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瑞微电子于2025年3月28日获得上交所受理,并于2025年7月28日完成首轮问询,目前在二轮问询中。作为硬科技方向之一的射频前端企业,在还未盈利的情况下被受理,说明昂瑞微电子有一定的实力。作为一家老牌射频前端企业,经历13年风雨,希望昂瑞微电子在历经考验后再创辉煌。昂瑞微电子于2012年成立,2013年推出国内首款单芯片CMOS GSM射频前端芯片,并在同年实现单月销售超过2000万颗规模,2022年之前,公司规模还比较小,基本上都是在10亿以下的规模。2023年借助全集成模组L-PAMiD和全系列5G产品在国内头部厂家量产,营收规模快速成长,并成功晋升国内射频前端第一梯队,据已披露的信息,其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大部分全球手机终端头部客户,在卫星通信、车载等方向射频前端方向也大有斩获。公司的蓝牙产品也有较大的营收规模,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中国射频前端产业起步于九十年代末期,当时主要由中科院等研究所在做早期砷化镓(GaAs)的探索工作,中科院半导体所、微系统所负责材料生长和外延,微电子所负责工艺和电路开发,还属于很早的科研阶段。当时Skyworks、Anadigics、RFMD和Triquint等美系射频前端公司的产品已经大规模量产,并在当时的手机上实现规模化量产。在那个时期,中国还不能生产可大规模量产的射频前端芯片,基本上都是靠进口。2004年前后,国内第一批包括锐迪科在内的射频前端公司陆续成立,经过多年的努力,陆续开发出应用于WiFi、小灵通和大灵通的功放(PA),锐迪科在2007年前后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用于GSM移动终端的PA,填补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在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国内客户比较吃惊国内公司居然也能开发出相关产品。比较遗憾的是,当时国内品牌厂商对于国产芯片还持有不太信任的态度,锐迪科当时开发的GSMPA产品销售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品牌,未能很好地实现产业链协同,国产射频前端芯片没有很好地得到国内头部移动终端厂家的牵引,产品生产和代工基本上都在海外,技术一直被欧美日厂商远远甩在身后。2010年开始,唯捷创芯、慧智微、昂瑞微、卓胜微、飞骧科技、锐石创新先后成立,经过数十年耕耘,国产厂家终有一定斩获,其中卓胜微在韩国三星和WiPAM获得很大机会,并率先在国内IPO成功。2019年之前,国内头部手机终端对于国产射频前端的产品还是持有保守的态度,主要在ODM等中低端机型采用国产芯片,国产射频前端厂家的产品主要以分立产品为主,国内GaAs的代工厂家三安集成和立昂东芯处于刚起步阶段,GaAs的代工还是以中国台湾的稳懋、宏捷科和联颖光电为主,SOI代工以Global Foundry和Tower为主。头部国产移动终端对国产射频前端厂家的牵引仍然不强,国产芯片厂商仍然被国外厂商甩在身后。2019年前后,美国先后对中兴和华为进行制裁,这直接导致国内头部手机终端厂商买不到国外的芯片,行业才真正开始高度重视扶持国产供应链,昂瑞微电子也正是抓住了这次机会,在头部手机终端厂商的牵引下并于2023年成功在其旗舰机型量产多款5G产品,尤其是量产了5G L-PAMiD和卫星PA等相关产品,也促成了昂瑞微电子的能力提升和业绩爆发。纵观中国射频前端发展史,经历了行业人二十余载的不断拼搏,到今天才勉强跟上国外厂家的步伐。这中间有很多外部、内部的机遇才促成国产头部手机终端厂商对国产供应链的牵引,避免了以前各自为政的局面。产业链的带动需要行业有共同的认知,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整个行业有危机意识,并且需要从业者多年不懈的努力,才能保持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通信技术会不断迭代,6G通信、毫米波通信和低轨卫星通信都在规划的路程上,对于射频前端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