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顶免费帽子,排队两小时
作者:EDA AKTURK
日期:2025 年 10 月 5 日
上周末,Claude 在一家咖啡馆举办了一场快闪活动。
他们向路人派发免费的“思考帽”和咖啡,帽子上只印着一个词:thinking。
在一个天气绝佳的周六,人们为了这个活动,心甘情愿地排了两个小时的长队。
这个点子看着虽小,却恰好抓住了优秀营销的全部精髓。
我告诉室友这件事时,他很不解:“谁会为了顶破帽子,在周六去排队啊?”
但在我看来,这再明显不过了。对特定圈层的人来说,这恰恰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活动。
这件事让我回味无穷,所以我必须写下来。
我想拆解一下,为什么这是一场满分级别的营销,以及它如何让营销这件事,重新变得很酷。

事件回顾
我们先来看看,整件事是如何在网上引爆的。
Claude 的官方 X 账号发了这样一条帖子:

“来 Air Mail 喝杯咖啡,拿顶帽子吧。
今天下午 1 点到 5 点,地址:54 Bond Street。
我们管它叫思考帽。
紧接着,Claude 母公司 Anthropic 的团队成员 Sam,也发了一条帖子:

“纽约的朋友们赶紧来!
在 AIR MAIL 免费领帽子和咖啡,先到先得。
我们管它叫思考帽。拒绝垃圾内容!
官方帖子的浏览量是 36 万,而 Sam 的个人帖子,浏览量是 210 万。
要知道,Claude 的官方账号有 14.4 万粉丝,而 Sam 个人只有 1.6 万。
同样的活动,同样的想法,但透过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分享出来,能量完全不同。
当然,满分只是我个人给的评价,没什么数据支持。
但你看完下面的用户评论,或许就能理解我的意思了。
根据 Sam 的现场更新,帽子消失得飞快:

“更新:已经送出 200 顶帽子了,队伍还很长。
现在过来的朋友,我们可能没法保证你一定能拿到了。
“最终更新:帽子已经全部发完。
非常感谢每一位到场的朋友。
一位叫 Keshav 的用户,在排队一个半小时后拿到了帽子。

他说,他决定从 OpenAI 阵营转向 Claude,不为别的,就凭这感觉。
现场的氛围确实到位了,之后网上出现了更多关于排队和叛逃到 Claude 的帖子。
甚至还有人说,自己是特地坐飞机过来领这顶帽子的。
虽然网上的话不能全信,但我总感觉,他周一真的会晒出自己的机票。

“我要飞去纽约,就为了拿一顶 Claude 的帽子。
氛围感,才是关键

看起来,排队的人们都乐在其中。
他们排队、拍照、发社交媒体,摇身一变成了潮流圈的一员。
现在,他们对 Claude 这个品牌有了更深的情感连接。
这让我想起去看演唱会。你去的目的不只是听歌,就像这次也不只为了一顶帽子。
你是为了成为那个瞬间的一部分,为了能跟别人说:“嘿,我在现场”。
等待,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事实上,排队两小时,远比 Claude 直接把帽子寄给你,让这顶帽子显得更珍贵。
付出的努力,本身就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而那些照片,就是你参与过的证明。
Claude 做的很简单,就是创造了一种人人都想参与的体验。
为什么它能成功?
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人性 > 品牌
引爆热度的是团队成员 Sam,而不是官方账号。他的文案有趣、随意,甚至用了全大写,就像你发消息给朋友一样。人们渴望与真实的人互动,而不是冷冰冰的机构。 创造微小瞬间
在纽约,为了一件很酷的事去排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个科技公司,策划了一场纯粹的线下活动,这本身就很有趣。免费的帽子和咖啡听起来简单,却创造了强烈的参与感。 不说空话的社区营造
人们自发地排队、晒图、分享,甚至在网上互相调侃。社区这个词早已被用烂,但 Claude 却用行动真正构建了一个。现场没有网红站台,只有团队成员和真实的用户,这很关键。 软性销售
从头到尾,你都看不到“立即试用 Claude”这种字眼。真正厉害的品牌,是人们会主动去讨论的品牌,而不是被引导去讨论的。 深入人心的设计
帽子本身的设计可爱又极简,没有巨大的 Logo。更没有“AI 驱动未来”这种令人尴尬的口号,反而,Sam 的帖子里写的是“拒绝垃圾内容”。我相信,这顶帽子是真的会有人戴出门的。
这是一场关于个人、文化和创意的胜利。
它的核心不是销售,而是分享。
Claude 给出的不只是一顶帽子和一杯咖啡,而是一个人人都想参与其中的故事。
事实证明,想让人们为一顶帽子排队两小时,有这些就足够了。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