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十年,仿真与分析(S&A)软件已从产品研发的辅助工具,变成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2024 年这个市场规模已达 110 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 10% 左右,成为工业软件领域当之无愧的增长明星。多年来,Ansys 一直稳坐头把交椅,MathWorks 紧随其后,但西门子以 106 亿美元收购 Altair Engineering 的重磅交易,瞬间将行业座次改写 —— 如今西门子以 19 亿美元仿真业务收入超越 MathWorks,成为全球第二大 S&A 供应商,一场没有硝烟的 "冠军之争" 正式拉开帷幕。

西门子的闪电超车:从追赶者到挑战者
西门子的这场豪赌绝非偶然。Altair 不仅带来了结构、流体、电磁等多物理场仿真的成熟技术,更关键的是其高性能计算(HPC)能力和 RapidMiner AI 数据分析平台,这恰好填补了西门子在仿真智能化领域的短板。收购完成后,这些技术被迅速嵌入西门子 Xcelerator 开放平台,形成了从设计到仿真再到制造的完整数字闭环。用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 CEO 的话说:"在复杂工程世界里,AI 与仿真已成为必需品,Altair 让我们有了打造最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底气。"
技术整合的效果立竿见影。借助 Altair 的算法优势,西门子推出了基于云的 SaaS 仿真服务,企业无需斥巨资搭建 HPC 集群,就能通过弹性算力实现高精度仿真。其开发的 PhysicsAI 技术更是将仿真计算成本直接砍掉 30% - 50%,而与 NVIDIA 合作基于 Blackwell GPU 架构开发的加速方案,让仿真速度提升 4 倍的同时能效提高 3 倍。这种 "AI + 云计算" 的组合拳,让西门子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新兴领域快速打开局面。
Ansys 的护城河加固:从技术领先到生态闭环
面对西门子的强势挑战,Ansys 选择与 Synopsys 强强联手。这场价值 350 亿美元的合并案,将 Ansys 的多物理场仿真优势与 Synopsys 的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能力深度融合。正如 Synopsys CEO 所言:"未来产品必然是电子、机械和智能算法的融合体,我们要提供的是全系统级验证能力。" 即便在反垄断审查中需要剥离部分光学和功耗分析业务,也丝毫不影响这桩交易的战略价值。
合并后的 Ansys 在核心领域的优势更加稳固。其 Workbench 平台支持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电磁场等多学科协同仿真,在芯片封装、5G 射频设计等高端领域建立了难以撼动的技术壁垒。特别是在半导体行业,随着全球销售额 2024 年突破 6000 亿美元,Ansys 的仿真工具成为芯片设计从纳米级到系统级不可或缺的验证环节。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其电池热管理仿真方案已被 90% 的头部车企采用,这种深度行业渗透正是 Ansys 最坚实的护城河。

技术路线的正面交锋:AI 与生态的终极战场
这场行业争霸的核心,在于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选择。西门子押注的 "AI + 云计算" 正在改变仿真的使用方式 —— 通过 RapidMiner 平台将 AI 嵌入求解器核心,工程师能自动生成优化方案;云原生架构则让中小企业也能用上以前只有巨头才负担得起的高精度仿真。正如其 "ONE Tech Company" 计划所强调的,要让数据与 AI 驱动的变革惠及所有行业。
Ansys 则坚持强化 "电子 - 系统 - 机械一体化" 全栈能力。通过与 Synopsys 的整合,其仿真工具能从芯片级一直延伸到整车、整机系统级,这种端到端能力在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复杂产品研发中极具优势。在技术手段上,Ansys 更侧重多物理场耦合的精度提升,其最新版本软件对流体 - 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拟误差已控制在 3% 以内。
行业趋势显然站在创新者这边。数据显示,S&A 在 PLM 相关投资中的占比十年间增长近两倍,远超 CAD 等传统工具。AI 的加入更是让仿真效率跃升 —— 预计到 2030 年,AI 驱动的仿真将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 25%,计算成本降低 40%。目前 Ansys 以 26 亿美元年收入仍居榜首,但西门子凭借 Altair 和 Xcelerator 的组合正快速缩小差距。
这场较量远不止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对工业创新规则的定义权之争。无论是西门子的生态化扩张,还是 Ansys 的技术深耕,最终能胜出的必然是那些既能驾驭 AI 浪潮,又懂制造业真实需求的玩家。毕竟在仿真这个连接虚拟与现实的关键领域,技术深度与行业温度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