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兴川】“第一支柱产业”的兴川答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

四川制造 2025-10-30 10:58

 

今年前三季度,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以15.8%的增速一路领跑,并在今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再次印证了其作为全省工业经济“压舱石” 与“主引擎” 的支柱地位。

 

然而,其对四川的意义远不止于当下。

 

追根溯源,它是“三线建设”播下的战略火种;审视复杂形势,它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石”;放眼全省发展,它不仅是四川首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产业,更是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关键支撑。

 

历经数十载淬炼,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挥其规模大、技术新、带动强的先天优势,成功实现了从“组装加工”到“核心技术自主”、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生”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十五五”规划实施征程将启,一个新的命题已然浮现: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开启它的第二增长曲线?这不仅是单一产业的进阶之问,更是支撑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关键落子”。

 

【以何兴川】“第一支柱产业”的兴川答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图3

行业首条“5G+工业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终端生产线,2025年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长虹集团供图)

 

从“三线星火”到“万亿支柱”

成都东郊,这片如今以“记忆”命名的时尚地标,在熙攘的游客与绚丽的灯光背后,静默的工业遗迹揭示着一个更为深刻的记忆:“三线建设”时期,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彩色显像管等均在这里诞生,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也随之拉开大幕。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是在‘三线建设’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对外开放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建强指出,其奠基意义关键在“硬投入”与“软储备”。一方面,彼时国家对四川电子工业共投资6.5亿多元,占全国电子工业三线建设投资总额的25%,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一大批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陆续落地,不仅让四川跻身全国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也筑牢了人才与科研根基。

 

这份产业积淀,为此后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崛起,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了向我国转移的步伐,并逐渐向内地深入。2003年,英特尔落户成都,成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后,随着“英特尔效应”的释放,微软、IBM等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川,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与产能,更是国际化的生产标准、供应链管理经验与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推向了对外开放的第一个高峰。

 

在这场国际化浪潮中,四川本土力量同样不甘示弱。“进入21世纪,长虹加快推进相关多元化、国际化发展两次转型,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快速发展。”长虹控股集团战略与科技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场深刻的转型,让长虹稳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前列,至今仍位居第13位,成为四川本土企业在开放竞争中自强不息、成功突围的生动缩影。

 

外来龙头带动配套、本土企业乘势向上的双向发力,让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补齐短板、完善链条。

 

更大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决策。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支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角色。

 

由此,电子信息不再单纯是一个产业,而是担负起支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角色,被赋予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历史使命。

 

在这一战略的清晰指引下,四川开启了新一轮的产业冲锋。一方面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引进富士康、戴尔、联想等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本土企业如长虹、九洲等转型升级,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厚积薄发,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最终在2019年迎来历史性跨越: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成为西部首个电子信息万亿产业,直至今日,其产业规模仍然持续稳居中西部第一,其庞大的体量和完整的产业链,也为全省工业经济提供了难得的稳定性和韧性。

 

【以何兴川】“第一支柱产业”的兴川答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图4

2024年新型显示产业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现场(鲍安华 摄)

 

从“链的聚集”到“群的崛起”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里的这句话,引发电子信息产业从业者的共鸣。

 

“贸易摩擦倒逼供应链重构,成本上升考验企业韧性,但也正是这样的‘不寻常’,倒逼我们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通过长期主义的投入,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四川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科天衡(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冉深有感触地说。

 

压力,也是潜能开发的催化剂。直面挑战,四川的选择是向技术创新要动力、向产业链升级要潜力。

 

“‘十四五’期间,四川进一步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相关负责人道出四川应对挑战的核心路径。

 

这一战略决心,在成都高新西区火热的项目现场得到了直观印证。

 

9月25日,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在成都高新西区全面封顶。这个总投资630亿元的项目是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京东方在成都高新区投资的第三条面板生产线,3条生产线总投资已超千亿元。

 

【以何兴川】“第一支柱产业”的兴川答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图5

封顶仪式(京东方供图)

 

仅数日之后,全球首批、国内首条沃格光电8.6代AMOLED玻璃基光刻蚀精加工项目主楼也在成都高新区完成封顶。项目投产后,将利用沃格光电自主研发的ECI技术,实现中大尺寸AMOLED玻璃基薄化、选择性图形蚀刻等工艺的整合突破,为国内首条8.6代OLED产线提供高精度配套服务。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此紧密的协同,正是四川全生命周期推动新型显示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落地落实,“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链主企业+链属企业”、“部门政策供给+市州落地落实”的协同机制加快构建的生动缩影。目前全省新型显示产业已形成了以OLED为主并拓展涵盖Mini/Micro—LED、LC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主流产品的发展格局,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川生产,激光投影出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同时,坚实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产业集群的崛起提供了核心支撑。

 

记者从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获悉,目前四川汇聚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第二十九所、第三十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所、华为成研院等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持续驱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以何兴川】“第一支柱产业”的兴川答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图6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一隅

 

在向“新”求质、“链”式发展的双轮驱动下,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能级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条清晰的“大”字型战略布局在全省铺开:以成都为原创技术策源核心,沿成绵乐构筑电子信息发展带,在川南、川东北布局配套基地,形成“一核一带两走廊”的战略格局。

 

“依托这一布局,目前,四川已成功创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绵阳市涪城区智慧显示模组产业集群、成都市郫都区电磁空间安全产业集群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崛起、创新能力提升,开放合作也迈向更高水平。

 

一组数据得以佐证:2024年四川集成电路、平板电脑出口分别增长14.7%、19.2%,集成电路、电脑零附件进口分别同比增长29.9%、246.4%,四川已深度嵌入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工体系。

 

【以何兴川】“第一支柱产业”的兴川答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图7

在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上发布《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供需清单》(鲍安华 摄)

 

从“向新突围”到“智胜未来”

“当我们坐进一辆智能汽车,感受它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时,其最核心的体验与价值,本质上是由电子信息技术所定义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对外开放研究所所长虞洪用一个生动的例子,点明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渗透性与基础性。他表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带动效应极强,其价值不仅在于自身规模,更在于它是驱动所有产业迈向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引擎”的价值,正体现在打破关键领域依赖、重塑产业格局的过程中。对此,西南交通大学先进交通应用创新中心主任梁宏斌教授表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破解智能网联汽车‘缺芯少魂’及关键硬件的被动局面提供了可能。”

 

这一可能,正在变成现实——今年7月,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77G毫米波雷达板,作为车载雷达的核心部件,能为车辆提供精确感知,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掌握该项技术的企业之一。

 

从智能网联汽车这一缩影放眼整个工业体系,电子信息技术的赋能价值正呈燎原之势。

 

虞洪进一步阐述,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等工业领域,推动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同时,它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中起到双向枢纽作用,是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推动四川制造业迈向更智能未来的关键引擎。”虞洪表示。

 

这一观点,在四川全省推动“智改数转”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近两年通过集中攻坚,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计划在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同时,智能制造也加快推进,已打造全国“数字领航”企业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1家、国家5G工厂48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成都、宜宾、绵阳、德阳分别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以何兴川】“第一支柱产业”的兴川答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图8

四川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的长虹展区(乔薇 摄)

 

凭借电子信息产业在赋能千行百业中展现的广度与深度,四川的产业布局展现出更强的战略纵深与前瞻性。

 

据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将抓住“十五五”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系统性地将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转化为赛道优势。目前,经济和信息化厅正牵头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储备谋划了一批既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又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从“三线筑基”的星火,到“向新而行”的蓝图,电子信息产业的“兴川”使命,已从规模的追逐升华为格局的塑造,它肩负的,是为国家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备份、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时代重任。

 

以此为基石,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未来已跃然眼前——打造一个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在全球产业版图上刻下更鲜明的坐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more
再次起诉,大疆“硬刚”美国国防部
大疆出了款一千多的拇指相机,跟友商玩起了贴身肉搏?
大疆突然大降价,官方回应
5个大疆离职员工,把3D打印带回风口
大疆一大批产品突然降价,消费者维权冲上热搜
极目J160问世!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白热化竞争,大疆、极飞、极目三强鼎立
硬刚“背刺”争议,大疆为何主动降价?
影石硬刚大疆!智能影像价格战凶猛
8点1氪:大疆回应部分产品降价千元争议;腾讯视频回应VIP账号设备超限被封;智利公司错发123万工资员工被判不退款
大疆官宣10月14日发布新品,有望为NAS
Copyright © 2025 成都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