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据科技媒体SemiAccurate报道,微软已正式向英特尔晶圆代工(Intel Foundry)下达订单,委托其使用先进的18A工艺节点生产下一代AI加速器Maia 2。英特尔18A工艺堪称芯片制造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处于业界2纳米级节点水平。它采用了两项极具创新性的基础技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改变了传统晶体管的结构。旧的FinFET晶体管像“竖起鳍片”,而RibbonFET则如同“包裹导线的电缆”,电流被四面栅极牢牢控制。这一改变带来了诸多优势,电流泄漏更少,开关响应更快,晶体管密度更高,使得同面积可塞进更多逻辑单元,在相同性能下功耗更低、温度更稳。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同样意义非凡。传统芯片的供电金属线在最上层,信号线在下方,电流需“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底部晶体管,导致功率损耗和电压不稳。而PowerVia将电源线移到芯片背面,实现了供电网络解耦与独立优化。这样一来,电压更稳定,频率能更高,噪声和干扰更小,多核协同效率更好,芯片顶部空间释放后还更容易堆叠模块。基于这两项技术,英特尔18A工艺实现了性能的显著提升。每瓦性能提升约15%,功耗降低可达25%,晶体管密度提升1.3倍以上。这些数据表明,18A工艺不仅能让设备性能更强,还能更省电,为下一代电子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Maia芯片系列是驱动微软AI基础设施,尤其是Azure数据中心的核心硬件,其性能直接与英伟达和AMD的高性能加速器展开竞争。Maia 2作为下一代产品,采用英特尔18A或其增强版本18A - P工艺打造,具备诸多先进特性。18A - P工艺在18A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引入第二代RibbonFET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通过采用新设计的低阈值电压组件、优化元件以减少漏电,并精细化调整晶体管结构,显著提升了单位功耗下的运算效率。此外,该工艺还采用低阈值电压单元设计,结合元件级漏电抑制措施及晶体管结构微调,进一步增强了性能输出与能效平衡。从产品层面来看,Maia 2将为微软的AI应用和服务提供更强大的支持。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Maia 2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微软日益增长的AI计算需求,助力其在AI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布局。而且,若此次合作进展顺利,双方可能就未来几代Maia芯片开启长期合作,形成更稳固的联盟,共同推动AI硬件生态的演进。此次英特尔18A工艺代工微软AI芯片Maia 2,不仅是双方的一次重要合作,更可能成为芯片代工格局变化的转折点。英特尔凭借18A工艺的技术优势,获得了微软这一重量级客户的认可,为其代工业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微软通过与英特尔合作,实现了芯片供应链的多元化,降低了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