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好奇,作为一家从手机切入汽车业的新兵,小米怎么会如此生猛?
不久前,在小米成立15周年之际,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进行了他的第六次年度演讲,其间用了“生猛”一词评价小米汽车诞生至今的表现。从SU7横空出世,到SU7 Ultra备受追捧,再到YU7锁单数据刷新行业纪录,小米着实担得起“生猛”二字。
雷军在演讲尾声,又以“定制服务”这记奇招,生猛地“闯入”汽车改装领域,将过去购买超豪华品牌才能享受的高端专属定制服务拉下神坛,覆盖更广阔的人群。
官方定制限量限款又限价

“如何让YU7变得更好看、更独特、更加与众不同?我们推出一项特别的服务——定制服务。”雷军口中的定制服务,即为小米车主提供包含车漆、内饰、轮毂、卡钳等共计26项个性化配置的专属定制,与此前的量产配置在颜色、工艺等方面有所区别。
具体来看,在配色选择上,小米定制服务推出了5款全新定制车漆,分别是紫水晶、竞速红、目光玫瑰、流金粉哑光、嫩芽黄。此外,为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小米还将启动“百色计划”,即联合BASF和PPG两家车漆供应商,在未来三年设计共计100款车漆。在内饰上,小米推出龙胆蓝、极夜黑/荧光黄两款定制内饰,并增加迎宾灯、彩色安全带等工艺细节。小米还将在座椅上用定制高亮缝线绣上小米定制服务专属标识,寓意创造无限可能。此外,小米还推出紫水晶、嫩芽黄两款设计师主题,从车漆、内饰、卡钳、轮毂、车标、方向盘、尾翼、车顶等配置入手打造专属主题。
所谓“定制服务”,不只是配色的更新,关键在于其工艺的精雕细琢。雷军以紫水晶配色为例谈到,其“双层清漆+手工打磨”的工艺媲美劳斯莱斯、宾利的顶级漆面工艺。此外,小米定制服务还推出4款定制车标、4色锻造轮辋、Brembo多色卡钳等众多个性化配置。据介绍,小米定制服务提供的锻造轮毂采用了更复杂的铣削工艺,铣加工时间几乎是此前锻造轮毂的3倍。为打造更立体、更镂空、更纤细的锻造轮毂,小米应用了20多把不同的刀头,耗时共11个小时来雕琢造型,并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材料,拥有更强的机械性能。
为配合定制服务的落地,小米在北京超级工厂店设立了占地400余平方米的定制服务中心,配备定制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用户还可在该定制中心现场体验定制工艺,并DIY皮具制品等。
雷军表示,小米定制服务将进行为期一年的试运营,目前每月最多提供40辆的订单量。由于订单量过少,小米对于定制服务也设置了一定的价格门槛。据悉,小米定制服务现仅面向小米YU7 Max和SU7 Ultra两款高配车型。其中,小米YU7 Max版售价32.99万元,小米SU7 Ultra则是52.99万元起步。此外,YU7 Max、SU7 Ultra车主若想体验定制服务,选配必须包含定制配置,且选配金额需超过10万元,并支付8万元定金,提供90天犹豫期。

官方定制不图盈利图服务

由于成本高昂、产能有限、所需工艺又极其复杂,汽车定制服务以往多是超豪华车型的专属。以保时捷为例,其个性化定制业务Exclusive Manufaktur可提供超190种定制车漆及多种内饰材质及配色等多种配置的个性化选择。此外,保时捷还可提供Sonderwunsch(特殊定制)服务。通过该服务,保时捷车主可以对外观、内饰、车轮及挡位旋钮等部件进行个性化定制,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Factory One-Off(工厂孤品)。
与超豪华品牌不同,小米的定制服务则将目光锁定在30万~50万元区间的消费人群身上。对此,小米汽车在“答网友问”中表示,定制服务以往只有顶级豪车才提供,小米希望推动科技平权、体验平权,让更多人可以享受顶级豪车才有的体验。据介绍,小米定制服务筹备已久,原计划于去年7月发布,却因成本太高、产能有限而临时取消。此次推出旨在通过小批量生产与大量资深匠人手工打磨,为小米车主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
据悉,超90%的保时捷911车主至少会从Exclusive Manufaktur中选择一项配置,而这些选配可能会使购车成本增加数万美元。如此看来,超豪华品牌做定制服务似乎有利可图。然而,费时、费钱、费力的定制服务下放至30万~50万元区间,小米能算得清这笔账吗?新能源汽车改装产业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张远表示,小米推出定制服务,本质上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升品牌调性及用户黏性,并非单纯追求利润。此外,小米选择两款高配车型,车主往往具备一定消费能力,且对于个性化配置的需求较高,出于社交属性愿意承担额外费用进行定制服务。
“如今很多消费者的车辆购置价格与改装费用达到1∶1,甚至部分改装发烧友会愿意付出超出购车费用的改装费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也表示,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定制服务埋单主要取决于该项服务的定位和改装套件本身的吸引力。
其实近年来,不少车企也开始在定制改装上下功夫,推出各种各样的改装套件,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在2025成都车展上,方程豹推出“变脸计划”,为方程豹钛3车主提供更换前脸造型、原脸免费储存1年等服务。奇瑞iCAR品牌则推出iCAR V23赛博风、越野版、露营版、城市机能版、复古拉花版等多款改装版本,并通过“改装会客厅”“改装玩家快闪秀”等一系列活动,让消费者沉浸式了解改装文化。此外,长城汽车、红旗品牌等部分车企更是设立了诸如长城共创中心、红旗尊享定制中心等专门的改装项目,为车主提供私人定制和创意改装服务。
“无论是定制化服务,还是小批量个性化版本,抑或是改装套件,都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郎学红表示,越来越多的车企以多样化的方式介入汽车改装市场,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将激发部分消费者的改装需求,推动汽车改装市场的发展。

汽车改装道阻且长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资深首席专家、总师办副主任黄永和介绍,汽车改装是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汽车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当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水平后,消费者需求逐步从“拥有”转变为“个性化表达”。“美国、日本等发达汽车市场基本上是在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50~300辆时,汽车改装开始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51辆,汽车改装产业迎来发展机遇。”黄永和称。
为迎合消费需求的转变,政策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今年1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营造汽车文化氛围,推动汽车改装、汽车租赁、汽车赛事、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规范有序发展;3月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指出“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
在黄永和看来,汽车改装不仅可以优化汽车产业价值链,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可以通过发展消费型汽车改装,激活汽车消费新增长点,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规模。当前,汽车改装主要包括前装改装和后装改装两种方式,以小米汽车为代表的车企定制和车企授权改装均属于前装改装。前装改装模式的发展固然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的改装需求,营造改装氛围,但张远指出,车企官方定制大多主要针对的是小众高端群体,其重心依然在标准化车型上。
可见,壮大汽车改装市场的重任主要在广阔的后装市场上。不可否认的是,小米定制服务的推出有望拉动第三方改装企业的发展。“根据调研,小米SU7发布后,各种个性化改装件就开始在后市场流通开来。此次定制服务的推出,两款高配车型之外的小米车主一定也会萌生出类似需求,在官方无法满足的条件下,就需要第三方改装店来填补这一部分市场。”张远称,第三方改装店最擅长的就是快速跟进,以更低成本满足大量官方定制尚未覆盖的改装需求。据他预计,未来约有80%的个性化改装需求交由第三方改装店承接,10%~15%由车企授权定制改装负责,车企定制改装约占不足10%的份额。
不过,黄永和指出,后装改装目前仍存在行业管理难以监管、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改装项目不合规、面临上路执法被查风险等问题。此外,汽车改装相关标准的制定也相对混乱,亟待统一。
为此,黄永和表示,我国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汽车改装制度。目前,我国只有内饰、车身颜色、车顶行李架、出入口踏板、散热器面罩、保险杠和轮毂七大类允许改装,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其次,企业应当建立一套适合改装的内部管理体系。当前,传统车企内部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改装业务发展,需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改装的管理体系,全面负责改装业务的战略、研发、生产、运营。第三,行业组织要加强合规引导与行业自律,疏堵结合推动标准建立、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全流程监管。
文:张奕雯 编辑:焦玥 版式:刘晓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