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要求,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培育支持具有原创性、颠覆性、标志性、融合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9月23日印发《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认定支持办法》(京科促发〔2024〕175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
一、《认定办法》较之前有哪些修改
一是更加突出对具有原创性、颠覆性、标志性和融合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以下简称“三新产品”)的培育与支持,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二是拓展申请主体范围,首次将医疗机构纳入其中,并将支持范围从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延伸至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领域,全面激活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三是加强政策协同联动,鼓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以及入选市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集成电路“首流片”、新材料“首批次”、医药“首试产”、信创“首方案”和创新医疗器械目录的技术产品与服务,积极申报“三新产品”认定,形成创新激励叠加效应。四是新增“支持培育”专章,引导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推动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和产业化落地。(具体内容见专栏)

二、什么是三新产品
新技术是指具备原创科学理论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明显改进和革新的技术;新产品是指以新技术原理或设计理念生产的全新产品,或是通过改善结构、材质、工艺等从而显著提高性能、拓展使用功能的产品;新服务是指借助技术的重大突破,产生新变革的服务。
三、谁可以申请三新产品
申报主体应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科技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科技型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严重失信记录。
四、三新产品认定的条件是什么
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符合本市发展导向,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技术产品服务。
另申请技术产品服务还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是能够通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产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能够带动新兴产业迈向高端,引导抢占未来产业;三是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支撑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四是能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五、三新产品认定如何开展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工作组,共同开展三新产品认定支持工作。
发布通知
工作组发布三新产品认定申请通知,申请单位根据申请通知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专家评审
工作组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技术产品服务进行评审。
结果复核
工作组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复核,提出认定名单。
公示认定
工作组将拟认定名单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由工作组核实处理。对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工作组发布认定结果,并向申请单位颁发“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证书”。证书有效期3年。
六、申报三新产品需要哪些材料
一是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申请书;二是拥有知识产权、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技术产品检验情况和现行有效标准的有关文件或报告;三是国家和本市对产品服务生产、销售有相关规定及特殊要求的,应提供产品服务符合规定及要求的有关文件;四是其他辅助材料。如申请技术产品服务的科技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研发设备购置等相关财务报表。
七、政策亮点
一是优化认定标准,培育支持高质量三新产品。《认定办法》面向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更注重挖掘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项目,精准聚焦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三新产品,从技术先进性、产权明晰、质量可靠以及市场前景等维度高标准筛选三新项目。2024年(第二十批次)认定三新项目468项,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全市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引领作用。例如:北京麟卓“国产化异构芯片智能计算架构”构建统一的编程模型和编译器,实现国产芯片的适配与加速,提升国产芯片自主可控水平,打破国际技术垄断;京东方“裸眼3D显示生成平台”具备端侧大模型生成、多视点转制、软件全局交织等多项原创技术,实现4K实时2D转3D、无阵列相机3D视频通话等行业首创功能,在3D内容生成、显示与交互方面具备颠覆性突破。
二是强化政策协同创新,构建政策联动体系。《认定办法》注重与相关认定工作组成员单位的8大政策形成衔接。例如,此次认定名单中中盾安民“法医DNA专用检测平台”、赛科康仑“全过程优化的锂电固废高效低碳处理技术与应用”等三新产品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同时与首次进入市场项目建立强效联动,仅通过三新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具备首次进入市场项目的申报资格。对于申报成功的项目,采取后补助方式,根据技术水平及应用效果,按照首次进入市场合同(前3个合同中任选1个)金额30%比例,分档给予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单位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是加强服务推广,引导各区对认定的三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鼓励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区域内的三新产品和所属单位予以政策支持,加大服务保障力度;鼓励市、区有关部门,按照包容审慎创新监管原则支持创新主体在可控范围内开展三新产品应用试验。目前石景山区鼓励新技术、新产品在产业功能区示范应用,对在中关村石景山园、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产业功能区开展示范应用的项目,给予投资总额30%的支持,单个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延庆区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对上一年度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并取得证书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每项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每年每家企业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E N D
编辑 | 么大为
审核 | 李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