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总结
《智能家居机器人设计与控制》(谭立新等著)是一本聚焦智能家居机器人开发的实用指南,以 “理论 + 实践” 为核心,从基础环境搭建到多模块协同调试,系统覆盖了智能家居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的全流程,既适合作为相关专业教材,也为机器人爱好者提供了可落地的开发方案。
一、书籍核心定位与背景
随着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工作压力增大及生活品质追求提升,智能家居机器人需求日益增长。本书针对国内服务机器人研究初级阶段的现状,以 “培养实操型开发人才” 为目标,采用 “项目驱动” 模式,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等多学科知识融入实际开发,最终实现功能完善的智能家居机器人。书中案例均经过现场调试,是作者多年开发经验的结晶,同时融入企业 “6S” 考核体系,强调职业能力培养。
二、核心内容框架:从基础到综合的递进式设计
全书以 7 个核心项目为主线,辅以附录的元器件与仪器清单,形成 “环境搭建→单模块开发→多模块整合” 的逻辑链,每个项目均包含 “项目描述、教学目标、知识准备、任务实现、考核评价、拓展提高” 六部分,确保学习的系统性与实操性。
(一)基础环境搭建:嵌入式 Linux 系统与开发平台配置
项目 1 围绕 “开发软件平台环境搭建与配置” 展开,是后续所有开发的基础。核心内容包括:
- 系统安装与配置
:详细讲解 Raspbian Linux(基于 Debian 的轻量级系统)的安装流程,包括通过 Win32Disklmager 写入 SD 卡、校验镜像完整性,以及首次启动后的基础设置(扩展 SD 卡空间、调整 HDMI 全屏显示、设置键盘 / 时区 / 密码、启动图形桌面等)。 - Linux 基础操作
:覆盖命令行使用(自动补全、命令历史)、文件系统管理(目录结构、cd/ls/mv/rm 等命令)、管道与重定向、进程管理(top/ps/kill 命令)、权限控制(sudo/chmod/chown 命令),并介绍通过 apt-get 安装软件(如 PDF 阅读器 xpdf/evince)、使用 Pi Store 获取工具与多媒体资源。 - Python 开发环境
:讲解在 Raspbian 中编译 Python 程序,包括 IDLE 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基础语法实践(如打印 “Hello World”、循环控制),为后续硬件控制编程打下基础。
(二)核心功能模块开发:从单一感知到多模态交互
项目 2 至项目 6 分别聚焦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运动模块、视觉模块、听觉模块、触觉模块,每个模块均实现 “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功能测试” 的闭环。
1. 嵌入式控制系统(项目 2):机器人的 “中枢神经”
- 硬件基础
:以 ARM 架构的 Broadcom BCM2835 芯片为核心,搭配 Atmega328p 底层控制芯片,介绍控制系统硬件主板的资源(HDMI 显示屏、视觉模块、蓝牙键鼠、传感器接口等)与驱动程序(HDMI、串口、WiFi、GPIO 等)。 - 核心实操
:通过 Python 编程控制 GPIO 口,实现数字信号输出(点亮 / 闪烁 LED)、数字信号输入(读取按钮状态),并讲解嵌入式控制板与底层控制板(兼容 Arduino)的通信方式 —— 串口通信与 I2C 通信,完成 “定时台灯”“简易发音板” 等实操项目,掌握硬件接口驱动与数据传输逻辑。
2. 运动模块设计(项目 3):机器人的 “行动力”
- 核心组件与原理
:介绍直流电机工作机制、L298 电机驱动器(双路 H 桥驱动,最大电流 2A)的引脚功能与控制逻辑,以及导航传感器选择(红外避障传感器用于避障、QTI 循迹传感器用于边界判断、RFID 传感器用于室内定位)。 - 实操重点
:包括运动结构件组装(电机、万向轮、电池盒、传感器安装)、电机控制程序编写(PWM 调速实现正转 / 反转 / 停止)、导航算法设计(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避障逻辑、避开 “死角” 的循环计数算法),最终实现机器人家庭巡航与智能导航。
3. 视觉交互控制模块(项目 4):机器人的 “眼睛”
- 技术基础
:聚焦计算机视觉库 SimpleCV,讲解其运行条件、基础编程(图像获取、显示、变换),以及摄像头选择(CSI 接口摄像头优先,兼容 USB 免驱摄像头)。 - 功能实现
:从图像基础处理(测试摄像头、安装 SimpleCV、图像无线传输),到进阶功能开发(图像变换与增强、背景去除与轮廓提取、运动物体检测、颜色识别、形状识别),最终完成 “条码识别”“人脸检测”“二维码识别”“互动型照相馆” 等项目,例如通过 findHaarFeatures 函数实现人脸识别,通过 colorDistance 函数实现特定颜色(如蓝色糖果)的分割与追踪。
4. 听觉交互控制模块(项目 5):机器人的 “耳朵”
- 硬件核心
:以 LD3320 非特定人语音识别芯片为核心,该芯片支持 MP3 播放、并行 / 串行接口,识别率达 90%,无需事先训练,可通过拼音字符串定义识别语句。 - 开发流程
:包括语音模块硬件接线(与底层控制板通过 IO 口模拟串口通信)、语音模板配置(通过上位机软件定义关键词,如 “前进”“左转”,并下载到模块)、语音控制程序编写(底层控制板接收模块串口指令,驱动电机执行对应动作),最终实现 “人机对话”“语音控制家电”“语音提醒” 等功能,例如发出 “左转” 指令,机器人响应并执行转向动作。
5. 触觉交互控制模块(项目 6):机器人的 “触觉感知”
- 传感器技术
:介绍三类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 / 接收超声波的时间差测距(公式:距离 =(t×340)/2,t 为高电平持续时间),用于避障与距离判断; 非接触式红外传感器(AM412 探头):检测人体热释电信号,输出开关信号,用于判断人员靠近;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传感器(ZyTemp TNm 系列):采用 MEMS 热电堆检测器,支持串行 / SPI 通信,用于人体温度测量。 - 实操项目
:编写 “人体接近响应程序”“超声波测距显示程序”“非接触式体温测量程序”,并拓展实现 “机器人小护士” 功能 —— 检测人员靠近时测量体温并显示,无人时显示笑脸符号。
(三)综合调试:多模块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实现(项目 7)
项目 7 是全书的总结与升华,聚焦 “交互式智能家居机器人交互模块整体软硬件调试”,实现视觉、听觉、触觉、运动模块的协同工作:
- 综合方案设计
:明确机器人系统架构 —— 嵌入式控制板(负责数据运算、图像显示)、底层控制板(负责传感器与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系统(执行运动)、传感器检测系统(感知环境),形成 “感知→决策→执行” 的闭环控制。 - 硬件整合与程序编写
:讲解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逻辑,例如通过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或语音指令触发摄像头人脸识别,再通过蓝牙键盘控制机器人监控环境;提供底层控制板与嵌入式控制板的联合程序示例,覆盖数据传输、指令解析、动作执行全流程。 - 调试与烧写
:强调 “分步测试→联合调试” 的原则,建议调试单个模块时断开其他模块,避免干扰;详细说明各模块程序的烧写方法,包括底层控制板程序、语音识别模块配置文件、嵌入式控制板程序。
三、书籍特色:实操性与职业性并重
- “先练后讲” 的教学模式
:摒弃传统 “重理论轻实践” 的教材弊端,每个知识点均结合实例,例如讲解 GPIO 控制时,先通过命令行点亮 LED,再用 Python 编写闪烁程序,让抽象概念落地。 - 丰富的工程案例
:全书提供 30 个嵌入式系统应用实例,涵盖电机控制、图像识别、语音交互等场景,所有程序均经过硬件调试,读者可直接复用或修改,例如运动模块的避障算法、视觉模块的二维码识别代码。 - 职业能力导向
:融入企业 “6S” 考核体系,考核评价不仅关注功能实现,还包括操作规范、职业素养(如程序注释、工艺文件撰写);拓展提高部分鼓励知识迁移,例如从 “单一避障” 拓展到 “全方位避障”,培养创新能力。 - 跨学科知识整合
:融合电子信息、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等多学科知识,例如嵌入式 Linux 系统(计算机)、传感器原理(电子)、电机驱动(机电)、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技术认知。
四、适用人群与价值
- 适用对象
: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本科 /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的学习者,以及智能家居机器人爱好者。 - 核心价值
:
为初学者提供 “从 0 到 1” 的开发路径,无需复杂前置知识即可上手; 案例实用性强,所有步骤详细到 “接线方式、命令输入、代码注释”,可直接复现; 衔接产业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实操型人才,为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附录与补充资源
书籍附录提供了关键辅助信息:
- 附录 A:Linux 操作系统详解
:补充 Linux Shell 进阶操作(用户管理、进程管理、系统关机 / 重启、man 手册使用),帮助读者深化系统操作能力; - 附录 B:安装所需元器件清单
:列出开发所需硬件(嵌入式控制器、7 寸 HDMI 屏、USB 摄像头、L298 驱动板、语音识别模块、各类传感器等)及数量,方便读者采购; - 附录 C:调试所需仪器仪表清单
:推荐示波器、万用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为专业调试提供参考; - 参考文献
:涵盖国内外移动机器人导航、传感器融合等领域的关键研究,为深入学习提供方向。






本书免费下载地址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回复关键字“机器人设计26”获取下载地址。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