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交流:通过交流能产生学术火花、影响趋势判断与未来规划。 如何开启交流?——关注学术议程、重视Social环节。
王贺升教授简介

代表性论文:
1. 基于关节协同控制的仿人双足机器人设计及优化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节协同控制的双足机器人设计及控制方法,提高了双足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及运行效率。首先,结合时间和事件检测方法实现了稳定的触地检测,并通过卡尔曼滤波器融合关节编码器和IMU(惯性测量单元)信息,对双足机器人的状态进行了准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一时间检测方法,所提出的方案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在10 m范围内的位置信息误差小于1%。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渐进式步态控制机制和机身倾角控制机制的关节协同控制器,显著提高了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渐进式步态和机身倾角控制策略使得机器人能在5 s内平稳地完成从站立到行走的转换。结合仿真方法,设计了协同驱动的机器人髋关节。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降低了髋关节偏航角电机的最大扭矩需求,降幅达40%。最终,搭建了完整的双足机器人实机系统,经过实验测试,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机应用的潜力。

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2. 基于目标检测和场景流估计联合优化的3D多目标跟踪
摘要: 大多数3D多目标跟踪方法独立优化目标检测和帧间数据关联部分, 没有考虑单帧的特征学习和帧间关联学习的耦合性。为了实现单帧检测和帧间关联的耦合学习, 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场景流估计联合优化的3D多目标跟踪框架FlowDet-Track。在该框架中, 提出了一个检测引导场景流估计模块来缓解不正确的帧间关联。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场景流标签, 特别是在旋转运动的情况下, 提出了一种基于框变换的场景流真值计算方法。在KITTI MO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算法的车辆类别HOTA与DetA指标比PointTrackNet算法提升了25.03%和30.8%, 表明本文算法的位置跟踪精度优异; 此外, 极端旋转运动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算法的鲁棒性。

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