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章鹰)近日,研调机构 Counterpoint 指出,AI 运算与旗舰智能型手机需求的强劲成长,推动先进制程与封装同步升级,带动产业迈向更高获利结构。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在2nm领域进展最为迅速,已进入量产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其每片晶圆高达3万美元的报价和约60%的初始良率,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三星作为唯一可以挑战台积电的晶圆代工企业,在2nm制程上希望有超越的机会,最近也是动作频频。本文详细解读市场对2nm芯片的需求和最新进展。AI服务器、手机SoC需求旺盛,台积电2nm先进制程加速推进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报告,3nm与 4/5nm制程在第三季持续供不应求,主要受 AI 加速器与高阶手机带动;先进封装需求亦保持强劲,CoWoS 与 SoIC 技术成为市场焦点。相对地,中阶与成熟制程需求略有放缓,利用率回落至 75%至 80%。今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台积电领跑。2025 年第三季营收达 331 亿美元,高于公司原先预期。同时,台积电也积极扩充 CoWoS-L 产能,预计 2026 年底将达每月 10 万片晶圆,以支持 NVIDIA GPU 及 Google、AWS、Meta 等 AI 加速器需求。10月16日,台积电在第三季度法说会上,CEO魏哲家表示,AI需求强劲,比我们三个月前预想的还要强劲,对人工智能的大趋势信心正在增强,人工智能需求在2025年全年保持强劲,正在加快美国产能扩展。在技术方面,台积电宣布2nm制程本季度晚些时候将实现量产。除了GPU、AI加速器的客户需求外,明年手机SoC芯片将进入2nm时代,手机厂商也纷纷加入2nm制程芯片的争夺之中。苹果A20(iPhone 18)、AMD EPYC “Venice”、高通Snapdragon 8 Gen5、联发科天玑旗舰均已预订2026年产能。台积电N2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10–15%,同频功耗下降25–30%,晶体管密度再增15%,达到313 MTr/mm²。对手机厂意味着续航延长;对数据中心意味着电费节省——一座10 MW的AI机房全年电费可达千万元级,2nm带来的30%功耗降幅就是每年数百万元的真金白银。2nm制程已成为厂商与业界“必争之地”。台积电CEO魏家哲预期,2nm良率表現良好,相信 2026 年受到智慧手机与 HPC AI 应用推动,量产速度将加快;台积电也推出 N2P 为 N2 家族延伸,会以 N2 为基础,提升性能与功耗表现,并预期 2026 下半年量产;至于 A16 则采超级电轨(Super Power Rail,SPR)结构,特别适用电源密集的 HPC 应用,同样将于 2026 下半年量产。三星2nm GAA最新良率和落地进展据Wccftech报道,三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实现 2nm芯片的量产。凭借在 3 纳米制程中应用全环绕栅极(GAA)技术所积累的经验,三星被认为在该技术的稳定性方面相较于竞争对手具备优势。今年7月2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透露了特斯拉AI6芯片将由三星代工,AI5芯片已经完成初期设计即将投产。三星宣布,与一家全球大型公司特斯拉签订了165亿美元(约合1182.9亿人民币)的芯片制造协议。A16芯片将采用三星2nm制程工艺,这意味着三星晶圆代工首次获得了该行业内的重要曝光机会。三星预计于 2025 年启动 2nm制程量产,并在 2027 年导入 1.4nm节点。在此过程中,High-NA EUV 可望成为缩小线宽与提升良率的核心技术支撑,对其制程竞争力具有关键影响。此外,三星正在雄心勃勃推进手机Galaxy S26系列进展,Galaxy S26 系列(可能包括 S26 Pro、S26 Edge 和 S26 Ultra)预计将采用分芯片策略。Pro 和 Edge 预计将在三星新的 2nm 芯片上运行,而 Ultra 将坚持使用台积电基于 3nm 的高通骁龙 8 Elite Gen 5。市场最新数据显示,Exynos 2600在三星2nm GAA制程良率为50%。虽然,三星将其良率目标已设定为70%,但鉴于当前的初始晶圆数量,Exynos 2600预计仅能配备在 30% 的Galaxy S26出货量中。据悉,台积电在先进制程资本投入巨大,N3E、N3P 制程分别涨价至 25,000 美元、27,000 美元,因此之前曾传闻台积电 2nm 制程定价将大涨 50%,如果属实,下一代 CPU、GPU 终端消费产品也会变更贵。尽管台积电制程工艺先进,但随着市场需求迅速变化,高通、联发科等厂商也在积极思考供应链替代方案,三星也被视为可行替代方案。据外媒报导,高通已与三星组成搭档,评估采用 2nm GAA 架构的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但是目前三星在2nm GAA良率为50%,与台积电的良率还有一定的距离。三星电子以 2nm芯片出货成长为主要动能,未来表现将取决于 2nm技术稳定性及与特斯拉合作成果,藉此巩固先进制程布局。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