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日前,在大湾区AI玩具生态大会上,百度智能云正式发布基于“超拟真人互动”理念的智能硬件多模态交互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大模型与多模态技术的深度融合,从技术架构到场景落地,全方位重构了智能硬件的人机交互范式,为行业提供了从技术底层到商业应用的完整路径。 商业科技资讯平台了解从人机交互的技术演进逻辑来看,经历了文本交互(CUI)、图像交互(GUI)到自然语言多模态交互(LUI)的三次关键跃迁。百度智能云提出的LUI架构,以大语言模型(LLM)为核心,整合语音、视觉、情感计算等多模态技术,实现了从指令响应到智能理解的质变。 在这一架构中,设备不再局限于单一模态的信息处理,而是能够同时解析语音语调、文字语义、表情动作等多维度输入,通过情感识别模块实时感知用户情绪,结合长短期记忆与用户画像技术,构建起“感知-理解-响应”的完整交互闭环。 为实现超拟真人互动的技术目标,百度智能云在低延时、多模态融合、主动任务规划等技术维度实现了突破。在实时交互性能上,端到端音频延时被优化至1.3秒以内,实时打断延时小于0.8秒,视觉反馈延时控制在2秒内,这一指标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流畅交互标准。 多模态融合方面,方案支持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类型输入输出,通过FuncCallM函数调用模型与多模型组件协同,实现了跨模态信息的高效处理与统一理解。主动任务规划能力则依托Agent技术框架,使设备能够基于用户画像和场景上下文,自主发起设备控制、信息提醒等复杂任务,彻底改变了传统被动交互模式。 百度智能云构建的智能硬件多模态互动框架,呈现出全栈式技术赋能的特点。在端侧层,针对可穿戴、智能家居、AI 玩具、办公设备等不同终端形态,完成了对乐鑫、杰理等主流芯片平台,以及 RTOS、Android、iOS 等操作系统的深度适配,解决了异构硬件的兼容性难题。 平台层整合了天气、教育、健康等垂直领域的内容生态,同时提供声纹识别、情感识别、长短期记忆等基础组件,为开发者提供了开箱即用的交互能力模块。模型层基于千帆大模型平台,部署了对话模型、视觉生成模型、实时推理模型等核心算法,通过ModelBuilder工具链支持开发者进行模型微调与定制,实现了大模型技术的工程化落地。 在技术落地场景中,该方案展现出强大的行业适配性。以AI玩具领域为例,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设备可支持成语接龙、猜谜语等语音交互游戏,同时具备拍照识物、涂鸦生成图片等视觉交互能力,在教育场景中实现了英语口语教学、数学解题指导等功能,形成了娱乐与学习的复合应用模式。 在设备控制领域,创新提出云端指令定制与端侧意图理解的协同架构,既支持方言、非标发音的精准识别,又能通过函数调用实现复杂设备的联动控制,例如根据用户“有点冷”的语音指令,自动完成关窗、调温、音乐播放等一系列操作。 从技术架构的扩展性来看,该方案提供了灵活的对接方式,支持OpenAI-LLM API、Function Call、MCP三种云端对接模式,同时预留了第三方设备控制接口,便于与智能家居生态中的各类设备进行集成。在交互形态上,支持实时对话、按键式对话、唤醒词对话等多种模式,并配套实时打断、按键式打断、唤醒词打断的完整打断机制,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交互效率需求。这种技术设计既保障了交互的自然性,又兼顾了场景的多样性,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