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各国对“主权AI”的密集布局代表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全球化发展的契机。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地缘政治与技术自主权的深度重构,国际人工智能竞合博弈环境日益复杂,技术先发国家迎来AI出海重大机遇。美国以“技术授权+生态绑定”模式加速生态垄断,中国则凭借“开源共建+普惠共享”模式,致力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开放生态,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发展范式,助力各国平等参与智能化发展进程。
一、主权人工智能的内涵辨析
“主权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最早由英伟达CEO黄仁勋于2023年提出,其认为一个国家必须自主提炼数据、编码本国文化、社会智慧、常识与历史,通过打造属于自己的“国家智能”,以满足特定的语言和文化需求,利用其特定的商业优势实现新发展。
“主权AI”是数字主权概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然延伸与集中体现,它是指国家通过自主掌握数据、算法和算力等核心要素,建立不受外部制约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发展主权AI的意义包括对大模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软掌控”,和对基础设施的“硬控制”。
一是捍卫国家意识形态与文化主权。主权AI的核心是自主大模型,大模型的文化偏好与价值观被训练数据决定,若一个国家不自行训练并运营本国的主权大模型,将自然而然依赖OpenAI或其他大企业供应的AI大模型服务,将持续向他国大企业支付费用,数据将不停地流向其他国家,并且存在被嵌入意识形态和偏见价值观风险。主权AI通过推动开发本土化、语言与文化适配的AI模型,防止本国文化在AI时代被强势文化无声渗透,从而保护和弘扬本国的意识形态、社会规范与文化身份。
二是保障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安全。主权AI旨在减少国家在芯片算力、模型开发等AI关键领域对外部的依赖,被视为核心国家安全议题。通过构建自主的AI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国家能够防范外部“技术黑箱”风险,确保人工智能系统与应用符合本国的安全和战略利益,实现本国产业供应链的安全自主可控。
与之对应,主权AI的内涵可以分成分为广义、狭义两个层次。广义主权AI涵盖AI整个供应链体系,包括对数据、算力基础设施(芯片、数据中心)、算法研发、应用生态等全链条的自主可控。狭义主权AI主要指“主权大模型”,即国家支持或主导开发的、体现本国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大语言模型。
二、各国持续强化主权AI战略布局
在全球范围内,主权AI已从理念转为大规模实践行动。技术领先国家和追赶型国家均基于自身的技术实力、产业结构和战略需求开展投资。
领先国家追求广义主权AI,并构建出海生态
以美国、欧盟为代表,具备雄厚的科技底蕴和资金实力,其战略目标不仅在于自身AI生态的“自主可控”,更在于塑造全球AI治理规则并占据技术输出的主导地位。
1.美国作为AI技术的先行者,构建了最强大广义主权AI,参照Wintel时代战略,其“GPU+GPT”等软硬件生态绑定体系逐步成型,并强力推动技术出海。
在基础模型方面,美国是Transformer架构、强化学习等AI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发源地,拥有多家世界上最领先的大模型公司,如谷歌DeepMind、OpenAI、Anthropic、XAI等。近期OpenAI还瞄准出海市场,推出“国家人工智能计划”(OpenAI for Countries),助力发展中国家建设更安全、可扩展的国家人工智能生态,涵盖数据中心建设、本地化语言人工智能开发、模型安全保障等。
在算力设施方面,美政府推动由OpenAI牵头,联合软银、甲骨文、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斥巨资发起了“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打造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确保基础设施的绝对领先,并依托英伟达、AMD等企业主导全球高端芯片供应,以及AWS、Azure、Google Cloud等云巨头将算力作为服务向全球输出。
在软硬件生态绑定方面,OpenAI和英伟达、AMD、博通接连达成战略合作,如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OpenAI承诺将部署数百万枚英伟达的AI芯片。
同时,美国高调宣示维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的雄心,并更新AI计划新增和强调国际合作。美国还施行了一系列管制、遏制其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清单》等法律手段限制竞争对手获取关键技术,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行构建一个以美国技术和标准为主导的“主权”算力生态。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维持技术与商业生态的全球输出能力和持续领导地位。
2.欧盟“治理+投资”双管齐下,强力推行其主权AI战略。
在立法上,欧盟以《人工智能法案》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基石,构筑起规范数据与算法应用的“规则壁垒”,旨在将其监管标准转化为全球范式。
在投资上,欧洲正系统性地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430亿欧元的《欧洲芯片法案》重塑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借助“芯片联盟”降低对外依赖,确保关键数字基础设施自主可控。欧盟还发起“Invest AI”重大投资计划,发布《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计划投入2000亿欧元,重点强化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将至少建立13个AI工厂,其中包括5个“AI超级工厂”,每座工厂配备约10万个最新一代AI芯片,算力相当于当前欧洲最大超级计算机的4倍,专注前沿模型训练。
欧盟在芯片、算力、模型到AI治理标准的完整布局,不仅是为了减少对外依赖,更是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欧洲AI生态,推动技术自立、规则出海,从而为本地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铺平道路。
追赶型国家侧重狭义主权AI,发展本土大模型
对于许多技术追赶型国家而言,在算力等基础层面短期内难以匹敌领先国家,因此将战略资源集中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大模型,成为其维护“文化主权”和实现技术突围最直接、最核心的抓手。
在欧洲,典型代表如法国,其支持的Mistral大模型以“模型开源 + 高效架构 + 欧盟合规与数据主权”差异化切入,已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德国近年来也开发了具有竞争力的AI大模型领先产品,德国人工智能公司Aleph Alpha定位为“欧洲的OpenAI”,研发了主权大型语言模型Luminous,确保欧洲企业和政府的数据主权和合规性;瑞士于今年9月正式发布了国家级开源大语言模型Apertus,希望能成为 OpenAI 等企业所提供模型的替代选择。
东亚、东南亚和中东也成为主权AI布局重点区域。日本自研了“Fugaku-LLM”大语言模型,这款大模型具有卓越的日语能力,通过日本超级计算机"富岳”的 CPU进行训练,拥有130亿参数;韩国正式启动其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主权AI计划”投资5300亿韩元(约合3900万美元),支持本土企业研发大型基础模型,最终将筛选2家企业主导全国主权AI发展。印度启动“IndiaAI”国家计划,将投入125亿美元,打造印度本土“大语言模型”和应用生态。在该计划支持下,印度本土大模型Soket AI试图构建成为印度国家级大语言模型,同时还推出了针对印度语言环境优化的BharatGPT、Sarvam AI等大模型;新加坡政府提出AI Singapore计划,在计划支持下打造了SEA-LION 新加坡自主大型语言模型,其核心设计目标在于精准捕捉和反映东南亚地区独特的语言多样性与文化复杂性,包括马来语、泰语、老挝语、印尼语、高棉语等;阿联酋从石油生产国正在向人工智能经济转型,将自己定位为人工智能中心,其开发了双语大型语言模型Jais以及开源大模型Falcon,填补了全球AI领域对阿拉伯语言和文化理解的空白;沙特阿拉伯成立首家人工智能国企HUMAIN,也将提供强大的多模态阿拉伯语大型语言模型。
三、主权AI浪潮下的AI出海合作
当前,全球各国对主权AI的战略已从理念上的共识转化为大规模投资,建设浪潮在催生本土AI能力的同时,也为技术先发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AI出海”窗口。
美国以“技术授权+生态绑定”主导全球市场
美国AI巨头凭借其技术领先地位,迅速将全球主权AI需求转化为其商业扩张的契机,其模式核心是“技术授权”与“生态绑定”。例如,美国英伟达三次加码投资欧洲实现主权大模型的核心企业——Mistral AI,Mistral正在法国部署欧洲最大AI超级算力集群,首期规模超过 18,000颗NVIDIA Blackwell GPU强化本土模型训练能力。此外,英伟达也为俄罗斯Yandex公司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Yandex GPT提供了硬件支持,使之在俄语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力。
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企业英伟达、AMD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Humain达成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合作,沙特阿拉伯企业将从美国人工智能巨头采购1.8万块先进AI芯片,还将通过1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请美国科技公司为其数据中心提供500兆瓦的AI运算能力。该项目在未来几年投资达150亿至200亿美元。
阿联酋也宣布将向OpenAI公司的“阿联酋星际之门”计划投资200亿美元,打造阿联酋的“主权AI”,其使用的是美国提供的芯片、软件和基础设施。
美国的出海模式,本质上是将其技术领先优势制度化为全球性的技术依赖,通过输出芯片、模型等核心产品和基础设施,主导并塑造全球主权AI的发展路径。
中国以“开源共建+普惠共享”构建合作新范式
相较于美国的“技术授权”模式,中国的AI出海强调开源开放、能力共建,强调将人工智能作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要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开放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为践行这一愿景,中国相继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与《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旨在弥合全球智能鸿沟,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平等共享AI发展红利。
在基础设施层面,中国借助“东数西算”“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等工程,加快推动如昇腾、寒武纪、壁仞等国产AI芯片产品市场化,提升自主可控硬件生态。华为昇腾AI芯片与Atlas计算平台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积极参与国家级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建设,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关键的多元化算力选择,有效打破了单一技术路线的垄断格局。
在模型层面,中国的开源战略和普惠愿景成效显著,正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独特的信任与合作纽带。DeepSeek、阿里云Qwen、智谱GLM、零一万物Yi等系列模型提供中国开源方案,让全球看到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AI发展路径。
2025年成为中国AI出海元年。1月,DeepSeek-R1模型的开源发布,标志着国际领先的大模型技术被DeepSeek高度“民主化”“平权化”。任何国家都能基于该基础模型进一步训练并部署一个自主可控、充分体现本国价值观、紧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接近或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大模型AI,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一轮广泛关注热潮。
同年3月,由智谱主导,与来自东盟十国及“一带一路”沿线的10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了“自主大模型国际共建联盟”,旨在推动中国原创大模型及解决方案出海,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构建自主、可控、无幻觉的国家级/区域级的自主大模型和AI基础设施。
中国的人工智能出海之路,正以实际行动将“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愿景转化为现实,但面对“美国AI优先”战略和其强大的“GPU+GPT”等软硬件绑定生态,以及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和长臂管辖限制中国企业出海发展,未来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应持续加强国际AI治理建设,通过打造AI出海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海外布局联合实验室、参与共建AI基础设施等方式不断深化拓展AI国际合作网络,提升AI技术的全球竞争力。
E N D
编辑 | 么大为
审核 | 张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