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进军ASIC市场,三大关卡待突破

全球半导体观察 2025-10-29 13:01


近期英特尔宣布成立“中央工程集团”(Central Engineering Group,CEG),整合内部设计与制程资源,并启动ASIC与设计服务业务。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英特尔继CPU、GPU与代工之后的新营运支柱,目标在于切入快速成长的客制化芯片市场。


由于AI芯片市场已被英伟达(NVIDIA)与超威(AMD)高度集中,英特尔近年开始将重心转向ASIC与客制化设计服务,期望藉由IDM架构的完整供应链优势,提供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一站式方案,建立差异化定位。



架构封闭性:x86未开放授权,灵活度受限


虽然英特尔具备强大的设计团队与硅晶技术,但其核心x86架构长期维持封闭,外部客户无法取得授权进行客制化修改。


在ASIC设计领域,开放架构(如Arm、RISC-V)已成为主流,企业可按照需求增减指令集或整合专用加速单元,以提升能效与降低成本。


若英特尔持续维持封闭策略,将难以满足客制化芯片市场对弹性与模块化的需求。不过,若未来选择开放部分x86架构,市场格局可能会出现全新变化。



制程良率与信任挑战:客户仍倾向台积电与三星


英特尔虽积极推进18A、14A等先进制程节点,并强调自家封装技术(如EMIB、Foveros、PowerVia)具备差异化优势,但业界对其量产稳定度仍存疑虑。


目前多数AI客户在量产与交期考量上,仍倾向选择良率稳定的台积电与三星,特别是在高频运算或2.5D/3D封装应用中,制程成熟度与供应链稳定性是关键因素。


英特尔虽拥有完整的IDM架构优势,但若无法在良率与交期上达到同等水平,短期内要吸引主流客户仍具挑战。



ASIC产业竞争激烈,切入困难


全球ASIC市场早已形成明确阵营。Broadcom、Marvell等公司深耕多年,已与Google、Meta、AWS、Tesla等主要云端与车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些专业设计公司不仅拥有Arm、RISC-V架构的开放授权生态,也与台积电或三星形成稳固制造链。相较之下,英特尔尚缺乏完整的EDA工具链与开放IP伙伴支持,短期内难以快速取得市场优势。


虽然英特尔切入ASIC领域的方向明确,但从封闭架构、制程良率到产业竞争的三重挑战,都将考验其能否真正实现“System Foundry”的愿景。短期内,该业务能否吸引首批关键客户,将是观察英特尔转型成效的关键指标。(文章来源:科技新报)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IC 英特尔
more
超94%类别第一!3D点云异常检测与修复新SOTA | ICCV'25
K-ScaleLabs产品与工程负责人离职!创立GradientRobotics新公司聚焦美国机器人与物理AI关键难题!
Efficiency Law, 世界模型引擎驱动的具身智能学习新范式
微软深夜送出程序员节最“离谱”的礼物:让Mico接管你的Copilot
重塑3D IC设计: 突破高效协同、可靠验证、散热及应力管理多重门
顶会直聘!大厂ICCV现场玩出新模式,还是鹅会玩
Efficiency Law, 物理精确世界模型,及世界模型引擎驱动的具身智能学习新范式
黄仁勋女儿揭秘,英伟达Physical AI战略的关键拼图,为何是他们?
Anthropic、Thinking Machines Lab论文曝光:30万次压力测试揭示AI规范缺陷
仅100种子题,合成数据质量超GPT-5,阿里、上交提出Socratic-Zero框架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