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几年,苹果对充电器的功率与体积一直采取“稳步升档、严控热与噪”的工程取向,从手机侧常见的20W到面向多设备的30/35/60W家族化适配器,核心是效率、密度与安规成本的平衡。
今年随 iPhone 17 系列到来的40W 动态电源适配器(峰值 60W),把手机端的快充曲线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官方资料与多家评测均指向“约20分钟充至50%”的体验目标,这使得我们有必要把这款 40W 新器与历代 20–40W 机型并列,系统观察内部结构,看看其芯片在设计取向上的差异。
苹果充电器20-40W拆解对比
为便于大家快速了解苹果充电器 20–40W 机型的详细参数与内部用料,充电头网已将相关信息汇总成上表所示。涵盖各功率段与型号对应的外观、主控芯片、同步整流控制器、协议 IC 等关键选型。
接下来,充电头网将围绕主控芯片、同步整流控制器与协议芯片三大维度,系统梳理苹果 20–40W 充电器的器件选型差异。
主控芯片
通过对苹果在20–40W功率段的充电器家族拆解分析可知,其主要采用“定制型、高度集成”的初级主控芯片,主要以PI与英飞凌两个品牌为主,这些专为苹果定制的主控芯片都具有非常高的集成度,均将初级控制器、高压功率开关、同步整流控制与反馈/通信等功能深度集成到一颗芯片中,以提高产品的集成度。
在此也可以分析出苹果目前在中低功率快充上持续采用高集成、一体化主控方案,通过减少外围器件和优化封装,压缩体积并提升效率与可靠性,同时在不同机型与体积目标间,以 PI、英飞凌定制芯片为主,形成从20W到40W的完整主控芯片版图。
同步整流控制器
苹果在20至40W功率段充电器的同步整流部分以高度集成为主流路线,即多数机型直接采用 PI 定制的一体化主控,其内部已集成同步整流控制功能,因此无需另配独立 SR 控制器;其中35W 双C(型号:A2676)则使用苹果定制器件(丝印 TEV),30W(型号:A1882)采用 Onsemi 安森美定制型号(丝印 TDV)来承担 SR 控制。
整体看,苹果在中低功率快充上主要采用“集成主控+内置SR”或“定制独立SR”的两种方式,集成方案能有效减少外围器件、利于EMI与可靠性;外置 SR 器件则便于在不同拓扑与体积目标下做更精细的权衡。
协议芯片
在协议芯片的选型上,可以看出主要以外置的形式实现,主要采用的来自英飞凌的协议芯片,以EZ-PD 系列为主;而20W(型号:A2940)则走高集成路线,由 PI 的 ZN1535C 一颗芯片同时承担电源主控与协议职能,因此未再配置独立协议芯片。
苹果在30至40W及多口机型上偏好使用功能完整的独立 PD 控制器,以确保多端口协调、兼容性与认证便利;在20W入门档,则通过主控+协议一体化方案压缩体积与BOM、简化设计。
充电头网总结
苹果在20–40W的充电器产品线上,始终围绕“高集成主控+精简外围”这一工程取向来进行设计,主控芯片以PI、英飞凌的定制化一体芯片为主,同步整流多数内置于主控,仅在少数机型采用独立定制SR器件补位,协议芯片在30–40W与多口机型采用独立的EZ-PD系列以保障多端口调度与兼容性,仅在20W入门档集成到主控芯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