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最近美国企业MightyFly获得了五年5000万美元的医疗物资运输订单,仔细一看,和我国的城市医疗物资配送还是有诸多不同。中美医疗低空物流差异源于政策、需求与产业基础。
总体来看:美国以商业驱动,MightyFly 主攻长航程高载重技术,依托成熟体系跨州扩张;中国靠政策 + 民生牵引,比如迅蚁聚焦场景适配,以试点复制推进。国内企业虽积累落地经验,但存核心技术、基建等短板,需通过技术分层突破、商业模式生态化、完善基础设施,方能突破瓶颈,最终助力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一、行业背景与对比框架
低空物流技术正重塑全球医疗物资运输格局,其突破地形限制、提升时效的核心优势,在诊断试剂流转、急救物资投送等场景中展现出不可替代性。美国企业MightyFly凭借5000万美元五年期医疗诊断物流合同进入公众视野,其Cento eVTOL飞行器以长航程、自主运输能力重构区域医疗物流网络;国内企业迅蚁则通过近十年深耕,构建了覆盖50余城的医疗低空运输体系,成为行业标杆。
本文基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路径、运营实践四大维度,系统对比中美医疗低空物流市场特征与企业运营模式,剖析异同点背后的深层逻辑,并结合行业痛点提出发展建议,为国内企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美医疗低空物流市场对比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能
中美医疗物流市场均处于高速增长期,但规模基数与驱动逻辑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医药物流市场年规模已超1000亿美元,医疗物流市场接近900亿美元,两大板块预计未来十年均实现翻倍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个性化医疗普及、诊断技术升级及供应链韧性需求的刚性提升。MightyFly的服务覆盖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与医疗机构,精准对接美国成熟的商业医疗体系对即时物流的需求。
中国市场呈现"总量大、增速快"的特点,2025年医药物流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2.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8%。低空物流作为重要支撑,其增长动能兼具政策驱动与民生需求双重属性:一方面,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基层医疗物资流转需求激增,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已超50%;另一方面,偏远地区"配送难"问题突出,仅西部山区就有超20万个行政村存在医疗物资运输时效短板,为低空物流提供了广阔场景。

图:我国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及未来预测(亿元),资料来源:新华社转引《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
(二)政策监管体系
美国形成了"国家立法+分级管理"的成熟监管框架,为低空物流商业化铺路。2023年《AAM协调与领导》法案确立国家层面低空经济布局,FAA建立"隔离空域-混合空域-集成空域"三级管理体系,2025年发布的超视距(BVLOS)无人机操作规则提案,取消豁免要求并放宽适航重量至600千克,允许400英尺以下空域自由运行。这种"底线监管+事后追溯"模式,使MightyFly能快速获得加州5个空域的测试授权,覆盖7个机场及多条飞行走廊,为跨州扩张奠定基础。
中国采用"中央统筹+地方试点"的渐进式监管路径。中央空管委在6城市启动eVTOL试点(尚未正式公布),近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湖南作为全域低空开放试点,划设179个空域和97条常态化航线,3000米以下空域监视覆盖率达95%;深圳通过地方立法率先突破跨境物流与空域管理瓶颈。但整体仍以"申请-审批"模式为主,特定类飞行需45-60天审核周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灵活性。2025年《应急药品无人机低空运输配送服务共识》的发布,标志着行业标准化进程加速,但跨部门协同机制仍待完善。
(三)需求场景与应用重点
美国市场聚焦"高附加值商业场景",形成以精准配送为核心的服务体系。MightyFly的核心业务是诊断试剂盒当日加急运输,Cento飞行器的1000英里航程与冷藏储运功能,精准匹配美国医疗诊断机构"快响应、高合规"的需求,单条航线可自主往返多目的地,直接衔接药店、零售店与实验室的供应链闭环。类似地,UPS与Matternet合作的医院无人机项目,实现血液样本与药品的跨院区分钟级配送,凸显商业医疗体系对时效的极致追求。
中国市场呈现"民生导向+应急优先"的多元场景特征。迅蚁构建了覆盖"城市院间转运-县域医共体配送-偏远地区补给"的全场景网络:在杭州,16分钟完成跨13公里的医疗样本转运;在合肥,20多条航线配送血液,为急危重症救治抢出黄金时间;在海南琼中,4条航线串联15个乡镇卫生院,解决基层检测样本流转难题。这种布局既响应了分级诊疗政策需求,也填补了传统物流在复杂地形下的服务空白,体现了"技术普惠"的发展逻辑。
(四)基础设施支撑
美国依托传统航空工业优势,构建了"机场网络+技术平台"的基础设施体系。纽约大都市区整合7座运输机场与20余座通用机场,为eVTOL提供起降保障;NASA开发的UAM交通管理系统实现路径实时规划,FAA通过升级空管系统支持低空飞行器与直升机共享航线。这种传统民航基础设施密度使MightyFly的Cento飞行器可灵活利用既有设施改建垂直起降场场地,降低运营落地成本。
中国基础设施呈现"政策驱动型"建设特征,区域差异显著。深圳、湖南等试点地区进展较快,但全国范围内仍存在短板:适宜无人机起降的标准化场地不足3000个,低空空域通信覆盖率仅60%,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服务规模化扩张。
三、企业运营模式对比:MightyFly与迅蚁案例分析
(一)技术路径选择
两者基于市场需求形成差异化技术路线,体现了"场景适配"的核心逻辑。MightyFly聚焦"长距离、高载重"技术突破,其第三代Cento飞行器采用混动动力系统,续航达965公里,飞行速度240公里/小时,最大有效载荷45公斤,可装载212个小型包裹,货舱具备自动装卸与锁止功能。这种设计针对性解决美国跨区域医疗物流需求,能实现旧金山至洛杉矶的当日直达配送,同时分布式电推进系统确保单个电机故障时仍可安全着陆,满足医疗物资运输的高安全性要求。

图:MightyFly的Cento eVTOL ,图源MightyFly
迅蚁采用"中小型+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路线,更适配国内复杂场景。其主力机型RA3无人机载重3-5公斤,虽航程与载重不及Cento,但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能抵御6级强风,可在城市高楼间精度定位。技术创新重点集中在系统集成方面,支持多机协同与路径动态优化,单平台可管控百架级无人机集群。这种"小而精"的技术策略,平衡了运营成本与场景适配性,更符合国内医疗物流"多批次、短距离"的需求特点。

图:迅蚁的多旋翼无人机RA3,图源迅蚁官网
(二)商业模式与盈利逻辑
MightyFly采用"硬件+服务"的一体化商业模式,聚焦高端市场。其核心收入来自长期物流服务合同,5000万美元订单涵盖诊断试剂盒运输的全流程服务,包括航线规划、设备运维、实时监控等增值服务。这种模式依托高附加值医疗物流场景,单次服务定价显著高于普通物流,同时通过混动飞行器的低能耗特性(较传统货运飞机减排40%)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形成"高定价+低成本"的盈利空间。
迅蚁构建了"服务收费+生态合作"的多元化盈利体系。基础收入来自医疗运输服务,单次急救送血费用150-300元,较传统地面运输成本降低30%,准点率达90%以上;通过"飞快城市联盟"吸纳30多家区域合作伙伴,共享技术与运营能力,获取加盟费与分成收入;拓展数据服务业务,与腾讯、阿里合作输出低空交通数据,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这种模式既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又借助生态合作突破地域限制,适配了国内医疗物流市场分散的特点。

图:迅蚁-飞快城市联盟打造低空飞行网络化运营,资料来源:低空产业网
(三)合规与扩张策略
两者均将合规能力作为扩张基石,但路径因监管环境而异。MightyFly采用"先认证后扩张"策略,2024年获得FAA的五级空域测试授权后,先在加州启动服务,计划2026年前拓展至内华达州,最终实现全国覆盖。其合规优势在于适配FAA的"许可+认证"双层体系,通过技术文档备案与飞行数据提交快速获取航线审批,为跨州运营扫清障碍。
迅蚁采取"试点突破+标准共建"的合规路径,更具中国特色。2019年获得全球首张城市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牌照后,优先在杭州、合肥等政策友好城市落地,形成可复制的运营案例;深度参与民航局行业标准制定,其分布式操作模式被纳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布式操作自动化等级测试》标准草案。这种"实践-标准-推广"的闭环,使其能快速将试点经验复制到全国50个城市,实现合规与扩张的同步推进。
(四)供应链与生态合作
MightyFly依托美国航空产业生态构建供应链体系,上游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厂商、混动动力系统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下游绑定医疗诊断服务商与零售巨头,形成"生产-运营-需求"的垂直闭环。其与Amazon、Walmart的合作,既保障了业务流量,也为未来拓展消费品与医疗物资协同配送奠定基础。
迅蚁打造"跨行业协同"生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产业端,与中国移动合作部署5G-A通信网络,提升飞行稳定性;与盒马、饿了么合作,实现医疗与消费场景的运力共享,平抑淡旺季波动;在客户端,深度融入医院供应链体系,合肥中心血站将其纳入常态化血液调配流程,实现"需求触发-自动派单-精准送达"的全链条协同。这种生态布局既降低了单一场景的经营风险,也提升了客户粘性。
四、中美医疗低空物流的核心异同点总结
(一)共性特征
1. 技术驱动核心一致:均以自主飞行、路径优化、安全冗余技术为核心竞争力,MightyFly的分布式电推进与迅蚁的北斗+视觉融合导航,本质都是通过技术突破解决医疗物流的"时效-安全"核心矛盾。
2. 医疗场景优先渗透:均选择诊断样本、急救药品、血液等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物资作为切入点,验证模式后再拓展至其他品类,符合"高需求-高溢价-规模化"的商业逻辑。
3. 合规先行策略明确:均将监管认证作为发展前提,MightyFly的FAA空域授权与迅蚁的民航局运行牌照,证明合规能力是低空物流企业的核心门槛。
(二)差异本质
1. 发展逻辑差异:美国走"商业驱动型"路径,MightyFly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完全适配市场化医疗体系的效率需求;中国呈现"政策引导+民生需求"双轮驱动,迅蚁的布局深度契合分级诊疗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2. 技术侧重差异:美国追求"极限性能",以长航程、高载重突破地理限制;中国聚焦"场景适配",以中小型设备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准配送,更注重成本控制与规模化复制。
3. 扩张节奏差异:美国依托成熟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采取"跨州快速扩张"模式;中国受限于区域发展不平衡,采用"试点复制+梯度渗透"策略,扩张速度与政策推进节奏高度相关。
五、国内医疗低空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一)技术创新:兼顾性能突破与成本平衡
针对跨区域调拨需求研发混动动力中型无人机,将续航提至 300 公里以上、载重突破 20 公斤以补技术空白;针对城市短途场景优化电动机型电池能量密度,借换电技术延长日均运营时间至 16 小时以上。同时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突破飞控芯片、高精度惯导系统等 “卡脖子” 环节,将核心部件国产化以降进口依赖、摊薄成本,并推广 “双电池 + 双飞控” 冗余设计、部署整机降落伞与应急迫降系统。
(二)商业模式:从单一服务到生态运营
在医疗场景深化渗透,城市端嵌入医院 SPD 供应链体系提供 “药房 - 手术室” 即时耗材配送,县域端构建 “中心医院 - 乡镇卫生院” 每日固定班次实现检测样本 “当日收样、次日出结果”,应急端与应急管理部门共建机制确保灾害后 30 分钟内物资投送。同时借鉴迅蚁 “医疗 + 消费” 运力共享模式,与连锁药店合作处方药配送、与生鲜平台协同冷链运输以降单位运营成本,并开发医疗物流数据服务为药企提供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方案,搭建设备租赁平台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无人机及运维服务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三)政策与合规:构建高效协同体系
推动地方政府划设 “医疗低空物流专用走廊”,实现常规航线备案制管理。联合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完善细分领域标准,重点明确冷链运输 2-8℃恒温要求、特殊药品运输流程及应急处置规范,申请医疗服务价格立项将无人机急救配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降低终端使用成本。
(四)基础设施:打造全域支撑网络
构建分级起降体系,在城市医院布局屋顶起降平台、县域医共体设置标准化停机坪、偏远地区利用学校操场建设简易起降点,并以国内先进城市为试点打通省际航线壁垒,实现医疗物资跨区域快速调拨以形成 “1 小时应急物流圈”。
六、结论
中美医疗低空物流市场在发展阶段、驱动逻辑与运营模式上的差异,本质是政策环境、市场需求与产业基础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以商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高端技术+成熟生态"的发展路径;中国依托政策红利与民生需求,走出了"场景先行+逐步渗透"的特色道路。
以迅蚁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在医疗场景落地、合规体系构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短板、基础设施滞后、盈利模式单一等挑战。未来,通过技术创新分层突破、商业模式生态延伸、政策合规主动引领、基础设施全域覆盖,国内医疗低空物流企业有望形成全面"领跑"的地位,不仅能填补传统医疗物流的服务空白,更能为分级诊疗落地与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供关键支撑,最终构建起"空中生命线"与地面网络协同的现代化医疗物流体系。
(全文完)
丨声明:本文稿内容来源于ICAO,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