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

成都科技 2025-10-15 12:37

日前,世界级大会在蓉开幕!

全球首个

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

落地成都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部长级会议

成都声明》现场发布


10月14日,“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联合开幕式现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简称“协作中心”)在四川成都正式授牌,这也是全球首个聚焦聚变能研究与培训的IAEA协作中心。《世界聚变能源集团部长级会议成都声明》现场发布,提出聚变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构建“创新共享+和平利用+普惠发展”的国际合作新范式。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1

▲图据:川观新闻



解码协作中心:

IAEA框架下的聚变合作新平台


据了解,IAEA协作中心是由IAEA与成员国的机构、部门或机构内实验室签署正式协议的指定实体,协作中心机制侧重研究、开发和培训,帮助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主要协助IAEA开展工作,领域涵盖七大方向:开发和应用与IAEA有关的技术、提供分析服务、进行研究、技术标准制定与质量体系推广、组织会议和培训活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与其他协作中心协同。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2


此次落地四川成都的协作中心,将以“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产业牵引”为四大核心抓手,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简称“西物院”)牵头,联合IAEA成员国的核领域专家、学术组织及企事业单位深化聚变技术协作。一方面为全球聚变能研究培训提供“中国示范”,另一方面加速我国聚变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中国方案、中国技术走向全球,为全球核能可持续发展与聚变商业化贡献中国力量。



为何选中成都?

三大核心优势奠定“聚变高地”根基


作为我国超大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成都此次成功承载全球首个IAEA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源于其在战略定位、发展基础与支撑力量上的多重独特优势。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3


在战略层面,成都的定位与聚变产业发展高度契合。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其“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四川省也在《四川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中,将可控核聚变列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并在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布局聚变能源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发展条件上,已构建起聚变产业发展的“全生态支撑”。产业基础方面,成都形成“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化体系,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集群,以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等10个千亿级集群,在聚变能领域培育了国光电气、瀚海聚能等重点企业,已实现国内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等离子体点亮,在第一壁、偏滤器、真空器件等核心器件领域优势显著。科研能力上,汇聚西物院、核动力院等国内聚变核心科研力量,以及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核领域重点高校,建成“中国环流三号”、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顶尖设备,推动磁约束与惯性约束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研发。产业生态上,拥有2800亿元级市属国企基金体系,推出“人才贷”“研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组建成都人才发展集团强化人才集聚;通过“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仅科创生态岛就链接113家中试平台,一年内发布科技成果超500项。



更关键的是,成都拥有西物院这一“聚变硬核力量”。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可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专业院所,西物院是核能“三步走”战略中聚变堆研发的核心单位,也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重要支撑单位——牵头承担ITER关键部件研制9项,国际率先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成功完成聚变堆芯关键部件第一壁首件研制并具备批产条件,还发布了核聚变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4

▲图据:央视新闻


据悉,活动期间,西物院同步举办了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六十年来,西物院先后建成三代里程碑式聚变平台: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环流一号”,是我国核聚变领域首个国家大科学工程;本世纪初的“中国环流二号”,为我国核聚变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2020年自主设计建造的“中国环流三号”,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先后创造115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电流下高约束模式运行等多项国内纪录,技术水平跻身国际第一方阵,两次斩获国资委“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荣誉,并于2023年12月面向全球开放,邀请世界科学家共逐“人造太阳”梦想。



四大核心价值凸显

成都聚变产业迎“黄金机遇期”


协作中心落地四川成都,将从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产业牵引四大维度释放价值,为全球聚变能源发展与成都产业升级注入双重动力。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5


在国际合作层面,作为全球首个聚变能研究培训领域的IAEA协作平台,中心将进一步强化西物院等机构与法国ITER总部,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ITER参与方的沟通联动。据悉,ITER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由七方于2006年签署协定成立,目标是验证核聚变能大规模应用的科学可行性,实现500兆瓦聚变功率输出(Q=10),为21世纪中叶商业聚变电站奠基。我国作为七方核心成员,由科技部统筹国内协作,西物院等为核心支撑单位,目前已成为ITER现场安装与涉核部件研制的重要力量,此次协作中心将助力成都在国际聚变能治理体系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与影响力。


学术交流方面,中心将推动成都引入国际顶尖研究力量、汇聚高端学术资源,重点加强青年科学家跨国交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让成都在全球聚变能研究网络中的“节点地位”更加凸显。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6

▲图据:中核集团(ID:cnncgzwx)


科技创新领域,中心将促进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高效协同,充分发挥“中国环流三号”等大科学装置的平台作用,加速聚变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与原创成果孵化,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聚变技术创新策源地。


产业牵引层面,中心落地将吸引聚变能领域重点企业向成都集聚,推动当地构建覆盖超导材料、第一壁材料、偏滤器、聚变设备的全链条产业布局,为可控聚变未来产业新赛道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加速全球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7


值得关注的是

会议现场还发布了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部长级会议成都声明》

(下称《成都声明》)

提出聚变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倡议

推动构建

“创新共享+和平利用+普惠发展”的

国际合作新范式


贡献中国智慧

构建聚变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新范式


《成都声明》从三大维度构建聚变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新范式。


一是聚焦聚变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倡导聚变基础设施共建,推动全球聚变实验装置、数据中心、测试平台等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鼓励各国依托现有聚变能源科研设施,建立跨国共享机制,降低研发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提出建立聚变能源技术联合研发网络,涵盖等离子体物理、超导材料、氚自持等关键技术领域,期望通过联合攻关、专利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促进技术迭代,并强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支持。


三是坚持聚变能源的研发与应用须完全服务于民用领域,确保技术研发、设施建设、能源供应全链条符合和平利用宗旨,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提供安全、稳定的技术路径。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8



全球聚变能源盛会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部长级会议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倡导设立的高端协调机制,旨在推动各国决策层、监管者、科技界、产业界及公私营合作伙伴凝聚共识,为可控核聚变的研发、示范应用和商业部署扫清障碍。会议具有显著的全球影响力,于2024年11月6日在意大利罗马首次召开时,即有中国、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核能主管部门及国际组织部长级官员参会,成为凝聚全球聚变能源发展共识的核心平台。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此次在四川成都召开,进一步聚焦该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在此背景下,《成都声明》将成为聚变能源领域的全球性合作基石,推动各方协力实现“双碳”目标,向“零碳能源时代”迈出关键一步。


四川成都作为声明诞生地,也将成为全球能源合作新共识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力量。

综合成都发布(ID:cdfb-szfxwb)、成都日报锦观

全球首个,落地成都!《成都声明》同步发布!图9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