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东美的电气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库卡机器人自动化(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同时经营范围也进行调整,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与研发、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与销售等业务被提到最前面。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由美的集团全资持股,注册资本约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顾炎民。据美的2024年财报显示,顾炎民不仅担任美的董事、副总裁,还兼任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总裁及库卡集团监事会主席。

虽然此次仅是企业名称的变更,但或许正藏着美的在机器人领域更深层次的布局,未来值得期待。
美的与库卡的近十年
美的与库卡的跨国并购故事,得从十年前那场轰动业界的“天价联姻”说起。
2017年,面对库卡这家有着120年积淀的德国机器人巨头,美的展现出十足诚意,豪掷近300亿元,以每股115欧元的价格拿下其94.55%的股权,将这家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标杆企业纳入麾下。
这笔交易当时赚足了眼球,一方面,超高收购价让整个行业为之震动,另一方面,质疑声也没断——有人担心跨国并购存在政治风险,且115欧元/股的价格较当时市值溢价超60%,这样的投入未免太“冒险”。
库卡能成为美的的收购目标,并非偶然。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库卡依靠业界领先的运动算法,可提供从机器人、工作单元到全自动系统及其联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能确保机器人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保持优越的运动性能。这与家电巨头的美的,可以打出“1+1>2”的效果。

但这场跨国合作,并未从一开始就顺风顺水。收购完成后,库卡很快陷入了业绩低谷。据Wind数据,2017年到2020年这四年间,库卡的营收一路走低,从271.45亿元逐年下滑至206.52亿元;盈利情况更不乐观,净利润从6.91亿元持续缩水,最后直接转为亏损,2020年净亏损达8.27亿元,业绩压力一目了然。
不过困境并未延续太久,美的集团2021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数据显示库卡收入实现接近3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50亿元),同比增加28%;息税前收益(EBIT)转正并提升至618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8亿元);订单规模也增长27.7%至3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80亿元),三大核心指标全面向好。
库卡的复苏态势持续巩固。2023年,库卡在重载机器人销量和收入方面均位列行业第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8.6%和17.9%,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
2024年,据MIR睿工业统计,库卡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份额稳步上升至8.2%左右,本土化运营成效凸显。同期,库卡中国业务再进一步,不仅实现销售收入和订单规模的双增长,海外业务占比也显著提高,其中移动机器人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
这样的增长势头也延续到2025年上半年。据MIR睿工业统计,该年度库卡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销量份额进一步提升至9.4%,同时库卡中国实现销售收入和订单规模双增长,海外业务占比也有显著提升。
此外,库卡还在反向赋能美的集团:截至2025年6月底,美的机器人使用密度已接近650台/万人,且美的计划未来进一步加大投入以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库卡的技术支撑作用愈发关键。
美的2025年半年报进一步印证了库卡的价值。2025年上半年,库卡集团的收入恢复增长,其中在中国的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同期库卡中国的收入贡献占比接近30%。
支撑库卡稳步向前的关键,正是其在产品层面从未停歇的创新与投入。
今年以来,库卡在产品升级与创新上动作频频:升级KRFORTEC-2系列重载机器人,采用轻量化、模块化设计,在优化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填补了原有产品的市场空白;为KR4AGILUS系列机器人新增500mm和600mm两款型号,不仅扩大作业覆盖范围,还实现速度提升30%、占地面积减少28%......此外,库卡中国还将产品研发拓展到“机器人+”领域,推出突破性的高能管线包,可耐受-30°C至1500°C的极端工况,结合3D模拟装机与24小时快速方案输出服务,显著提升了产线部署效率。
生产端的库卡,也在悄悄筑牢发展根基,用硬实力支撑业务增长。
前不久,库卡顺德基地成功跻身“广东省绿色工厂”名单。据“魅力北滘”报道,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基地,库卡不仅已搭建起覆盖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供应链配套率超85%;还建成广东首条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能24小时不停运转,平均每30分钟就有一台机器人“新鲜”下线。截至今年3月,美的库卡累计交付的工业机器人已超过10万台。

显然,美的近十年深耕没有白费,如今的库卡已成其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支柱,为智能制造筑牢了根基。
加码人形机器人
当下,政策护航、市场扩容、技术突破正为工业机器人赛道注入三重动力,其发展潜力也在不断兑现。而美的并未止步于工业机器人,还在积极发力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
5月初,美的人形机器人“美罗1号”已进入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上岗工作”,主要应用于巡检、机器运维、设备检修、工件搬运等场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实际生产的落地。据悉,8月“美罗2号”也进入箱体铆接车间,弯腰、抓物料等动作灵活流畅,进一步拓展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除了面向工业场景的“美罗”系列,美的还将目光投向消费市场。7月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美的带着家用人形机器人“美拉”完成全球首秀。“美拉”可不只是“花架子”,既能听懂指令泡咖啡、语音开冰箱,还能和美的高端智能家居无缝联动,把家庭机器人的未来模样直接呈现在大家眼前。
美的不仅展示自家扔型机器人,还与上海市青浦区正式签约总投资15亿元的具身智能技术平台项目。该项目聚焦家庭与工业两大核心场景,研发能适应复杂家居环境及符合智能制造升级需求的具身智能设备。

美的在机器人领域的持续突破,背后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作为支撑。近十年,美的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000亿元,其中近三年研发投入超430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88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4.4%,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提供了保障。
最新财报数据也反映出美的整体业务的良好态势:2025年前三季度,美的实现营业总收入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归母净利润378.84亿元,同比增长19.51%。其中,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收入为226亿元,同比增长9%。

在政策、市场、技术三重驱动下,机器人这条赛道注定越来越拥挤。未来,谁先亮剑,谁或许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