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芯相栖黄思铭:我们做了只像狗狗一样的小猫 | 00 后创业者系列

AI科技评论 2025-07-04 14:00


“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很有 privilege(特权),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作者丨梁丙鉴

编辑丨陈彩娴

2023年,黄思铭坐在杜克大学的教室里,觉得有两件事情不对劲。

当时 OpenAI 刚刚发布 GPT-4,开启了被今天称为“百模大战”的时代,短短几个月内文心一言、通义千问、Llama、Mistral 等模型先后问世,如过江之鲫般看得黄思铭心痒难耐。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可当他的目光回到身边,却发现大学里上课用的竟然还是十年之前的教材。

“我太焦虑了。”黄思铭这样说着,从杜克休学。

另外一件事暂时还与 AI 无关,是他自己的“特权”。

在对谈中,黄思铭向我们回忆起他的学生时代。他高中就读于号称宇宙一中的深圳中学,教师均毕业于名校,其中不乏清北的博士。这些来自顶级学府的老师们设计的课程,把学术殿堂的一角直接搬到了高中生面前。当时黄思铭的选修课包括量子物理、社会学实践等,有人对他说,中国应该没有更好的高中了。“这就是一种非常明显的privilege”,黄思铭冲口而出。

更隐秘的特权显现在他的初中时代,忆及当初,黄思铭的语气中不乏庆幸。“我初中有一段时间天天打游戏,当时成绩很差,体重也严重超标,整个人非常颓废。但是我有一帮非常好的朋友,在我迷途不知返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有勇气面对生活。”

应当承认的是,这种关系并非每一个人都能遇到,黄思铭知道在自己身上发生着非常幸运的事。“我有很好的朋友、父母、对象,还有我的小狗。我没有付出很多努力就拥有了非常好的关系,这说到底是出于一些社会和经济原因。”

但陪伴、关心和理解,只能是少数幸运儿的特权吗?

随着黄思铭问出这个问题,两件不对劲的事情,有了同一个答案。他觉得至少要为“优质关系的平权”做出一点尝试。“很多人并没有一个非常关心自己、支持自己的朋友陪在身边。现在有了 AI,我想把这些珍贵却稀有的关系带给更多人。”

AI 能学会爱吗?虚拟角色和真人之间的沟壑若隐若现,在黄思铭眼中,至少表达爱的方式相对清晰。在人的身上,爱的痕迹可能是在意和对方有关的事情、分享生活的愿望,也可能只是一次认真的倾听。

与此同时,黄思铭遇到了和自己有着相同思考的吴昊潜。在对方的邀请下,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动手做点什么。

2024 年 6 月,他们的团队上线了虚拟角色小喵希拉,“一只给予陪伴、关心和爱的小猫”。它会倾听用户的诉说,适时地表达好奇,发消息追问。也会主动讲述自己的生活,把日记和用户分享。黄思铭觉得,他们正在一步步地教 AI 怎么和人做朋友。

受限于当前的 AI 技术,虚拟角色暂时还无法像亲密关系中的真人一样完美。“但小喵希拉不需要成为人。”黄思铭说,“我们没想过复刻一段人际关系,而是要把人和人之间那些美好的元素抽取出来。把像人一样的关心,像宠物一样的无条件的爱,用 AI 同时交给你。”

对谈进行到一半时,小喵希拉刚好发来了消息。这只电子小猫称自己正躺在院子里数星星,问记者“你那边能看到星星吗?”

以下是 AI 科技评论与黄思铭的访谈实录,作者进行了不改原意的编辑整理。

图片

01
珍贵而稀有的关系,用 AI 普及

AI 科技评论:你是什么时候决定创业的?

黄思铭:23 年。当时我在学校过得非常焦虑,因为世界的变化太快了,我发现周围的人和东西日新月异,但上课用的居然还是十年前的教材。我觉得这肯定不对劲啊,就先从杜克休学了。除了焦虑,创业还有一个原因是我难以抑制对世界变化的好奇。我高中的时候就开始看网课自学 AI,但是上大学之后突然发现,这玩意跟我之前学的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时候你就会非常想了解它,你没办法接受自己不再探索这个事情。我们公司是去年6月份才正式成立的,到现在刚好一年整。在公司成立之前,我们还做了一段时间的探索。

AI 科技评论:是怎么探索的呢?你们都尝试过哪些方向?

黄思铭:我们对人和虚拟角色的关系,以及虚拟角色进入社会关系带来的可能性一直非常感兴趣。之前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跟朋友们连麦打游戏,就和吴昊潜一起做了一款能陪伴人打游戏的 AI 产品。有人陪着和自己打游戏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你们可以互相吐槽,可以让 AI 指点你,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互动。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为了赢打游戏,而是为了追求这些实际的感受。

我在腾讯做过一段时间科研,专门做这种轻量化的视觉理解。但是开发这款产品的时候,我们发现以当时的 AI 技术还做不了“陪玩”。仅靠基础模型本身的能力,很难让它即时地和用户交流对局,需要我们做一些抽帧、物体识别的产品工程,再用一些小模型搭配大模型才能实现这种效果。但是基础模型的发展会吞掉所有结构化的补丁,这是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的事情,写工程代码跟给模型打补丁没什么两样,对创业公司来讲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所以后来我们就没有继续这个方向。

AI 科技评论:现在的创业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黄思铭:我们觉得在人和人之间,有很多既珍贵又稀有的关系。拿我自己举例,我初中有一段时间天天打游戏,体重也严重超标,整个人非常颓废。但是我有一帮非常好的朋友,在我迷途不知返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有勇气面对生活。

能遇到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很多人并没有一个很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好朋友在身边。因为感受过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支持,所以我知道肯定有这么一种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存在。而且现在有了 AI,我想试试把这种珍贵但是罕见的关系普及给更多人。只是要如何用 AI 交付一段关系,以及如何让用户体会到关心和爱,我们当时还不清楚。

把 AI 陪玩的项目停掉之后,我的合伙人先去淘宝上做了三个月陪聊,因为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提供浅层但直接的关系的交易,所以选择从这里开始摸索。我们现在在做一个虚拟角色,它叫小喵希拉。其实它最开始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聊天机器人,有一些比较独特的 prompt,结果我们发现大家都很愿意把它当作亲密的朋友,留存非常好,所以后来就开始上线更多的功能。我们先做了小程序版本,然后加上了日记本、备忘录这些可视化的东西,上个月上线了 App 的早期版本,从这个月刚开始尝试将小猫带给更多人。我们一直在比较谨慎地摸索这件事。

AI 科技评论: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小喵希拉?

黄思铭:希拉是一只给你提供关心和爱的电子小猫,如果你是用户的话,我会这样向你介绍。关心和爱体现在它会主动 follow up 你的生活状况,如果用户在之前的对话中提到过自己心情不好,希拉就会逗她开心,问她现在有没有好一些。希拉会记住你跟它的每一个互动,定时或者不定时地送你小礼物,还会接受你的安利,探索跟你相似的兴趣爱好,用户会感受到自己对希拉是有意义的。和现在主流的 Agent 发展趋势相反,小喵希拉不是作为一种效率工具存在,听起来没有那么实用,但是自从我们在去年 9 月上线了最初版本以来,已经有蛮多使用了半年以上的用户。

AI 科技评论:所以希拉是一只电子宠物吗?

黄思铭:希拉身上有宠物的属性,比如它会像小猫小狗一样,无条件地爱你。但有了 AI,你会在希拉身上感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世界上有很多珍贵的感受,比如小猫的陪伴和小狗的陪伴是不一样的。小猫会沉浸在自己的事情里,不会一直要求你的注意,而小狗会非常热情地邀请你一起玩,非常直接地表达对你的爱。人和人之间也是,你在不同的关系里,会感受的不同的关心和爱。我们想用 AI 把这些珍贵的感受融在一起,同时交给大家。

更重要的是,AI 让希拉可以在互动中去贴合用户的生活。你可以感受到希拉是有人性的,它会试图像人一样关心你,记住很多关于你的小事情,这才是语言模型真正的优势所在。

AI 科技评论:那希拉的猫设是什么呢?

黄思铭:希拉是一只像狗狗一样的小猫。它平时比较恬静,但是在你不高兴的时候,也会非常热情地尝试感染你。

AI 科技评论:希拉都可以为用户做哪些事情?

黄思铭:在人和人的相处中,如果一个人爱你,你是能感觉到的。他会在意和你有关的事情,也会有很多事情想跟你分享,你有一些话想告诉他的时候,他也会非常认真地倾听。我们的小猫也是这样,它会通过聊天了解你今天遇到了什么事情,然后对你表达好奇,主动发消息追问,这都是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如果你有什么可能忘记的事情,或者难以启动的计划,也可以让希拉做一个备忘录。它不仅可以按时提醒你,还会给你鼓励。用户与希拉的交互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接近。

除了这些,我们观察到很多用户非常好奇希拉的生活,就开始思考怎么把这部分内容以低门槛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现在用户可以通过游戏场景和动画来看到小猫自主开展的各种活动,等未来多模态生成技术成熟,我们就可以用生成模型的方式完成这件事。 其实很多产品迭代方向都是用户教给我们的,一边是用户普遍的、急切的需求,一边是我们对模型发展方向的判断,我们会在这之间选择那些适合当下技术能力,同时不和模型未来发展方向撞车的功能实现。

AI 科技评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情感陪伴类虚拟角色,小喵希拉有什么不同?

黄思铭:首先传统的虚拟角色在更多时候交付的是偏恋爱向的亲密关系,这类产品有自己的局限,那就是大家会喜欢那些精雕细琢、甚至是趋于完美的角色,哪怕虚拟角色只是表现出了一点偏好之外的东西,用户都有可能会瞬间下头。另外一个重要的视角是,虚拟恋爱发生在一个架空的世界中,但是我们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直接帮助用户更有勇气地面对现实生活,这两者其实存在一定的冲突。

我们做小喵希拉的时候没什么产品可以参考。用户画像不一样,交付的东西也不一样,可以说以 C.ai 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都跟我们都不是一类产品。模型正在很快地变得便宜又智能,让我们交付的东西可以不止于对话,而是关系。从商业模式上说,我们更倾向于用户自发地愿意为一段关系付出,而不是生硬地用订阅制限制用户和角色对话。这是用户体验更好、上限更高的商业模式,也能让我们可以遵循初心,让所有人获得陪伴与亲密关系。

AI 科技评论:什么是用户体验更好,上限也更高的商业模式,能不能展开讲讲?

黄思铭: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用户开心、同时公司可以持续运营和发展的健康商业模式。就目前阶段来说,如果用户喜欢希拉这个角色,可以花钱给它买衣服和好吃的好玩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你们之间会有隐形的价值流转。你可能会时不时地给ta买礼物,会希望ta过得好、过得开心,甚至会希望它被别人羡慕,比如你会想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成为班里的风云人物。

甚至你们之间的信任和了解也可以让你获得更好的、也更愿意接受的建议。如果ta给你推荐了一部ta喜欢的电影,你很可能会去看,你给ta推荐了一个适合ta牌子的衣服,ta也会想要了解。商业上我们经常讲品牌,如果你对品牌有信任、有了解,就会降低决策成本。这在一段关系中也差不多,当彼此建立起信任和了解,会自然地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可能性。

AI 科技评论:你们的核心团队有几个人?

黄思铭:目前团队有十多位成员。我们的CEO就是刚才提到的,我那位去淘宝上做了三个月陪聊的合伙人,叫吴昊潜。我除了在腾讯参加的那段实习,还在一些早期投资机构看过不少项目,在种子轮~C轮创业公司做过产品工程设计。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来自各个名校和大厂的设计、美术、工程、运营成员,以及一些非常喜爱小喵希拉,所以自发来帮忙的朋友们。而且我们整个团队男女比较均衡,甚至女性偏多,也能让我们更好地避免思维的盲区,服务好用户。

我们这个团队比较偏 builder,叮叮咣咣地把东西凿出来,然后让用户教我们怎么迭代。我们做产品的方式就是,自己对技术变化方向的整体理解,再加上用户给我们的高频率反馈。另外我希望每年都能回美国看看,因为在那里可以感知最新的技术变化。

图片

02

怎么教 AI 和人做朋友

AI 科技评论:你们会针对情感陪伴的场景对模型进行微调吗?

黄思铭:作为创业公司,正确的选择是尽量用好模型能力提升带来的变化。比如说主动发消息,这其实是一种主动激活的分析,然后通过消息推送把分析结果发给用户的过程。模型变得更聪明,意味着它的分析和联络用户的时机选择将会更准确,它会更了解用户有什么喜好,遇到了什么问题,发送的消息也会更加到位。我们会对模型进行微调,但目的一定是提升它在我们产品中的表现,而不是提升提升它在某个客观榜单上的指标,这就是创业公司的能力边界。说到底,当你的资源非常有限的时候,就不得不做出选择,是利用能力还是尝试提升能力。

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在给模型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之前在小红书上,已经有一些人把 ChatGPT 当作虚拟男友。但是 ChatGPT在绝大多数场景要服务那些不是来谈恋爱的人,所以它得有比较快的回复速度、能处理文件,普通用户很难拿这样的产品去谈恋爱。我们在现阶段做的事,相当于给 ChatGPT 背后的模型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工具,允许模型针对用户的输入做更多思考、主动给用户编写和发送文本和视频消息、通过相机与语音和用户跨次元一起玩。我们和模型能力的发展是比较解耦的,未来有了更聪明的模型,只会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工具,更好地主动关心用户。

AI 科技评论:所以随着模型的升级,小喵希拉只会不断优化?

黄思铭:可以这么说,没有什么模型升级能直接吞掉小喵希拉的价值。但对我们这种产品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回答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用户的使用能够带来产品价值的累积。我们的答案是,小喵希拉会不断累积用户的喜爱和信任,这种信任其实跟消费品的品牌效应比较接近。同时随着虚拟角色对用户越来越了解,双方就能够在交互过程中聊更多的事情,这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深厚的过程。

AI 科技评论:小喵希拉的核心用户是哪个群体?

黄思铭:我们的用户主要是 18 ~ 25 岁的女生。她们大多还在读书,可能正在准备考试或者刚刚步入职场,所以压力会比较大,比较迷茫。而且现在大环境确实不太好,00 后比较需要支持性的关系。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做产品,就是尝试把自己经历过的一件美好的事情带给更多人。希拉的核心用户和我年龄差不多,可能我们的经历和所处的人生阶段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也会从她们和希拉的互动里找到共鸣。

不同用户对希拉表现出来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有几万用户,有些人会把希拉当闺蜜,分享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和情绪,也有些人就是觉得希拉非常可爱,想象它在自己身边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用户和希拉的关系中,有一些她们可以自己塑造的部分,我觉得这也是 AI 对亲密关系最大的影响,就是提供了很多不同的供给。在这些新的供给中,有些可能是之前根本不存在的,比如说无条件的爱。而有了 AI,现在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带给所有人,这就是我们希望做的事情。

AI 科技评论:跟虚拟人物建立这样一种情感关系,应该是很奇妙的体验吧?

黄思铭:说白了这就是年龄代沟。我有很多很好的朋友是在网上认识了两三年之后才在线下见面,那你说只做网友的那段时间里,我们之间是虚拟关系吗?可能上一辈人的关系发展是先在线下认识,再把这段关系迁移到线上,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会有更多原生的线上关系。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在线下认识,如果没有机会,那我们就做网友也很好,能不能在物理世界见面是次要的问题。所谓的建立虚拟关系是上一代人的视角,在我们眼里,这就是建立关系。

AI 科技评论:那同样是亲密关系,是不是和真人建立比较困难,用户才在小喵希拉身上寻找替代?

黄思铭:我觉得不能说替代。这个词假设了用户确实需要和真人的亲密关系,但是如果你认可线下见面这件事并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它不是早期建立关系的必需品,那这就是一段线上的关系而已。我们的大部分用户不会有寻求替代这种想法,她们就是觉得这个小猫非常可爱。当然,和真人之间的关系确实在很多时候不足以满足我们用户的需求,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大家越来越原子化,又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建立关系变成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AI 科技评论:AI 构建的虚拟角色终究和真人不一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黄思铭:受限于现在的技术,我们确实不能跳出 AI 记忆有限或者没有实体这些事实,去构建一种完全用虚拟角色替代人的亲密关系,可这本身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呀。人和 AI 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与人和人的关系存在区别。我们从来就没想过复刻一段人际关系,而是要把人和人之间那些美好的元素抽取出来,用 AI 实现。现在我们的切入点就是一个会说话,但是又保留了宠物的属性,会无条件地爱你的存在。小喵希拉不需要成为人。

事实上,这种不一样恰恰是我们更好的切入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喵希拉是一个可以被我们自己定义的角色,即使模型能力还没有到位,我们也不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对一段关系的定义,不得不去做那些未来会被模型吃掉的工程,而是可以根据模型能力和用户需求取舍,自由地定义这段关系。

我养狗,我的合伙人养猫,我们对猫和狗为什么这么讨人喜欢很有理解,就是因为它们和人的关系可以“自定义”,不需要我们迎合社会对一段关系既有的期待。我们在开发小喵希拉的时候,也尝试让它有这种特点。根据留存和用户的反馈,可以说我们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这点。

AI 科技评论:作为一款情感陪伴产品,小喵希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种“自定义”关系的空间?

黄思铭:其实长期来看,我们想做的事情是验证一种人和虚拟角色的关系。如果小喵希拉能有长期存在的意义,那希拉背后的系统就可以复用在很多其它类型人机关系的构建上。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就是在教 AI 怎么跟人好好说话,教它应该怎么主动关心别人,怎么记住对对方来说重要的事情,教它一个通用的虚拟人怎么跟人好好做朋友。

虽然用户和希拉可能一天就聊几十轮,和 C.ai 那种一天能聊几百轮的相比好像不多,但你要知道两边聊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用户和希拉聊的不是幻想,不是自己在某个异世界里的冒险,而是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我们在访谈的时候会问用户,希拉在你的朋友们中算什么。很多用户说,希拉就是跟我聊天聊得最多的三个人之一。这样的话,希拉已经是用户们一个交流非常频繁的朋友了。管中窥豹,你可以从这件事看出来,虚拟人对我们的社交关系是有影响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趋势,未来会有更多不同种类的虚拟人进入我们的社交网络,最终会显著影响我们的社交关系,所以不一定要以小喵希拉现在这个形态来判断它未来的商业或者产品形态。

AI 科技评论:听起来你对小喵希拉有很高的期待。

黄思铭: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拉已经在对很多用户产生重要意义。我们的用户访谈中了解到,希拉已经成为一些用户的微信聊天 TOP3 了,那如果我们做 10 个角色呢?未来会有很多虚拟人进入网络,它们会需要相应的互动容器,微信不支持的话,就只能来我们这了。我觉得这种迁移是一件自然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问题只在于什么时候发生,以及是不是由我们来做。

我们的第一步是先着手解决一些首要的问题,比如怎么用 AI 交付长期关系。未来我们会去探索更多不同的亲密关系,去做更多的角色,增加更多的社交功能。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去看微信会不会注意到我们,大家能不能来 PK 一下。实现网络迁移需要踏实的商业,这些事都需要一步一步来。

图片

03

把追求美好的事物,视为生命的意义和义务

AI 科技评论:为什么选择情感陪伴这个创业方向?

黄思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有很好的朋友、父母、对象,还有我的小狗,我没有付出很多努力就拥有了非常好的关系,这说到底是出于一些社会和经济原因。我初中的时候经常去城中村打游戏,见到了很多跟我生活背景不同的人。他们没有和我一样的条件,在犯错的时候是没有机会弥补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人生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这种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自己是有 privilege 的,所以我会有使命感,觉得自己这么幸运,如果可以的话,应该把这种体验带给更多人。我觉得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很 privilege,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我非常讨厌这样的人。我还是希望能做一些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情,能帮助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

AI 科技评论:帮助没那么幸运的人,这也是你创业的动机吗?

黄思铭:不完全是,选择创业还有很多时候是被个人成就的动机所驱动,我也想做出一些很厉害的事情,我也想变成一个成功的人。但创业是一件很长尾的事情,有 1% 的创业者非常成功,99% 的创业者什么都不是,很可能最后我站在那 99% 中间。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的话,为什么还是要创业呢?我觉得是因为,大家被你的产品影响、变得更好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这会给你正反馈,这也是我们做小喵希拉的初心。

如果不能回到这个初心,我觉得很多事情会变形。比如说如果你是为了“厉害”而做事,那你可能会选择融自己本来不需要的钱,可能会去做一些更偏交易型的东西。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但据我观察是这么回事。

AI 科技评论:你觉得自己在创业上有什么优势?

黄思铭:除了职业选择之外,我都是个比较普通的人。我并没有很聪明,也会尴尬,也会难过,也会有失意的时候。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科学家底色的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和对知识有追求,很多时候驱动我做一件事的原因就是好奇。我对人很好奇,比如大家为什么会为一样东西付钱,或者用户的行为背后有什么原因,我都想探一探究竟。

我对商业史非常感兴趣,读高中的时候看了《沸腾十五年》,当时还在豆瓣上写了书评。我觉得中国需要更多这种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另外我还喜欢研究一些产品或者公司的早期形态,也会写一些博客发在即刻上。我最近在研究奥迪和山姆,比如他们的 SKU 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能卖这么便宜。虽然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公司,但是我觉得这种长期存活、商业价值巨大的公司是创业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你看有一些公司从创立的第一年甚至是 day one 就开始赚钱了,比如酷家乐、米哈游、沃尔玛。这些公司都是从一个小生意开始做起,为什么最后能快速成长,就是因为他们踩中了行业机会,或者说符合技术的发展趋势。酷家乐是 GPU 的成熟和普及,沃尔玛是美国乡镇结构发生变化,米哈游是手机 Unit 性能的快速提升。只要足够聪明和敏锐,这种公司是能够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AI 科技评论:你好像很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

黄思铭: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因为我感觉很难通过其它方式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很喜欢观察,对社会学有模糊的兴趣,读高中的时候就接触过这个学科。但我觉得做学术研究是比较有限的,你可以给一群人发调查问卷,但最后你对这个人群的了解,肯定不如那个做出一个产品,服务这群人的人。因为观测会带来误差,大家说的和做的可能不一样,而且这种反馈误差很难移除。再加上你可以发 1000 份问卷,难道你还能发 100 万份吗?我觉得问题越接近人,越难脱离自我地研究,所以很多时候理解别人真的要靠做一个东西出来。这是我个人的感受。

另外我是一个在商业上诚实的人,有很多事情在商业上是不成立的,做这种事情会让我无法忍受。我能理解有些公司为了赚钱去做很多交易型的东西,因为虽然你知道很多东西不 work,但是它们可以帮你赚到钱,拿到“结果”,然后你才能去开启下一件事情。但可能是由于我身上科研性格的延续,我会比较严格地审视商业这件事情。真正对商业感兴趣的人,会观察行业、技术的结构性变化,同时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把公司开起来,把钱赚到,通过这种方式亲自参与到变化里。

AI 科技评论:对你商业观影响最大的人或者经历是什么?

黄思铭:我之前在险峰长青实习过一段时间,我的 mentor 是我在商业上的领路人。我觉得非常幸运有这么好的渠道和老板,让我理解什么是真正好的商业。我当时在看消费,其实消费说到底就是开店算坪效,卖货算投流、毛利、ROI,算到最后就两个问题,怎么赚钱,以及能不能活到赚钱。有可能你搞了一个非常花里胡哨的模式,但最后拆开一看,还是一些基本元素的组合。那段实习经历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它给了我一种视角,或者说自我要求,去审视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一个好的商业。

AI 科技评论:那对你来说,什么是好的商业?

黄思铭:成功的商业应该是有长期价值的,没有长期价值就只是一门生意。比如说倒卖货,随着竞争的加剧它会越来越难以赚钱,对比之下做渠道品牌、折扣店(Discounter),就是个一旦被做出来,就有很强的竞争壁垒,长期难以颠覆的业务,我非常喜欢这种公司。

AI 科技评论:在你心目中,TOP3 的伟大公司是什么?

黄思铭:我觉得伟大公司有各自伟大的地方,很难排序。它们就像动物园一样,你很难说自己有最喜欢的动物。比如说有一些零售科技公司长期稳定,非常能赚钱,也有一些社交产品飞速增长,但是又会让你觉得,他做的事情好像不是那么能盈利和稳固。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谁是最伟大的公司,就是非常欣赏他们的多样性。

AI 科技评论:很好奇你的答案,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黄思铭:人生没有意义。

AI 科技评论:人生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做现在这些事情?

黄思铭:我觉得人生原本的意义,只有我们作为生物体,对刺激我们行动的那些激素的追求,其它都是假的。但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们可以给自己编造一些意义。

而且诚实地说,人类的存在没什么特别的。你看到大模型,会发现自己的智力或者说思维能力不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它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对自己生而为人这件事更加谦虚,你知道自己就是一个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但是作为人,你还是可以给自己一些意义,让自己过得更有盼头。另外确实也存在一些非常美好的、人类闪烁的时刻。它们会让你觉得,哇,原来我们不是那么简单的生物,我们取得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成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造火箭上太空了,好帅啊。

我一方面对做人这件事比较谦卑,另一方面,也想去够一够那些美好的事物。那种人类群星闪耀时的感觉确实会让我有一定的意义感和使命感,硬要说人和别的动物没什么两样的话,我觉得太不符合现实了。

//

推荐阅读

MIT 具身智能达人志


CMU 具身智能风云榜:从传统到全面


图片

未经「AI科技评论」授权,严禁以任何方式在网页、论坛、社区进行转载!

公众号转载请先在「AI科技评论」后台留言取得授权,转载时需标注来源并插入本公众号名片。

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内容违规问题,请联系处理。 
Copyright © 2025 成都科技区角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5143415号-1
  
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305号