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中国市场,按理说是重创——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AI市场。可英伟达呢?股价不降,市值反而突破5万亿美元,像坐上了火箭。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让英伟达高端AI芯片无法卖给中国。短期内,中国市场的订单自然断了,但英伟达的主力营收,并不来自这里。 华尔街看的是未来,而非眼前的几块GPU。真正决定市值的是:谁掌控未来五年的AI算力。英伟达显然站在浪尖上。 很多人还停留在“英伟达卖游戏显卡”的印象,其实早已过去。如今的数据中心业务——H100、H200、B100——才是它的命脉。2025财年,这一部门营收超1150亿美元,占总营收近九成。游戏显卡只是锦上添花,AI训练才是核心。 换句话说,英伟达卖的不是显卡,而是全球AI的动力源。没有它的GPU,几乎所有AI模型都跑不起来。它掌控了AI世界的“燃料供应链”。 硬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软件生态——CUDA。几乎所有AI项目都在CUDA上运行,改投其他芯片意味着重写代码、重建环境、重训模型。这是英伟达的护城河,也是它在AI领域几乎不可撼动的地位来源。 不管中国厂商能不能做出相似性能的芯片,没有生态支撑,就无法替代英伟达。 英伟达的大客户全在美国: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甲骨文……这些公司每年在AI算力上投入上百亿美元,为英伟达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短期失去中国市场,营收会受影响,但不会动摇市场对英伟达未来价值的判断。 禁令反而让美国阵营更依赖英伟达,竞争者寸步难行,中国厂商无法快速替代,算力高度集中,英伟达的垄断进一步加固。 失去中国市场,并没有让英伟达跌倒,反而凸显它的核心价值:掌控AI算力的入口。它不仅卖芯片,更卖开发环境、卖工具链、卖全球AI通行证。在算力决定科技未来的时代,谁掌握算力,谁就掌握话语权。 总之,谁掌握技术,谁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