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低空企业估值逻辑:为何有些公司营收为0却估值百亿?

低空产业圈 2025-10-15 07:00

低空经济炙手可热,资本追逐下估值逻辑已然改变。

低空经济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资本市场也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些低空经济企业几乎没有营业收入,估值却高达数百亿;而另一些企业虽有稳定收入,估值却相对较低。

这背后的估值逻辑已然改变——资本看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预期。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低空经济企业估值的神秘面纱。

透视低空企业估值逻辑:为何有些公司营收为0却估值百亿?图1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低空经济板块正迎来政策、技术与全球化需求的多重驱动,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政策端持续强化顶层设计,2025年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明确保障低空经济空域需求,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管理机构,广东、浙江等20余省市推出配套方案。

在市场空间方面,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更有机构预测,2035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或超60万亿元。这一广阔蓝海为低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估值逻辑的改变:从现在到未来

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传统的估值方法如市盈率(PE)、市销率(PS)往往失效。企业的估值不再仅仅依赖于当前的营收和利润,而是更多考虑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和技术壁垒。

中航证券认为,低空经济产业不是短期的热点概念,是国家顶层战略规划支持的重点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是值得长期投资,耐心投资的重要赛道。

但短期内受到市场风格、其他板块热点轮动等影响,行情往往不会一蹴而就,长牛、慢牛更加符合产业整体的发展阶段。

透视低空企业估值逻辑:为何有些公司营收为0却估值百亿?图2

案例1:亿航智能——先发优势与技术壁垒

亿航智能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制造商,其旗舰产品EH216-S是全球首个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证并启动商业运营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在行业中占据先发优势。

尽管亿航智能尚未实现大规模营收,但中银国际7月2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给予其“买入”评级,目标价21.28美元,对应2026年预期收入的15倍市销率(P/S)。

报告预计,受益于我国低空经济政策支持、订单储备充足及产能扩张,亿航智能2025年-2027年销售额将以6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6年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截至目前,已有24家国际知名机构覆盖亿航智能,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中金、中信等。过去一个月亿航智能股价上涨22%,反映出投资者对其商业化进展及行业地位的认可。

透视低空企业估值逻辑:为何有些公司营收为0却估值百亿?图3

案例2:大疆创新——估值相对较低的行业巨头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大疆创新以840亿元估值位列榜单第49位。尽管这一估值已经相当惊人,但分析人士认为,与海外同类企业相比,大疆的估值实际上相对偏低。

美国无人机企业Anduril以超过1000亿元的估值领跑,位居整个榜单第33位。为什么大疆的估值相对偏低?这可能与资本市场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看好程度有关。

Anduril凭借不断获得的军品订单受到海外资本青睐。而大疆虽然产品矩阵覆盖多个应用场景,但主要仍集中在民用领域。

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的投资价值

从投资角度来看,2024年涨幅较好的低空经济个股往往是肉眼“看得见”的与低空经济相关度较高的企业。中航证券认为2025年不妨将眼光深入细分领域,例如固态电池、电机电控、无人机反制等拥有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有望取得超额收益。

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分析

粤开证券的分析报告指出,低空制造环节占总体产值规模的一半以上,动力、航电等高价值量稀缺环节估值更高。

对无人机、eVTOL等成本进行测算,动力、航电、能源系统合计占低空航空器总价值量的1/2-2/3;机身、内部结构占比约1/5-1/3。

动力、航电系统一方面是高价值量环节,一方面是国产替代尚在起步阶段的环节,优质企业较为稀缺,2024年行情中给予了较高估值。

动力系统环节龙头企业的平均PE(不计算负值)为214,航电飞控系统环节平均PE为69。这些高估值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核心技术环节的追捧。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