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

Omdia 2025-10-28 00:00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1

要点

精细光掩膜(FPM)OLED 工艺的主要挑战在于良率,而喷墨打印(IJP)OLED 工艺的主要挑战则在于可溶性 OLED 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其寿命方面。

FMM vs. FPM vs. IJP OLED


在 OLED 面板制造中,将 OLED 材料蒸镀或沉积到显示阵列背板上是关键工艺之一。自问世以来,精细金属掩膜(FMM)方法已经成为该蒸镀工艺的主流技术。在 FMM 工艺中,通过在蒸镀腔内蒸发 OLED 材料,并利用精确制作的 FMM 掩膜描绘子像素图案,将 OLED 图案有效转移到背板上。


目前,FMM OLED 工艺是唯一成熟并实现量产的方法,但其存在以下缺点:

  • FMM 掩膜成本高,且 OLED 材料利用率低

  • 新面板设计与开发周期长

  • 蒸镀及清腔过程中会产生化学残留

  • OLED 像素开口率低


基于上述问题,一些厂商开始研发替代性 OLED 沉积工艺,主要包括 FPM 和 IJP。日本显示公司(JDI)在其 eLEAP OLED 技术中采用了 FPM 工艺,而 JOLED 的 IJP OLED 技术则是喷墨打印的代表。


FPM OLED 工艺采用传统光刻法将 OLED 材料沉积到基板上;而 IJP OLED 工艺则使用专门研发的喷墨打印机以及特殊的可溶性发光材料,将 OLED 元件直接打印到 TFT 阵列基板的像素图案上。


FPM 和 IJP 技术最初由 JDI 和 JOLED 等日本面板厂商研发,但在 JDI 与 JOLED 停止投入后,中国面板厂商如维信诺(Visionox)和华星光电(China Star)开始通过研发探索这些技术。维信诺开发了自有的 Visionox Intelligent Pixelization(ViP)技术,与 JDI eLEAP 类似,但已扩展至 8.6 代线。华星光电则收购了 JOLED 的 IJP OLED 产线,将设备迁至武汉 T5 6 代 LTPS 工厂进行试产, 并开始计划Gen8.6 OLED。


维信诺与华星光电均计划投资新建 8.6 代(2290×2620mm)OLED 产线。维信诺将在未来的 V5 8.6 代厂中采用 ViP 技术生产 IT OLED 面板;华星光电则将在新建的 T8 8.6 代厂中采用 IJP 技术,生产笔记本、平板及智能移动设备用 OLED 面板。与此同时,LG Display 与三星显示也在探索采用FPM工艺生产面板。


图 1 展示了在8.6代(2290×2620mm)条件下,FMM、FPM和IJP OLED工艺的一般对比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2


Omdia 观察如下: 


  • 材料利用率

    IJP OLED 技术在 OLED 材料利用效率方面最高,可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其次是 FPM 技术。相比之下,传统 FMM 方法的 OLED 材料利用率仅处于一般水平,这也是其制造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

  • 材料性能

    不同制造方法对 OLED 材料的性能表现存在差异。传统 FMM 蒸鍍技术可实现最佳的 OLED 材料性能,FPM 的表现也较为理想。但 IJP 工艺使用的可溶性 OLED 材料在寿命和亮度效率方面仍面临挑战。华星光电正积极与国内 OLED 材料厂商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但成果尚未完全验证量产。

  • 开口率与亮度效率

    FPM 具备最佳开口率,理论上像素开口率可达 60–70%;受设计与结构限制,FMM 的开口率最低,仅约 30%;IJP 也可达到最高约 60%。

    开口率越高,OLED 材料可提供的亮度与色彩显示能力越强,因此 FPM 在亮度效率上更优,有望降低功耗。FMM 的亮度效率处于中等水平,而 IJP 的亮度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受可溶性材料特性影响。

  • 制造挑战

    FMM:主要问题是金属掩膜和玻璃基板的下垂(Sagging),以及对位精度不足。

    FPM:FPM OLED 工艺设备的主要开发商是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且其掌握大量相关专利(IP),这意味着面板厂商在设备供应商选择上会面临局限。设备及售后维护成本是重要的运营支出。尽管 FPM 工艺有可能降低面板生产成本,但其干法刻蚀良率存在挑战,需要在 TFT 阵列背板上进行特殊的干法刻蚀来实现 OLED 光刻,这可能影响预期的成本节省。

    IJP:受限于可溶性 OLED 材料的供应及喷头精度,这会影响面板分辨率。华星光电计划自行研发 IJP OLED 设备与材料,但供应链将因此受限。

  • 多尺寸混切 (MMG)

    FPM OLED 在多尺寸混切上具有显著优势,其工艺与 TFT LCD 光刻相似。而FMM技术无法支持MMG,因此只能生产在Gen 8.6基板上实现最高玻璃基板利用率的产品,灵活性较低。MMG技术可在相同产能下生产多种尺寸面板;FMM在更改面板尺寸时需要更换整套设备、模组与掩膜,生产灵活性大幅降低。理论上 IJP 也可支持MMG。

  • 产品开发周期

    FMM 的产品开发周期较长,每推出新尺寸或分辨率的面板都需重新制作一套掩膜,任何设计变更也需更换掩膜。金属掩膜市场过去主要由 DNP 和凸版印刷垄断,但近年韩国与中国出现了多家本地供应商,价格有所下降。相比之下,FPM 与 IJP 在新面板开发周期上都更短。

  • 制造成本潜力

    理论上,IJP OLED 工艺因其高材料利用率与高产能,有潜力实现最低的 OLED 面板制造成本,FPM 工艺紧随其后。但需注意,IJP 和 FPM OLED 工艺目前均未实现大量量产。


FMM、FPM与IJP的指标比较


表 1 对三种OLED制造技术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比较


表 1:按制造技术划分的OLED对比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3


Omdia分析如下:


  • 图像质量
    FMM 提供基准水平的图像质量,FPM 理论上可凭借较高的开口率和出色的亮度效率实现更高的画质。

  • 主要优势
    FMM 工艺最为成熟,目前已覆盖从 6 代到 8.6 代 OLED。FPM 拥有高开口率并可消除横向漏光,但尚未进入 6 代量产,直接跨越到 8.6 代存在挑战。IJP 具备高开口率和低成本等优势。


  • 开口率
    FMM 的像素开口率约为 25%–30%,FPM 与 IJP 均为 50%–60%,但实现高开口率可能会伴随一定取舍。

  • 主要挑战

    FMM 的核心问题是制造成本高;FPM 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良率;IJP 的可行性主要受 OLED 材料性能限制。


  • 面板适配性
    FMM 适合生产中小尺寸 OLED 面板,分辨率可高可低,但由于蒸镀工艺及 OLED 材料布局,通常针对特定像素与子像素设计进行优化。FPM 和 IJP 更适合 RGB 条纹结构的子像素。IJP 可生产中大型、中分辨率 OLED 面板;FPM 理论上可支持比 FMM 更广的分辨率范围。

  • 最大可用玻璃尺寸

    三种工艺的最大玻璃尺寸预计到 2026 年可达到 8.6 代。目前,FMM 最大为 6 代,FPM 与 IJP 均为 5.5 代。

  • 多尺寸混切(MMG)

    FMM 不支持 MMG,FPM 与 IJP 可实现该功能。


  • 亮度

    FMM 提供基准亮度,FPM 可达到基准亮度的 2 倍,IJP 介于 FMM 与 FPM 之间。


  • 材料利用率
    FMM 材料利用率约 30%,FPM 可达 50%,IJP 最高可达 95%。


  • 功耗

    得益于高开口率与像素结构,FPM 的功耗最低;IJP 因可溶性 OLED 材料寿命与效率问题,功耗可能更高。


  • 分辨率
    理论上,FPM 可通过光刻实现最高 2000 PPI 分辨率;FMM 最高可达 1000 PPI;IJP 厂商目前展示的原型面板最高为 350 PPI。


  • Tandem RGB

    兼容性Tandem RGB发光结构特别适用于高端移动 PC 和车载显示,但成本高。一些客户将 Tandem RGB OLED 作为高端产品重点需求。FMM 与 FPM 均可支持 Tandem RGB,IJP 则尚未支持可行性,这可能限制其在高端 OLED 市场的竞争力。


  • 产品开发周期
    FMM 根据产品类型与掩膜可用性,需要数周至数月;FPM 需要数周;IJP 最短,因为其喷墨设备可随时生产新产品,且无需掩膜或新工装设计(部分情况下可复用 OPM 模板),因此可在数天至数周内完成新品开发,具体取决于产品复杂度。


面板厂商在FPM与IJP方面的策略


图2展示了面板厂商在基于 FPM 光刻的 RGB OLED 像素图案化方面的策略。这些策略,尤其是 LG Display 与惠科显示(HKC Display)的部分,为 Omdia 的推测。


图 2:面板厂商 FPM 策略路线图(Omdia 推测)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4


备注:包括Omdia的推测,LG Display 和惠科显示(HKC Display)的策略尚在开发中


基于上述推测,维信诺(Visionox)应是首个推进至8.6代 FPM OLED生产的厂商,未来可能由LG Display跟进,随后是惠科显示。尽管FPM量产计划存在多项假设和不确定性,但由于其在提升画质、多样性及成本竞争力方面的潜力,业界对开发和测试FPM的兴趣日益浓厚。


在2025年SID Display Week展会上,维信诺展示了多款面板,包括:


  • 14.2 英寸基于 LTPS-TFT 的 OLED 显示屏,分辨率为 3120×2880,采用 ViP 技术

  • 6.7 英寸基于 LTPO+ 的智能手机用 OLED 显示屏,采用 ViP 技术

  • 6.1 英寸基于 LTPO 的智能手机用 OLED 显示屏,采用 ViP 技术

  • 1.43 英寸圆形基于 LTPS-TFT 的智能手表用 OLED 显示屏,采用 ViP 技术


维信诺特别指出,其ViP技术在OLED制造工艺上带来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提升包括:

  • 开口率提升至最高69%,而传统FMM仅为29%

  • 由于开口率提高,功耗降低38%

  • 亮度提升高达4倍

  • 寿命延长至最高6倍

  • 像素密度最高可达1700PPI


图 3:维信诺(Visionox)的ViP技术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5

另一方面,华星光电在收购 JOLED 的喷墨打印(IJP)OLED 设备后,积极发展自身的 IJP OLED 技术实力、材料供应链、设备合作伙伴、制造工艺及专利布局。华星光电已开始在其 T5 6 代 LTPS 工厂安装 IJP OLED 产线,并成功制造了多个原型机。此外,公司还制定了长期规划,致力于生产基于氧化物(oxide)的 IJP OLED。目前,华星光电正处于投资 T8 8.6 代氧化物 IJP OLED 产线的可行性评估的最后阶段。


在2025年SID Display Week展会上,华星光电展示了以下原型产品:

  • 6.5英寸智能手机用 IJP OLED 显示屏,采用 T5 6 代工厂生产的 LTPS 背板

  • 14英寸平板用 IJP OLED 显示屏,分辨率为 1920×1200,采用 T5 6 代工厂生产的 LTPS 背板

  • 全球首款14英寸氧化物 IJP OLED 笔记本显示屏,分辨率为 2880×1800,采用 T9 8.6 代氧化物 TFT 工厂生产的氧化物背板

  • 16 英寸 240Hz 笔记本用 IJP OLED 显示屏,分辨率为 2560×1600,采用 T5 6 代 LTPS 工厂生产的 LTPS 背板

  • 21.6 英寸 4K 专业应用级 IJP OLED 显示屏,分辨率为 3840×2160,采用 T5 6 代 LTPS 工厂生产的 LTPS 背板

  • 27英寸 4K 120Hz 显示器用 IJP OLED 显示屏,分辨率为 3840×2160,采用 T5 6 代 LTPS 工厂生产的 LTPS 背板

  • 65英寸 IJP OLED 大屏,采用 T9 8.6 代氧化物 TFT 工厂生产的氧化物背板


这些产品展示表达了维新诺跟华星光电分别在FPM OLED 与喷墨打印式OLED等已经实现技术可行性, 接下来便是其迈向Gen8.6 OLED量产化的主要关键时间点。



本文作者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6

谢勤益 David Hsieh

研究总经理,显示产业


文章版权和解释权归微信平台Omdia所有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7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8

Omdia隶属于Informa TechTarget, Inc.(纳斯达克代码:TTGT),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技术研究与咨询机构。依托对科技市场的深刻洞察、与行业领导者的深入对话以及庞大数据资源,Omdia帮助客户洞察趋势、把握机遇,抢占市场先机。从研发到投资回报,我们识别最具潜力的机遇,推动科技产业持续发展。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9

omdia.com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10

Joyce.Liu@omdia.com


精细金属掩膜(FMM)、精细光掩膜(FPM)与喷墨打印(IJP) OLED 工艺对比分析图11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OLED
more
Omdia:2025年下半年,AMOLED显示屏营收将达290亿美元,低于2024年下半年水平
AR眼镜光机大战,LCoS、MicroLED谁才是“体积与能效”双料王?
纳米级OLED像素迎突破,新一代超微型显示技术或近在眼前
苹果首款可折叠iPhone所需OLED显示屏 研发即将进入最后阶段
22899 元起,戴尔 Dell 16 Premium XPS 尊享版上架:16.3 英寸 4K OLED触屏、至高3个雷电 5
2024年中国大陆OLED面板产能占比 43%,预计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49%
天马发布“天工屏”,高端OLED技术品牌
B2轮融资超10亿,国内头部MicroLED厂商乘上智能眼镜东风|早起看早期
高刷“卷”入低价时代!爆冠捷QD-OLED 240HZ显示器双11杀到1999元
“天工屏”横空出世,高端OLED开启感官体验新纪元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