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正迎来政策红利密集期,掌握资助细则至关重要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印发,为低空经济企业送上了一系列政策"红包",其中通航短途运输航线资助成为亮点之一。作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标杆城市,深圳此次出台的细则自2025年10月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资金支持。

资助范围与标准:真金白银助力航线开拓
《实施细则》设置了开通通航短途运输航线资助项目,明确资助对象为开通并运营通航短途运输航线的企业。资助条件包括:航线需获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起终点至少一端位于深圳且面向公众公开售票。
境内航线资助标准
境内航线要求批复距离不低于25公里且常态化运营。资助标准为:每条年度执行100架次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首年企业年度总飞行架次达100架次奖励30万元;之后每增100架次追加30万元。
深港跨境航线资助标准
深港跨境航线起降点需在深圳与香港口岸且常态化运营,资助额度更为优厚:每条航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年度总飞行架次达100架次奖励50万元;之后每增100架次追加50万元。
两类航线每年每家企业可获得的资助上限均为600万元。这一资助力度显示出深圳对构建低空交通网络的高度重视。

政策背景:低空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深圳早在2023年就率先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
2024年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施行,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政策推动下,深圳低空经济加速腾飞。目前深圳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900家,2024年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77亿元,增速26.4%,2025年上半年达152.92亿元,增速29.4%。
无人机载人、载货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2024年全市实现无人机物流配送达77.6万架次,今年1-8月,无人机载货飞行架次同比增长57%;2024年全市实现直升机载人飞行2.8万架次,今年前8月,累计完成直升机载人飞行2.1万架次,同比增长20%。
企业申请资助需满足的五大条件
1. 资质条件
企业必须是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同时,企业需要获得民航局颁发的相关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在深圳市经营。
2. 航线审批条件
航线必须获得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复,这是申请资助的前提条件。此外,航线起终点至少一端位于深圳市内,且面向公众公开售票,确保服务的公共性和商业化运作。
3. 运营条件
航线必须实现"常态化运营",不能是临时性或试验性运营。境内航线还需满足"批复距离不低于25公里"的要求,确保航线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实际运输意义。
4. 飞行架次条件
企业需要达到规定的飞行架次门槛才能获得奖励。境内航线要求每条年度执行100架次以上;深港跨境航线则要求年度总飞行架次达100架次以上。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飞行记录系统,以备核查。
5. 申报材料条件
企业需要按照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要求,提交完整、真实的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证照、航线审批文件、飞行记录、财务票据等。申报材料必须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

深圳低空经济发展目标与前景
依据相关规划,到2026年底,深圳将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
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
《实施细则》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巩固深圳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加速建设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结语
深圳通航短途运输航线资助政策的出台,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来说,抓住这一政策窗口期,不仅能够获得资金支持,更能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抢占市场先机。
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时间有限,企业应尽快熟悉政策细则,提前规划航线布局和运营计划,确保在有效期内顺利获得资助。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深圳的政策红利为企业提供了腾飞的契机,只有那些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快速行动的企业,才能在这场低空经济的竞赛中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