场景化解决方案。 - 爆发期(2023 年至今)
:2025 年成为关键节点,市场规模突破 2500 亿美元,转账规模超 35 万亿美元,超越 Visa 与万事达卡总和。PayPal、摩根大通、贝莱德等传统金融与科技巨头入局,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等多地监管政策落地,稳定币从加密市场 “价值锚” 转向全球主流金融工具。
(三)市场格局演变
- 从 “一超多强” 到 “双寡头”
:早期 USDT 垄断市场,2018 年 USDC 等合规稳定币崛起,形成 “一超多强” 格局;2025 年,USDT(发行量 1594.6 亿美元,占比 62.44%)与 USDC(发行量 619 亿美元,占比 24.1%)合计占据 86.47% 市场份额,进入双寡头时代。USDC 增速(年内 40.94%)显著高于 USDT(15.78%),预计 2030 年前后发行量将超越 USDT。 - 技术路线迭代
:早期稳定币以现金 + 商业票据等为储备(如 USDT),后转向 “现金 + 短期美债” 低风险组合;算法稳定币(如 UST)曾因高收益吸引市场,但 2022 年 UST 崩盘导致行业对纯算法模式信任崩塌,当前主流模式回归法币抵押与加密资产超额抵押。
二、稳定币主流模式与全球市场格局
(一)三大主流模式
- 法币抵押型
:发行方为每枚稳定币储备等值法币或短期美债,用户可铸造 / 赎回,代表为 USDT、USDC、PYUSD(PayPal 发行)。优势是价值稳定性最高、易理解;风险在于中心化托管与交易对手风险,需定期审计验证储备金。 - 加密资产抵押型
:以以太坊等加密资产超额抵押发行,智能合约自动清算,代表为 DAI(MakerDAO 发行)。优势是去中心化、透明;风险在于抵押品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清算不及时,智能合约漏洞也存安全隐患。 - 算法稳定币
:无抵押,靠算法调节供应量维持锚定,代表为 UST(已崩盘)。优势是无需锁定外部资产;风险极高,依赖市场信心与套利者参与,UST 崩盘导致超 600 亿美元损失,欧盟 MiCA 法案已禁止此类稳定币发行。
(二)全球市场规模与结构
- 整体规模
:2025 年 7 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超 2500 亿美元,月活用户地址约 3000 万,持币地址超 1.68 亿个,月链上转账金额超 2.8 万亿美元,年转账总额达 36.3 万亿美元。 - 法币分布
:美元稳定币绝对主导,市值 2567 亿美元(占比 99%),欧元稳定币仅 4.91 亿美元,日元、英镑、韩元等稳定币规模均处于数十至数百万美元的萌芽阶段。 - 公链格局
:以太坊是稳定币第一大公链(发行量 1266.3 亿美元,占比 50.41%),以大额资金沉淀为特征,适配 DeFi 机构需求;Tron 为第二大公链(810.6 亿美元,34.23%),交易速度快、费用低,受小额交易青睐;Solana(108.9 亿美元)、Base(41.99 亿美元)增速迅猛,Base 依托 Coinbase 生态,USDC 占比达 89.25%。
三、稳定币产业生态与核心应用场景
(一)产业生态图谱
- 核心层
:含发行商(法币抵押型如 Tether、Circle,加密资产抵押型如 MakerDAO)与底层公链(以太坊、Tron、Solana 等),为稳定币提供价值保障与技术支撑。 - 中间层
:涵盖流动性场所(中心化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Uniswap)、托管机构(数字资产托管商 Fireblocks,传统金融托管商纽约梅隆银行)、出入金与跨链工具(Transak、0x Protocol),连接稳定币与用户。 - 应用层
:是价值实现终端,包括支付(Visa、万事达卡集成稳定币,SpaceX、西门子等企业用其跨境结算)、汇款(MoneyGram)、DeFi(Aave、Compound 等借贷协议)、RWA 代币化(贝莱德 BUIDL 基金)。 - 支撑层
:含监管框架(欧盟 MiCA、美国 GENIUS 法案)、审计机构(德勤为 USDC 审计)、区块链分析工具(Chainalysis)、资本方(a16z、Pantera Capital),保障生态合规与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应用场景
- 跨境支付与贸易
:相较传统 SWIFT(1-5 个工作日,费率 1%-3%),稳定币实现 “支付即结算”,Solana 链上转账成本 0.01 美元、400 毫秒到账,以太坊 Layer2 费用 0.1 美元、几秒内确认。连连数字、Nuvei 等支付企业推动稳定币在拉丁美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落地,解决当地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 DeFi 定价锚与流动性核心
:稳定币解决 DeFi “双重波动” 困境,成为 DEX 流动性基础(Uniswap 稳定币资金池 TVL 占比 33%),也是借贷领域最受欢迎资产(出借用户偏好稳定币获可预测收益,借款人偏好稳定币降低资金风险)。 - 零售支付
:京东(香港沙盒测试第二阶段,覆盖跨境、零售支付)、Shopify(与 Coinbase 合作支持 USDC 支付)、亚马逊与沃尔玛(评估发行自有稳定币)等零售巨头入局,稳定币可将支付成本从 1%-3% 降至几美分,结算时间从 3-5 天缩至秒级,同时覆盖亚非拉传统支付网络薄弱地区。
四、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
(一)主要经济体监管政策
- 中国大陆
:采取严格禁止态度,2013 年起多份文件明确虚拟货币(含稳定币)属非法金融活动,禁止金融机构参与,防范资本外流与非法集资,私人稳定币无合法地位,数字人民币(CBDC)为主要发展方向。 - 美国
:政策从 “模糊监管” 转向 “积极支持”,《GENIUS 法案》(2025 年 7 月生效)明确支付稳定币定义(非证券 / 商品),要求 1:1 储备(现金 + 93 天内美债),禁止算法稳定币,采用 “联邦 + 州双轨制” 监管。稳定币发行商成为美债重要持有者,Tether 与 USDC 合计持有超 1420 亿美元美债,助力巩固美元霸权。 - 欧盟
:通过《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2024 年 6 月生效稳定币条款,将稳定币分为电子货币代币(EMTs,如 USDT、USDC)与资产参考代币(ARTs,如 Tether Gold),禁止算法稳定币,要求发行商获授权、1:1 储备并定期披露。MiCA 推动 USDC、EURC 等合规稳定币发展,USDT 因储备不达标在欧盟下架。 - 中国香港
:2025 年 5 月通过《稳定币条例》,8 月实施,要求港元稳定币发行人申领牌照(分 “发行型”“服务型”),核心要求包括 100% 优质流动资产储备、1 个工作日内赎回、香港本地化运营、2500 万港元最低资本。蚂蚁、渣打、京东等机构积极申请牌照,香港成为大陆探索离岸稳定币的 “试验田”。 - 其他国家
:新加坡将稳定币纳入《支付服务法》监管,要求发行人资本金不低于 100 万新元;阿联酋发布《支付代币服务条例》,迪拜、阿布扎比单独细化监管;日本将稳定币定义为 “电子支付工具”,要求与本地信托银行合作;韩国推进《数字资产基本法》,传统银行在稳定币领域或占主导。
(二)监管共性与差异
- 共性
:聚焦支付属性,依托现有支付法案完善监管;高准入门槛,强调储备金透明、反洗钱(AML)与消费者保护;银行扮演关键角色,负责储备金托管、支付结算。 - 差异
:货币主权强、通胀低的国家(如美国、欧盟)倾向 “监管 + 创新”;货币不稳定、外汇储备不足的国家(如阿根廷、土耳其)限制稳定币,防范 “数字美元化” 侵蚀货币主权;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优先发展 CBDC,限制私人稳定币。
五、稳定币全球潜力与风险警示
(一)未来潜力
- 市场增长空间
:多家机构预测,2030 年稳定币市值将达 2-3.7 万亿美元,较 2025 年增长 8 倍左右,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重要组成。 - RWA 代币化协同
: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如美国国债、房地产)需稳定币计价结算,2030 年 RWA 市场规模预计 16 万亿美元,与稳定币形成 “双引擎”,共同驱动美债需求增长。 - 全球支付新基础
:稳定币 “支付即结算” 特性重塑跨境支付体系,未来或推动债券、大宗商品等传统资产链上代币化,支撑 Web3.0 发展。 - 避险与 CBDC 竞合
:在动荡地区(如阿根廷,60% 加密用户用稳定币保值)成为避险工具;与 CBDC 形成 “公私双轨”,CBDC 聚焦现金替代(M0),稳定币服务商业场景(供应链金融、DeFi),跨境结算中或形成 “稳定币转移 + CBDC 本地清算” 模式。
(二)核心风险
- 脱锚风险
:法币稳定币受储备金不足、关联方风险影响(如 2023 年 USDC 因硅谷银行倒闭短暂脱锚);算法稳定币已被证明脆弱,纯算法模式基本退出市场。 - 监管与基础设施风险
:监管政策随政治环境波动(如美国政策依赖执政理念);区块链网络、预言机、跨链桥漏洞可能导致系统瘫痪(2025 年 Avalanche 网络因预言机错误导致用户损失超 50 万美元)。 - 诈骗与非法活动风险
:虚假稳定币(如 “假 USDT”)诈骗频发,2025 年 “DGCX 鑫慷嘉” 平台骗取超 10 亿美元;稳定币占 2024 年非法交易总额 63%,用户易因接收非法资金遭遇 “冻卡”。 - 货币主权与美债关联风险
:美元稳定币导致 “数字美元化”,削弱非美元国家货币主权(如阿根廷本币贬值与稳定币使用形成恶性循环);稳定币超 68% 储备为美债,美债波动或引发稳定币兑付危机,同时稳定币也可能累积美债风险。 - 税务与安全风险
:链上交易模糊转账与支付界限,易引发避税问题;智能合约漏洞、私钥泄露(如 2025 年 Infini 协议因私钥泄露被盗 5000 万美元 USDC)导致黑客攻击频发。
六、总结
2025 年,稳定币已从加密市场边缘工具蜕变为全球金融关键基础设施,双寡头格局稳固,传统机构加速入局,监管框架逐步清晰。未来,其将在 RWA 代币化、全球支付、避险场景中释放更大潜力,但需警惕脱锚、监管波动、货币主权侵蚀等风险。对行业而言,平衡创新与合规、协调公私部门角色(稳定币与 CBDC)、防范系统性风险,将是稳定币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






☟☟☟
☝
精选报告推荐:
11份清华大学的DeepSeek教程,全都给你打包好了,直接领取:
10份北京大学的DeepSeek教程
8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专题系列教程
4份51CTO的《DeepSeek入门宝典》
5份厦门大学的DeepSeek教程
10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二季专题系列教程
6份浙江大学的DeepSeek公开课第三季专题系列教程
资料下载方式
Download method of report materials


如需获取更多报告
报告部分截图

编辑:Zero

文末福利
1.赠送800G人工智能资源。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人工智能”。
2.「超级公开课NVIDIA专场」免费下载
获取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公开课”。
3.免费微信交流群: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分享群、
人工智能知识分享群、
智能机器人交流论坛、
人工智能厂家交流群、
AI产业链服务交流群、
STEAM创客教育交流群、
人工智能技术论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论坛、
AI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雄安企业家交流俱乐部
细分领域交流群:
【智能家居系统论坛】【智慧城市系统论坛】【智能医疗养老论坛】【自动驾驶产业论坛】【智慧金融交流论坛】【智慧农业交流论坛】【无人飞行器产业论坛】【人工智能大数据论坛】【人工智能※区块链论坛】【人工智能&物联网论坛】【青少年教育机器人论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论坛】【AI/AR/VR/MR畅享畅聊】【机械自动化交流论坛】【工业互联网交流论坛】
入群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回复“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