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3 12:04

今天,被誉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最迅猛黑马"的大咖机器人正式发布X7系列产品,X7EDU款早鸟价6.98万元起,标准价8.98万元。这个价格仅为行业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


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X7系列原型机在280支全球顶尖队伍中斩获三甲。从成立到参赛,这家公司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图1


仅一个多月时间,大咖机器人就完成 X7 商用级人形机器人的快速落地发布,技术具备行业一流水平,性价比在同类商用产品中优势明显,正在行业内形成关注焦点。


据悉,大咖机器人X7系列:搭载的XBrain 2.0商用大模型稳定可靠性高,人形机器人本体达行业高性能水准,同时支持端侧部署的轻量化模式,无需依赖网络,作业平稳高效。


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图2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大咖机器人创始团队来自清华、交大、NUS的具身智能方向博士,以及京东、达闼等头部机器人企业的核心高管和技术带头人。团队兼具"机器人产业连续创业者+具身智能核心技术"双栈硬核能力


创始人兼CEO王坤机器人行业连续创业者,深耕机器人研发领域十多年,曾完成多款行业标杆级机器人的开发及量产担任京东无人车达闼机器人产品线负责人、爱上集团CTO合伙人等多次实现机器人技术研发到市场规模化应用的全链条落地,在行业中有着深厚的积淀与卓越的操盘能力


联席CTO兼首席科学家徐文强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获上海交大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学位,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具身智能前沿技术研究的学者,在国际顶会发表多篇论文,曾担任一家脑机机器人公司CTO。


当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从百万级到十万级,再到如今的6.98万元,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什么?机器人大讲堂专访了大咖机器人创始人王坤和CTO兼首席科学家徐文强,试图理解这个价格背后的逻辑。


6.98万的底气:不是 "低价内卷",而是 "用户逆向定义"


几年前,一台具备基本交互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售价动辄几百万元。据优必选2023年提交的聆讯后资料集,其人形机器人Walker系列在那几年的平均售价为598.8万元。


到了2025年,价格体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月份,宇树科技的H1售价65万元;3月份,优必选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的天工行者定价29.9万元起;同期,越疆科技的Dobot Atom售价19.9万元起;7月底,逐际动力的LimX Oli降至15.8万元起。


今天,大咖机器人6.98万元的定价,将行业价格门槛再次拉低。


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图3


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图4


"大多数公司是先做产品,再定价。我们恰恰相反——先确定用户能在12个月内收回成本这个目标,再倒推产品设计。"王坤揭示了大咖机器人与众不同的定价策略。


王坤认为,很多公司在做产品时,为了炫技层层加码,导致价格失控。而大咖机器人从第一天起就设定了极具挑战性的成本线,考虑大规模制造的可行性围绕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来设计产品,用技术解决成本问题而非用成本解决技术问题。


在成本控制上,大咖机器人采取了全方位的技术创新策略从动力系统、关节配置、算力分配到传感器选择,每个环节都追求极致优化例如,通过算法优化和视觉技术替代昂贵的硬件堆砌;在机器人设计及电气系统和功耗控制方面,更是引入汽车行业的研发策略和成本控制经验。


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此前表示,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已实现规模化国产替代;电池等组件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效应,硬件成本显著降低。


XBrain 2.0:深层架构变革,打造商用级 "机器人大脑"


大咖机器人X7系列搭载的XBrain 2.0商用模型,选择了一条与主流不同的技术路线


徐文强回忆道"我们实验室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具身智能的,我作为实验室里第一批做这个方向的博士,读博期间基本是从头开始,把算法、硬件驱动等相关的基建性质平台都从无到有搭建了起来。"


早在2020年,他所在团队就开发了支持多物理仿真的环境,能够模拟柔性体、刚体、流体等各种物体的物理特性但实践中他们发现,纯仿真路线的上限很明显,在复杂任务中容易遇到技术瓶颈


目前业内主流采用VLA(Vision-Language-Action)框架,这是特斯拉等领先企业的选择。但基于多年实践,徐文强认为:"纯端到端的模型在商业落地时会遇到数据需求大、训练成本高、泛化能力不足等实际问题。"


因此,XBrain 2.0选择了独特的多层感知模型架构。"比如执行1号房间取水送到3号房间'这类最基础的常规任务,这种分层方法让搜索空间缩小了几个数量级。"


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图5


更重要的是适应性。"新场景来了,我们只需要更新很少的信息。系统就能开始工作。而端到端模型需要重新收集大量数据,完全重新训练。"


在模型能力方面,XBrain 2.0已经能够支持全自由度的手内操作任务。徐文强说,"很多所谓的灵巧操作,只是用了多指手做抓放动作。真正的灵巧操作,比如单手调整钥匙姿态插入钥匙孔,这种全自由度操作我们已经实现。"


大咖机器人将所有AI模型都部署在机器人本地,完全不依赖网络连接。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当其他参赛队伍因网络问题频频出现卡顿时,大咖机器人的X7系列原型机始终保持稳定运行,成为全场唯一完全脱离网络依赖、可以一键启动自主任务的参赛团队。


千台订单背后的落地挑战


目前,大咖机器人已获得超过1000台意向订单,将在今年年底开始陆续交付。


"客户最关心两件事:效果和价格。"王坤透露,"来找我们的客户,基本都考察过市面上的主流产品。他们的反馈是——我们的产品极具竞争力,几乎没有犹豫。"


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图6


但商业落地远比技术展示复杂。"机器人要融入用户的业务系统,作为闭环的重要环节。"王坤强调,"它的任务调度和工作节拍都要跟着用户需求走,这与比赛演示完全不同。"


徐文强举例说明:"不同的场景,物品的操作和使用逻辑都不一样。好在我们独特的分层架构让适配相对简单——只需调整业务逻辑,底层技术完全可以复用。"


就像人长期跑步会磨损膝盖,机器人长期搬运也会出现关节磨损、传感器漂移等问题。这些隐患在短期演示中看不出来,需要在实际场景运行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只有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运行一段时间后,机器人本体的优势与缺陷才会逐步显现,后续的硬件迭代优化才能有明确方向。


而大咖机器人在推进量产的过程中,也早已将这些行业共性因素纳入考量。对于量产准备,王坤表现出充分信心:"核心团队都多次经历过完整的机器人量产周期。从第一台样机开始,我们就同步推进供应链整合和产线建设。目前的产能完全可以支撑千台级别的交付。"


行业"虚火"与"实热":从"零销量"看真相


2025年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根据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已超83个,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优必选2.5亿元大单刷新行业纪录,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联合拿下1.24亿元项目。


但在京东"618"期间,30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价格从万到70万不等,大多数产品销量仍显示为"0"。


"我们在机器人行业已经经历过两轮的洗牌了。"王坤总结道,"2014-2017年的服务机器人热潮,最后存活不到5%;2018-2022年的无人配送车热潮,结果也差不多。人形机器人的洗牌一定会来只是因为应用场景更丰富,时间可能稍晚"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量产,王坤提出了一个务实的标准:"关键看复购率。即使只生产100台,如果超过一半的客户愿意再买,那才是真正的市场认可。"


面对行业洗牌,大咖的策略是"规模化扑进商业场景"。"不管是机器人还是汽车,生存的本质都在商业上。"王坤说,"这也是我们坚持用一流技术和超高性价比突围的原因。"


在商业应用之外,大咖还在探索极具社会价值的方向。最近与国内顶尖的脑机接口公司姬械机科技达成的合作,为渐冻症患者开发脑控机器人。"通过脑机接口,患者能控制机器人完成喝水、如厕等基本生活需求。"王坤介绍。


从近百万到6.98万!"最迅猛黑马"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谁在重塑市场?图7


2-3年内见分晓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为34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3亿美元,2028年达到206亿美元。


从技术角度,徐文强分析了三大核心挑战:数据采集仍是瓶颈,"高质量数据的获取成本很高;我们正在开发新的采集方案,希望能大幅降低这个门槛。"模型稳定性需要时间积累"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目前还需要大量人工规则。这需要持续的优化迭代。"系统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果感知-规划-控制循环能达到50赫兹,很多现在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综合判断,硬件问题两年左右能基本解决,算法和数据需要一年。"徐文强给出了相对乐观的预期,"加上与场景的深度融合,2-3年内应该能看到人形机器人真正的规模化应用。"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认为,现在的具身智能发展阶段类似ChatGPT出现前的1-3年,业界已经找到了方向和技术路线,但还没有实现突破。


"以机器人之力,还人类自由之生。"这是大咖机器人的企业愿景。从百万到仅几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人形机器人正在完成一次关键的身份转换。


什么样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创造价值?什么样的企业能在大浪淘沙中存活?当喧嚣褪去,市场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机器人
more
英特尔推出机器人AI套件
割草机器人出海大势已成!1-7月出口额达到132亿元,中国企业卖超152万台
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到中国力量:机器人产业的下半场人形新物种的较量
全天候,全场景打工!云深处科技新款人形机器人来了
Figure 03、云深处人形机器人新品亮相;镜识科技、如身机器人等完成融资;阿里建立具身智能小型团队;动易科技发售摆线关节
【前沿】李飞飞发起机器人家务挑战赛!老黄第一时间批钱赞助
赛场到市场的蝶变: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赛赋能产业,2025机遇再启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入选
大咖机器人发布新品,6.98万元起
【机器人】全球首个!机器人“情绪步态”大模型问世,戳进来一睹为快→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